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商业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美国Reid种质对国内外的玉米育种和生产贡献巨大,Tuxpeno和旅系玉米种质在我国利用较广.因此,系统地利用Reid种质和旅系种质对Tuxpono种质关岭白玉米进行种质扩增、遗传改良和加代选系,以创建新的种质资源,挖掘新的杂优模式,让原有典型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在新世纪的中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上发出新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2.
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有效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分析山东省与国内玉米育种骨干种质的基本关系以及玉米生产中出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当前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中所利用的基本杂种优势模式和杂种优势群,结合"九五"国家玉米育种协作攻关项目的研究进展,探讨并提出了通过筛选、鉴定、扩增、改良、创新和有效利用优良基因以构建新的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构建新的玉米育种核心种质是解决我国玉米育种基本材料遗传基础狭窄的关键性措施,是实现玉米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的改良与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及创新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山区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形成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提高玉米育种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文章还讨论了热带玉米种质今后在山区的改良利用趋势。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的改良与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及创新中的作用.认为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山区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形成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提高玉米育种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65  
遗传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的首要限制因素.根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扩增和改良玉米种质,将为育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奠定基础.我国研究杂种优势群的技术路线可概括为系谱分析结合双列分析、NC-Ⅱ设计和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组合.当前,我国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或5个亚群,2个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或4个子模式.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和种质结构特点,制定了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外来群体接力改良、创造半外来种质和分析杂种优势群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杂交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促进群体改良技术从群体内选择转变为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也要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6.
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遗传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的首要限制因素。根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扩增和改良玉米种质,将为育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奠定基础。我国研究杂种优势群的技术路线可概括为系谱分析结合双例分析、NC-Ⅱ设计和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组合。当前,我国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或5个亚群,2个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或4个模式。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和种质结构特点,制定了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外来群体接力改良、创造半外来种质和分析杂种优势群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杂交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促进群体改良技术从群体内选择转变为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也要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7.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针对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狭窄、研究滞后与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分析了热带、亚热带种质在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及创新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形成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提高玉米育种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狭窄、研究滞后与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分析了热带、亚热带种质在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及创新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形成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提高玉米育种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玉米新品种现状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吉林省新世纪初2001~2005年育成各类玉米新品种171个,通过对其中155个普通玉米品种的优势潜力、亲缘关系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情况的分析,有的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及综合农艺性状方面达到了生产的要求,但其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应加强种质改良与创新,丰富遗传基础,探索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不断提高玉米育种及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贫乏、遗传基础狭窄早已引起玉米育种界的关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抗逆性强、叶片持绿性好 ,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 ,提高抗逆性和生产潜力等不可多得的异源种质。采用现代玉米育种手段和途径 ,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导入温带育种材料中 ,经过改良、创新 ,构建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种质基础狭窄已经成为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玉米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Tuxpeno是玉米的一个重要种族。本文就其种质的特点以及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成功应用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深入利用玉米Tuxpeno种质,进一步探索创建新的种质资源,挖掘新的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1983~2006年主要种植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温热、M017、自330和其它群共7个杂种优势群,Reid×塘四平头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山东省玉米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因此,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不断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张丹  邹洪军  陈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06-10807,10839
[目的]分析不同杂优组合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产量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提高育种效率。[方法]以辽宁省常用的来源不同的10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7个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杂优组合杂交种产量差异、产量杂种优势表现及影响产量的各构成因素。[结果]杂交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自交系间产量差异极显著,母本自交系的产量都比父本产量高,说明杂交种的产量产生优势受到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改良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应当侧重于协调增加行粒数和穗行数,提高百粒重,这3个性状的选择,有利于F1代产量优势的发挥;使F1代发挥产量优势应根据各杂优群自交系的组配特点选用不同杂优组合。[结论]该研究可为引进新的玉米种质、扩增玉米种质来源、更好地选育玉米杂交种以及更加完善地利用杂种优势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提高玉米育种的预见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龙江省1980-2012年生产上年推广面积1.3万公顷以上品种分析了杂交种应用、种质材料变化、种优势模式发展历程。结果表明:推广品种有21个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年,但是上述品种中只有德美亚1、德美亚2具有较强的耐密性和适合机械直收籽粒,应加快耐密性强、适合机械化品种的选育;种质材料方面地方种质(1980S占比50%,1990S占比26%,之后快速降低)和兰卡斯特种质(1980S占比21%、1990S占比42%、2000S占比45%、2010S占比35%)在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占据着重要作用,瑞德种质(1980S占比4%、1990S占比4%、2000S占比17%、2010S占比23%)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0S开始黑龙江省种质资源快速向4大种质集中(但是旅大红骨种质应用较少);杂种优势模式1980S 四个主要模式占比87.2%、1990S 四个主要模式占比69.2%、2000S四个主要模式占比71.4%、2010S四个主要模式占比56.8%,杂优模式类型逐渐增多,主要杂优模式比重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5.
‘浚单29’是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浚313’作母本,‘浚66’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具有超高产、耐密植、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易制种等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黄淮海地区玉米品种的选育,本研究对国审玉米品种‘浚单29’的选育背景、育种思路、选育过程等进行了回顾,提出了在黄淮海区域进行种质改良、自交系选育、杂种优势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稳产、抗倒的玉米品种。利用坚秆耐密美国种质和在黄淮海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黄瑞’种质作为基础选系材料,采用高密度、大群体、测选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育出具有高产、抗倒特性的自交系‘冀42’和‘冀1877’,并组配出玉米新品种‘冀玉228’。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9778.5 kg/hm2,比对照增产6.38%;生产试验产量为9114.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5.8%;增产点率为83.75%,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3%,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8%。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黄淮海区夏播种植。研究表明,‘冀玉228’融合了美国种质坚秆抗倒和中国种质适应性广的优点,并且具有丰产性好、耐密等特性。同时也探索出一种新的玉米品种选育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与资源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品种间单交、复交和生态育种,黄籽育种,DH系育种,高含油种质杂种优势育种等途径,将甘蓝型油菜种质材料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最高达61.7%;杂交种的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50%以上。在高油杂优利用上提出"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杂交育种模式,比CMS、GMS杂交育种途径更高效、安全,并能更快地把高油种质应用到生产中去。笔者依据细胞生理和成分的分析以及向日葵育种的经验,提出油菜含油量可达70%左右,可能成为育种者今后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自330亚群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 0世纪70年代至今,自330亚群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自330、oh4 3、4 46、2 0 0B、3H - 2、黄C等,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京杂6号、77×自330 (七三单交等)、丹玉6号、铁单4号、四单16、桂顶1号、农大10 8等,在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自330亚群与Lan群Mo17亚群、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和其他综合种选亚群等。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近20年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育种应用的主要种质集中在黄早4改良、瑞德改良、兰卡斯特、旅大红骨、P78599等类群上;选育的自交系主要以二环系为主;杂优模式以黄早4×瑞德、黄早4×兰卡斯特、瑞德×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P78599×其它为主要杂优模式。指出吉林省目前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应当加强种质交流合作,施行循环育种策略,不断进行育种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择20个玉米自交系,设置低密度6.75万株/hm2和高密度11.25万株/hm2两个处理,对群体籽粒产量和单株平均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自交系的单株平均籽粒产量,低密度处理均高于高密度处理;有16个玉米自交系的群体籽粒产量与相应的单株平均籽粒产量呈负相关性;各自交系在对应的两个密度条件下,单株平均籽粒产量间差异显著;11.25万株/hm2密度可作为当前开展耐密种质鉴定、耐密育种和耐密生理研究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