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探究甘肃省及其14市州的特色农业产业,从而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甘肃省及其14市州2009~2015年农业总产值与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省整体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是主导产业,牧业与甘肃省省情联系最为密切,应大力发展畜牧业;各市州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不一,应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各有不同,依据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各有不同,依据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动态分辨系数,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伊犁州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结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粮食产量以及肉类产量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分析了关联程度较高的影响因子,并通过相关时序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州三大地区非农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已形成以农牧为主的产值结构,小麦、玉米为主的优势产业,以及牛肉、羊肉等为主的生产优势区。伊犁州三大区域应立足于各地区的资源和地域优势,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非农产业以及优势牛羊畜牧业和优势粮食作物,提高优势产品的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伊犁州三大地区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研究了闽北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因素之间的关系。全村工农业总收入主要受农业发展的影响,其中农业收入由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渔业等组成,相互间分别为0.8575、0.9277、0.9252和0.9128。对作物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劳力、灌溉面积、耕地面积以无机和有机肥投入等5个因素。因而应当进一步合理调整生产结构,以利于充分发挥山区型生态农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影响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复杂而多变,对它们需要采取动态的分析。在长期研究农业病虫测报技术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灰色关联动态分析方法,对一代玉米螟发生量与越冬基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后者对前者在远期、中期和近期的影响,为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测因素的入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18-6619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南农业总产值与内部各产业产值及农业总产值与农业生产条件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方法,揭示河南农业内部结构和生产条件发展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江苏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正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80-2581,2594
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的涵义,指出了农业现代化对于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意义。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和农用柴油使用量是影响江苏农业经济的主要因素,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对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依赖程度最高。并指出江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应当走环保高效、能源节约的农业,并积极推进现代集约化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宝鸡市是我国西部地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影响很大,而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作用.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宝鸡市农业总产值与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在其发展趋势预测基础上,提出宝鸡市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甸头村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小甸头村农业生态系统内各结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工农业总收入主要受农业的影响,整个农业生态正向农业,工副业相互协调的方向发展;(2)种植业收入对农业收入的影响最大,而在种植业中,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蚕豆产量,水稻产量和蔬菜产量,应加以调整,以便充分发挥城郊型生态农业的优势;(3)养殖业收入对收入的影响为第二位,而养猪已成为养殖业的主要收入,具有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陈烦  周祖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92-6194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湘西州农业产业结构,得出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内部各产业间的灰色关联度。同时,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湘西州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了农业产业结构内部各因素间的关系,发现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湘西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北农区农业结构的熵分析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集中系数、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剖析了东北农区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及其结构的特点,阐明了农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该区非农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以农为主的农牧结构中牧业增长速度较快。随着农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和优质草业的发展,该区未来农业结构将继续优化,牧业比重将逐渐接近甚至超过农业比重。  相似文献   

13.
刘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97-7598,7622
介绍了灰色关联的内涵及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利用线性加权灰色关联度、邓式灰色关联度、灰色欧几里德关联度、灰色加权欧几里德关联度4种关联度分析方法,根据2002~2008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4种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利用邓氏灰色关联度和线性加权灰色关联度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更为适合;畜牧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是最高的,其中,肉产量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而农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是最低的。基于此,提出了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一是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三是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地区应优先发展的产业,并给予扶持;四是完善和配套相关产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云南统计年鉴2015》和云南统计局网站收集的关于农林牧渔的相关数据,选取2003—201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农林牧渔各行业对农业总产值影响的关联程度,对云南省农业各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云南省农林牧渔中,关联程度最高的产业是传统种植业,这与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故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角度,对云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农业总产值与7个影响因子进行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化肥使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农用机械总动力次之,而有效灌溉面积的灰色关联度最低。改进后的分析法较经典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的结果更客观准确,且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刘卫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815-1818
通过对西部农副食品加工业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研究西部地区数据的共性和特殊规律。研究主要从3方面展开:西部农副食品加工业特征;西藏和青海的特殊性;西部剩余地区加工业的共同特征。运用对应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图形,发现西藏和青海农副食品加工业有其特殊性,其余地区有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舟山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霞  黄桐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49-9850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舟山市农业产业结构,得出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内部各产业间,以及渔业产量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同时,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舟山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了农业产业结构内部各因素间的关系,发现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舟山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彭一峰  杨秀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54-12757
建立了包括规模竞争力、效益竞争力、开放竞争力、持续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3~2012年《湖南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影响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效益竞争力、持续竞争力与规模竞争力对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各农业生产要素影响基础上,建立山东省滨州市2002~2013年农业生产Cobb-Douglas模型,定量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农机总动力对农业总产值影响程度最大,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达到了29%.  相似文献   

20.
汤进华  钟儒刚  宋成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68-10470
采用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人员素质3个指标对中部地区就业状况与东、西部地区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中部地区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应从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加快发展非国有经济;加大教育投入,重视教育与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