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动态分辨系数,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伊犁州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结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粮食产量以及肉类产量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分析了关联程度较高的影响因子,并通过相关时序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州三大地区非农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已形成以农牧为主的产值结构,小麦、玉米为主的优势产业,以及牛肉、羊肉等为主的生产优势区。伊犁州三大区域应立足于各地区的资源和地域优势,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非农产业以及优势牛羊畜牧业和优势粮食作物,提高优势产品的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伊犁州三大地区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二元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收敛作用。使用该理论并采用中国198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劳均产出增长率与非农就业比例之间呈“倒U”型关系,说明我国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作用正在逐渐显现。为此,现阶段中西部地区可利用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培育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以增强其非农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3年统计数据,从农村信息资源、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和农村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构建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而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农户计算机拥有量、农村宽带接入户和农村人均图书馆馆藏量等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是导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区域差异,计量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同时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哈密地区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把培植和发展农业品牌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畜牧业、瓜果园艺业和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制定了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优化产品区域布局,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已建成南湖乡、淖毛湖乡中、晚熟优质哈密瓜生产基地,五堡优质哈密大枣生产基地,盐池“途阔”牌羊肉生产基地等,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的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肉羊生产区域变动的历史事实,本文结合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在描述肉羊生产区域变动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肉羊生产逐步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和饲料资源比较丰富的农村地区转移和集中。其中自然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非农产业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导致上述变化的关键因素。这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肉羊生产已由最初的自然性布局向经济性布局转变。因此,从整个产业发展的高度来看,政府应该实行有差别的区域产业支持政策,加大对优势生产区域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向肉羊生产优势地区从事肉羊产业发展相关的投资,实现生产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从社会结构上看,可以分为华南宗族团结型地区、中部原子化分散型地区和华北小亲族分裂型地区三大区域.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发现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分布极具规律性,显示出区域上的差异.结合中国南方方言形成及南方宗族型文化发育的共同历史移民根源,笔者将南方方言分布图与出生性别比地图及三大区域划分进行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了三者间高度关联性的共同历史移民根源.  相似文献   

7.
一、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动市场,加强管理,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非农产业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业经济、科技实力,也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进行工业反哺农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必经之路 如非农产业发达地区巩义市,经过改革开放30年,依靠丰富的资源优势,走上了一条工业化发展道路.巩义市工业经济已经形成以铝工业、耐材、机械、建材、钢铁、化工、电线电缆等为支柱产业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地方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刘清臻  高更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54-13457
中部农区作为我国的人口密集区、农业人口密集区、农业比较发达但非农产业比较落后的地区,其发展状况影响着整个中部崛起的进程,也制约着中部乃至全国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基于此,分析了中部农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人口多,农区发展压力较大;二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三是教育水平较低;四是农区基础设施落后;五是非农产业发展落后。为了加速中部崛起,促进中部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大农区建设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二是大力兴办多层次的农村教育;三是加强农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强化政府的管理功能;五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究农村经济结构改变对农业能源效率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进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为传统农业,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农业经济结构慢慢出现了改变。经历了改革开放40a的变革,当前我国的农村种植结构发生改变、林牧副渔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且非农产业在广大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对农业能源效率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立足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在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总体水平的增长,其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重点地区和关键举措土。本文选择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构建模型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主要农畜产品优势区域及产业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草地畜牧业大区,被列为全国玉米、小麦、大豆、牛羊肉、奶类及毛绒类产品的优势区域。