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 0 0年国家对开发西部建设做出了重要战略决策 ,这为西部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繁荣 ,创造了有利条件。新疆棉花生产已成的棉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以种植棉花生产为主的垦区 ,更应抓住机遇 ,认真落实政策 ,充分发挥本地区优势 ,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 ,努力开拓市场 ,促进棉花向优质、高产 ,高效发展。就目前棉花生产谈点看法。1 棉花生产面临的形势新疆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产棉区 ,单产、总产均位于各省区之首 ,在中国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栽培水…  相似文献   

2.
一、麦(油)后棉在增粮增棉中的作用与地位 棉花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1985年以来,面积减少,总产下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除了政策因素外,粮棉矛盾突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振兴我省棉花生产,除进一步提高单产外,还要积极而稳妥地发展多熟制,合理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增粮增棉。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棉花的种植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少泉 《世界农业》2003,(11):43-44
一、棉花生产及问题2001年世界棉花种植面积3388万hm2,平均单产1668kg/hm2;中国种植面积480万hm2,单产3463kg/hm2。由于世界对纺织品和服装的需求持续增加,所以棉花的消费量不断扩大,2002/03年度消费量达9620万包,比2001/02年度增加200多万包;但2002/03年度世界棉花产量预计仅8810万包,比上年减少1000多万包。美国是世界最大棉产国,出口量占世界首位,1990—1999年平均年出口157万t,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6.7%。中国是产棉大国,也是原棉消费大国,棉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棉铃虫是世界棉花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害虫,90年代以来,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1990-2010年世界棉花生产概况,分析了此期间主产棉国的皮棉总产、植棉面积和籽棉单产及2005-2009年皮棉进出口量变动,进而依据由皮棉进出口金额计算得到的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评价了主产棉国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新疆植棉面积、单产、总产、收购与调拨量、高等级棉花比例均处于全国各植棉省区之首,2000年99.47×104hm2棉花,平均单产1500 kg@hm-2.植棉技术已处世界领先水平,但棉农收入极低.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在发展花生产的同时,必须发展棉纺织业和棉副产品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为了迎接入世后的挑战和满足人民对各类服饰产品的需求,必须发展多类型优质棉并实行集约化种植,提高植棉效益,增加棉农收入.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阿克苏地区粮棉种植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就今后粮棉种植布局,保证地区粮食安全和棉花优势地位提出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巩固提升棉花产业、促进粮、棉、果、草平衡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棉花生产大国,纺织工业大国,纺织服装消费和出口创汇大国。棉花生产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棉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纺织工业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是全球棉花总产最多的国家,同时我国也是产棉大国中单产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棉花生产工作会议,分析目前棉花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今年棉花生产要以满足国内纺织品消费用棉需求为目标,调整区域布局,提高单产,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棉花生产工作会议,分析目前棉花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今年棉花生产要以满足国内纺织品消费用棉需求为目标,调整区域布局,提高单产,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前言乌图布拉格镇是博乐市最老的棉区之一,也是博乐市唯一的棉生产基地,具有发展棉花生产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热量丰富,光照资源充足,水资源稳定,灌溉植棉,经济系数高,单产高,具有极大的优势和潜力。近年来随着棉花种植增加,棉花各种病害害开始出现。为了做好今年棉花病害的防控工作,乌图布拉格镇为积极做好病害的监控和防治工作下面介绍棉花的几种病害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1棉苗烂根病棉苗烂根病是乌图布拉格镇棉花苗期的重要病害,棉区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棉花生产形势分析,指出粮棉争地是棉花生产徘徊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粮棉碰撞系数的概念和指标。对不同熟制地区粮棉碰撞系数的研究认为,发展棉田多熟种植是解决粮棉矛盾的有效途径。从今后棉花生产区域布局讲,认为在主攻新疆棉区棉花生产的前提下,应通过套种稳定黄淮海棉区棉花播种面积,适当消减粮棉矛盾突出棉区的棉花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华北地区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1981—2015年河北、河南和山东3个华北地区粮食主产省的作物生产、农业生产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1—2015年,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种植面积均显著减少,冬小麦和油菜种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冬小麦、玉米和花生总产量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总产量显著下降;1981—2015年所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冬小麦、玉米和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速率较快,大豆和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速较慢;2)1981—2015年,华北地区