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历经了五次重大变迁,这一制度变迁过程既是制度创新主体追求潜在的制度收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演进的结果,同时平均主义思想、中央集权主义思想和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安排对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方向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地征用与农地产权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对农地产权的侵害,以及其运行过程中所折射的农地产权的残缺,提出要完善农地产权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入市场化手段改革征地制度;二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建设,即明确所有权主体,界定产权边界,设立农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3.
改革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基础上,就当前学术界关于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主流思想进行了讨论,从农地所有权的视角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寻求最佳的绩效一直是制度变迁的终极目标。50多年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一直在实践着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中国未来农地制度的变迁必须遵循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稳定性和资源最佳配置效应原则、激励机制健全原则、农地制度安排的渐进式原则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原则。  相似文献   

5.
韩涛 《甘肃农业》2005,(11):46-46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家庭承包责任制下的农地产权制度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本文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何美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30-9731
就一般意义而言,非正式制度构成了农地产权制度合法性基础,影响农地产权制度的执行成本,制约着农地产权制度执行效率和变革方式。当前,非正式制度中的公有观念、家庭本位观念、平均思想和恋土情结,对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产权主体不明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明确、土地承包期不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农地制度的创新应满足兼顾公平与效率、能够有效地克服外部性、能够有效地克服搭便车行为、能够有效地克服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等要求。因此,应明晰和规范农地的所有权、向以效率为中心的农地制度过渡、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建立和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尽快建立现代农地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现状及其缺陷的分析.提出今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要通过界定农地产权主体,理顺主体这间的权益关系,一方面为农村市场经济塑造微观的农业市场经济主体。另一方面使土地产权能够进行市场化流转,在市场流转过程中达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模糊、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不畅、产权残缺等问题,这种制度安排导致土地资源流失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相似文献   

10.
有尺度的农地私有权、有保障的农地使用权是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很高的重要原因。美国特殊的农地所有权和农地使用权制度给中国新农村建设以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钦  高超  陈翔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80-2882
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许多问题:即所有者身份不明,土地产权侵权现象严重,缺乏合理的土地产权流转机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提出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建立一种明确土地产权主体和内容的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保持长期不变。  相似文献   

12.
李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49-21151
在对我国农地产权法律制度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农地产权股权化这一路径弥补农地产权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贾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22-1223,1253
通过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的考察,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与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从农地产权制度发展角度探讨当代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最后对其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在从理论上分析集体农地管理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生态脆弱区江西省兴国县、上饶县、余江县样本村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从土地调整的不同组织者类型的平均土地调整次数来看,在调查区,尽管基层政权组织及其延伸组织会介入农村土地或组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事务,但土地调整的愿望最强烈的还是农民自己,而行政组织及准行政组织(行政村与村小组)土地调整的需求不如农民自己强烈。最后,论文从改善集体农地管理权、提高农地承包权稳定性方面,提出了开展水土保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文在从理论上分析集体农地管理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生态脆弱区江西省兴国县、上饶县、余江县样本村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从土地调整的不同组织者类型的平均土地调整次数来看,在调查区,尽管基层政权组织及其延伸组织会介入农村土地或组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事务,但土地调整的愿望最强烈的还是农民自己,而行政组织及准行政组织(行政村与村小组)土地调整的需求不如农民自己强烈。最后,论文从改善集体农地管理权、提高农地承包权稳定性方面,提出了开展水土保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力娜  马仁会  崔长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45-19547,19576
[目的]构建农用地质量监测体系框架,为建立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资料收集和理论分析法。[结果]农用地质量监测体系至少应该包含4个层面:①农用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确定监测范围与监测对象;②农用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确定监测内容与项目;③监测指标信息采集体系——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④数据处理与监测评价体系——对监测结果做出判定。[结论]研究适用于已全面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省市自治区,尤其是国家和省级层面对农用地(等级)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17.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逐年减少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国有土地产权制度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指出耕地问题出现的根源 主要是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64-11866
论述了农地产权变革的效率逻辑和公平逻辑,揭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路径:一是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农地集体所有制;二是强化农村集体“统”的经营权。.  相似文献   

19.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促进集体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虽然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林权纠纷不断、林业金融发展滞后、资本下乡影响农民就业、森林保险短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林业税费过重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林改精神,积极推进林地林木流转,加大林业信贷的政策性扶持力度,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引导林农参加森林保险,积极开展生态林规模化承包试点,减免林业税费,加大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产权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要保护农民在征地中的利益,必须完善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