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忽视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的问题。而如果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彻底向现代化转变,则所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都将成为空谈,甚至会造成像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观念混乱、经济发展偏颇的现代性危机。文章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从理论、历史、现状3个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思想观念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中国在近代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正是由于在不同的阶段都程度不同地忽视了思想观念的转变,才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危机;同时从农民现状来看,思想观念更是滞后于现代化的进程。因此,从伦理的规范、道德的重建、传统的继承等方面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就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成为关乎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80%以上人口为农民,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国整体上的现代化。真正的农民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指数,更是一个精神指数;不仅仅是空间的移动,更是心灵的蜕变与超越。农民现代化的核心是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即指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238-241
农民作为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其现代化程度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程度。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先导。从农民的男女平等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教育和职业的期望、效能感、进取精神和风险意识、时间观念和计划性、道德意识等多个方面对其现代化程度进行分析,总结了其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以使其思想观念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经济奇迹伴随着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离不开农民市民化。从现代化的视角审视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市民化历程,努力培育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有助于破解我国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和自身障碍。  相似文献   

5.
转移农民的思想观念状况,反映了转移农民角色转换的程度,而这个程度又极大地影响着城镇化和解决”转移农民”问题的进程。解决转移农民问题,除了要解决一些客观的外在的问题如转移农民的转移、吸纳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还有转移农民自身内在的素质问题,即他们的文化知识技能、思想意识观念。应当重视和加快转移农民思想观念意识向现代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本人认为,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主体无论在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都烙印着封建旧式农民的痕迹,因此,必须全面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构建小康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的现代化则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物质条件方面的现代化,更需要思想观念方面的现代化。本文首先对研究的相关背景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二者之间的理论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以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需要结合形势发展的需求,综合各种措施,全面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提高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意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风文明。但是当前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存在主体意识不强,创新意识欠缺,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农民迷信思想盛行等问题。对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对农民进行先进思想观念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民自身也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等方法推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农民现代化是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它是农业现代化之基、新农村建设之需、社会现代化之义。可以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科学技术,增强农民现代化致富本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现代化精神生活质量;强化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现代化参政维权意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使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建设绿色低碳农村,营造农民现代化生存环境等措施来加快农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换,农民的政治意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使数亿农民转变传统的那种盲从的、封闭的政治意识,树立起现代的、理性的、开放的政治意识,有着更加特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农民应当树立的现代政治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意识;政治主体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改革、开放、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公民意识;人权意识;法律意识等几个方面。要使农民树立起现代政治意识,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努力,这至少应包括:第一、对农民进行民主启蒙,提高农民的参政素质;第二、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三、加强农村普法工作和社会治安工作,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第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搞好村民自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现实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回答其道路优势的三大问题,助力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国际、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承诺。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本质联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从实践维度来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根本保证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降碳为重点,打造不负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推动地球生态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深刻理解强国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小农”,从基于农业大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国逻辑、基于小农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促进农民现代化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小农”逻辑、基于传统农耕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逻辑阐释“大国小农”的学术内涵,进而在实践上推动“大国小农”不断向前发展,即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民现代化,最终实现创造人类农业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始终是城市的摇篮和依托,农民始终是广大的人民群体。基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系统分析了“三农”问题的内涵及其表现,提出加快城镇化、提高农民素质、构建农业物流体系等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部署。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政治文明建设与我国政党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本文拟从分析政治文明与我国政党制度的紧密联系入手,论证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农民负担实际上是与农民有关的公共产品成本的分摊,而这种分摊存在着体制缺陷,这种缺陷导致了农民的生产效益低下,农民负担逐步加重。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期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7.
农业标准化的推广与实施,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已经成为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迫切需求。针对文成县农业标准化实施难度大;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不够;病虫害发生复杂农民素质跟不上现代化农业要求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要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立农业标准推广示范体系;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等措施,以加快农业标准化推广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的推进,法律在人们解决纠纷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在农村社区,人们"偏好"非法律方式解决纠纷,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笔者认为,农民这种"偏好"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农民法律意识不高和愚昧落后,而应当从行为主体和制度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从农民收入构成和变化趋势以及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因此,城镇化建设对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应从推力和拉力两方面来加快城镇化建设,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的客观需要,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用现代化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