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肥料投入和有效灌溉面积均显著增加,增长速率分别为14.3万t/年、7.2万t/年、7.3万t/年和12.2万hm~2/年;3)旱灾是影响华北地区作物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1981—2015年各省旱灾受灾面积显著减少;4)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是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的主要推动力,自然因素中旱灾是造成作物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作物之间的比较优势是华北地区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国甜瓜生产比较优势区域的空间特征,为中国甜瓜产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基于省域的中国甜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为研究单元,系统分析中国甜瓜产量、效率、规模、集中度、综合比较优势、单位面积产量比、播种面积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中国的农业统计资料,以产量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单位面积产量比指数及播种面积比指数分析中国甜瓜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地图汇”软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表达.[结果]中国甜瓜生产优势区域依次为新疆、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和上海等11个省(市、区).东北和华中地区为中国甜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区,华东、华北、西北和华南地区可作为后备发展区域,西南地区近年来在瓜类生产中优先发展甜瓜产业,其优势不断增强.[结论]中国各地区甜瓜生产仍需加强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中国甜瓜产业的区域优势布局,充分协调甜瓜生产,使其达到区域间和季节性平衡,提高甜瓜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区域间有序健康竞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棉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枯、黄萎病发生严重,纤维比强度偏低,马克隆值偏高以及缺乏早熟性较好的品种等问题,广泛搜集、筛选遗传背景丰富、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作为亲本,利用杂交创造广泛变异,实现目的基因的重组,选择多个优良目标性状集于一体的后代材料,结合南繁北育,在重病圃进行全生育期抗病性鉴定、多点适应性鉴定等,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早熟性较好的抗虫棉花新品种‘冀863’。2006年参加冀中南春播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863’高产、抗病、早熟性好,符合纺织工业需要的AA型优质棉标准,各项纤维品质指标匹配合理,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规范Ⅱ型品质标准。与同期和近5年河北省审定的春播常规棉品种比较,具有整齐度指数高、断裂比强度强、马克隆值适宜、反射率高、纺纱均匀性指数高等优良纤维品质性状和早熟性好的特点。‘冀863’是适宜生产需要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品种,亦可作为培育新品种的优异种质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西瓜生产比较优势区域的空间特征,为广西及中国西瓜产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广西及中国的农业统计资料,以产量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单位面积产量比指数和播种面积比指数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quot;地图汇&quot;软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表达。以基于省域的广西及中国西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为研究单元,系统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产量、效率、规模、集中度、综合比较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比、播种面积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中国西瓜生产优势区域依次是山东、河南、安徽、河北、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和广西等9个省区,华中和华东产区为中国西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区,华南、东北、华北和西北产区可作为后备发展区域。西南产区近年来在瓜果类生中优先发展西瓜产业,其优势不断增强。[结论]以研究结果为依据,确定西瓜为广西近期发展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优化广西西瓜产业的区域优势布局,提升西瓜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区域间健康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对于我国具有战略意义。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从棉花的内部生理过程、外部形态结构及其与生长环境的动态交互出发,实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过程的动态描述和精确模拟,为棉田生产管理措施的优化决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便利。本文在综合介绍棉花生理生态过程模型、棉花形态结构模型和棉花功能-结构模型的技术原理、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在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棉花生长发育模型在我国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灌溉优化、施肥决策、病虫害管理及棉花生产区域系统评估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根据我国棉花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从模型的本地化研究、尺度提升及其推广示范方面为我国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发展和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棉花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北中南部平原棉薯套作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河北中南部平原棉花单作生产模式因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低而导致经济效益低,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同时考虑本地区水资源严重超采与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对目前正在试验研究和小面积示范的棉薯套作漫灌、棉薯套作滴灌、马铃薯-玉米复种3种新型种植模式开展了综合评价。