本文通过内蒙古农牧业结构50年变动分析和主要农畜产品的比较优势计算,提出基于优势区域的农畜产品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为全区乃至中国北方面临农业新阶段的农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北农区农业结构的熵分析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集中系数、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剖析了东北农区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及其结构的特点,阐明了农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该区非农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以农为主的农牧结构中牧业增长速度较快。随着农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和优质草业的发展,该区未来农业结构将继续优化,牧业比重将逐渐接近甚至超过农业比重。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协调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提供参考,利用199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区位熵研究农业经济水平与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农业(农林牧渔业)集聚程度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小农业(粮食产业,包括小麦、稻谷、大豆和玉米)各产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差异;地理区域上,东、中、西部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集聚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张越  郭耀辉  赵颖文 《农学学报》2023,13(3):95-101
深入分析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增产空间格局、作物结构、贡献因素,为维系其增长态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主产区粮食稳步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分解为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2种因素,分析其增产格局及增产贡献因素。从主产区粮食增产量的空间分布来看:北方主产区优于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重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增产结构上看,玉米为主要贡献品种,其次为小麦,稻谷贡献率最低;主产区粮食增产贡献因素来看,单产的贡献率高于播面的贡献率,且空间差异明显。分作物看稻谷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效应为正值,玉米大于稻谷,小麦的播种面积效应产生负向影响;3种作物的单产效应均为正值,小麦的单产效应最为显著,小麦>稻谷>玉米。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都对主产区粮食产量增加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对于主要依靠播面增加来提高产量的地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挖掘优势作物,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土地产出;对于单产贡献显著的地区,要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区,形成集群化发展,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防止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五大农区农业生产在全国的地位、灌溉地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贡献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要求。2004年五大农区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的74.6%,棉花总产占全国棉花总产的95.1%,肉类总产占全国肉类总产的66.8%,苹果总产占全国苹果总产的89.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0.5%,人均粮食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倍;2003年五大农区耕地灌溉率为49.2%。灌溉地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的81.2%。灌溉地粮食产出量与非灌溉地粮食产出量之比为4.5。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1.2倍和1.1倍。提出今后五大农区应继续发挥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水稻、优质棉花、优质苹果主产区的作用。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建设的要求。提出了“重点农业区域水利支撑战略、产粮大县水利保障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动向水利跟进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藏1995—2002年之间农业生产总值、种植业、畜牧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西藏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种植业和畜牧业是西藏农业产值的主要组成部分,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不协调。(2)种植结构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粮:经:饲=87:11:2,比例不合理。在粮食作物内部麦类作物占绝对比重,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均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3)畜群结构单一,为牛、羊为主的反刍类动物占绝对比重的草食型畜群结构,加大了西藏的草畜矛盾,不利于西藏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调整措施:(1)降低粮食作物尤其是青稞和小麦的播种面积,增加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2)推广粮草轮作制度,加强农牧结合。(3)增加猪、鸡的数量,逐渐以耗粮型与草食型相结合的畜群结构代替单一的草食型畜群结构。  相似文献   

17.
李世鹏  罗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07-4908,4915
实证分析了新疆农业内各部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这些部门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业的增长对新疆农业总产出增长的拉动能力最大,其次是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这2大生产部门的贡献率不仅表现出高频度的波动,还表现出反向波动;种植业部门调整产生的效应正逐步依次向牧业、林业和渔业扩散,但扩散的比较缓慢。并提出在"十二五"战略下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新疆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稳步调整,解决产业趋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坚持农业产业内部调整与外部调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2012 年,广东全省农业总体形势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3.7%和3.9%,农业增加值对全省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增长0.2 个百分点。稻米、生猪等大宗农产品整体价 格趋稳,花卉、家禽等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产品对外贸易总体保持增势,各产业分化严重,稻米进口剧增,出口锐 减,猪肉的出口量下降,水、海产品出口增长。2012 年广东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8%,但水稻和蔬菜等大宗农业产业的 科技贡献率低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9.
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的现状,指出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存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基础设施差、产业带起步晚、优质稻品种单一、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强农业、科研和粮食部门的合作,提高各部门对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的积极性;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化多元模式并存;研发优质专用稻米品种,实现优质品种多元化发展;提高稻米品质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稻米及副产品复合增值;以科技创新推进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把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不断推向新高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