以传统的小麦-玉米复种和棉花单作为对照,利用试验获得的数据,采用AHP法,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对5种种植模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棉薯套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棉薯套作滴灌模式,经济效益表现最好,生态效益仅次于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但是,社会效益在5种模式中却是最低的,指标值仅为0.068;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表现最好,而经济效益指标值仅达到棉薯套作模式的35.4%。就综合效益而言,3种节水高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均高于棉花单作和小麦-玉米复种模式,棉薯套作滴灌模式综合效益最高,比棉花单作模式综合效益指标值提高了1倍,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次之。在适当提高棉薯套作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工投入后,棉薯套作滴灌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经过6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国不仅建立了适合国情、特色鲜明并基于精耕细作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国棉花栽培理论体系,为奠定世界第一产棉大国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优化成铃理论是中国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体系的核心。论文对棉花优化成铃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作了综合评述。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是通过棉株结铃形成的,受结铃时间、棉铃所处空间部位以及棉株生理年龄的显著影响,优化成铃就是根据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在最佳结铃期、最佳结铃部位和棉株生理状态稳健时多结铃。棉花集中成铃期是一生中的高光合效能期,使群体棉叶系统的高光合效能期、成铃高峰期和光热资源高能期相同步,可以更有效地优化成铃。为优化成铃,要按照高产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协调品种、环境和栽培措施三者的关系,在增加生物学产量的基础上,稳定或提高经济系数;在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的基础上,稳步提高铃重。光合产物是棉花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生育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直接影响成铃,为优化成铃,结铃吐絮期要保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为优化成铃,要主动而有预见性地控制棉花个体发育,培植理想株型,优化群体结构,使棉花群体多结铃、结优质铃。棉株吐絮成熟期的表现即为熟相,有正常成熟、早衰和贪青晚熟之分,库-源关系、根-冠关系失调常会引起根系合成并向上运输的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脱落酸含量上升,并可能导致衰老相关基因提前或推迟表达,产生异常熟相(早衰或贪青晚熟),为优化成铃,要协调好库-源关系、根-冠关系,促进棉花正常成熟。棉花优化成铃理论的形成不仅促进了中国棉花栽培学的发展,也为中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可预期的未来优化成铃理论仍然是中国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体系的核心,但随着棉花轻简化、机械化、可持续和绿色环保生产技术的发展,优化成铃理论也要随之变化和发展,以便更好地支撑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2005~2010年度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622-14624
运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2005~2010年的6种主要农作物的种植规模、效率、效益和综合4个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种植中,玉米和花生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玉米综合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益优势指数小于1;花生综合优势和规模优势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豆综合优势指数低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它的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规模指数太小;甜菜和棉花同样不具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棉花虽然效率优势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棉花的规模呈极端劣势,也说明种植规模太小;烤烟规模优势指数变化不大,但效率优势指数变化很大,说明烤烟种植风险很大,不宜多种。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辽宁省农业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①鼓励和扩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玉米、花生的生产;②由于棉花的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平均水平,所以可以适当扩大棉花的生产规模;③烤烟的种植风险较高,不宜种植;④大豆是东北的优势传统农作物,所以效率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关键是规模优势太小,应该大量扩大大豆的生产面积;⑤缺乏比较优势的甜菜,可以适量调减种植面积,用于调节自然资源配置而加以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2012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进行总体评述,通过采用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评价方法,分析了约600个棉花种植户的连续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安徽省2012年气候条件比较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棉花生长指数为105,表明棉花生长情况整体略好于2011年;安徽省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较2011年下降11.1%,单产下降0.8%,总产下降11.8%;2012年新棉价格较2011年基本持平,但棉花生产物化和人工成本增加,植棉收益较2011年下降34.7%;棉花生产景气度持续下降,监测显示2013年安徽省植棉面积较2012年下降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