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为深化韭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进行韭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筛选15条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对36份韭菜种质资源建立起DNA指纹库,扩增指纹多态性比率达96.3%,是韭菜种质资源研究的一种有效分子标记;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估算出36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为0.60~0.82,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可见,ISSR分子标记是进一步开展韭菜种质资源DNA指纹库构建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林木种植资源调查的目的是查清辖区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和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群体分布以及生长情况等信息。全区调查木本植物55种(包括4个变种),隶属25科43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8种;被子植物22科38属47种(包括4个变种)。分析了林木种质资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以96份有代表性的韭菜资源为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为韭菜品种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77条ISSR引物筛选出20条多态性好的引物,通过PCR扩增、PAGE指纹检测和凝胶成像指纹数据采集,建立第1个韭菜种质资源DNA指纹库。韭菜DNA的ISSR扩增多态性比率达94.7%,是韭菜种质资源研究的一种有效分子标记。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估算了96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其GS在0.58~0.88,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部分材料聚类与其来源地有明显相关性,与其亲缘关系较近有关,符合植物种群分布一般规律;新疆野生韭等个别品种自成一类,与其特异的遗传基础有关;选育推广的韭菜品种聚类比较集中,遗传基础相对狭窄,所以在新品种创新研究中要加强国内外远缘韭菜种质的导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调查无锡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生长现状。[方法]综合运用查阅资料、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座谈访问等方法,对无锡市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结果]在无锡市共发现野生林木种质资源64科159属261种,包括乔木122种、灌木110种、藤本29种;按照野生群体的分布范围等特征,将其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不同的野生群体具有各自的植物种类特征;此外还查清了一些特有的野生种质资源分布。[结论]总结了无锡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生存现状,提出了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虎岗镇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运用查阅森林资源档案资料、布设线路调查、优良林分标准地调查、知情人访问等方法开展虎岗镇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专项调查并进行现状分析,结果表明:该镇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有315种,隶属61科153属(其中乔木含竹137种、灌木130种、藤本48种),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区域和垂直... 相似文献
6.
以韭菜种质资源圃的174份韭菜种质资源为材料,根据15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在遗传距离5.3处将聚类结果分为14类,利用简单比例法和人工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类进行筛选,共选出69份种质资源建立韭菜种质资源初级核心库,占总体样本比例的40%。对该初级核心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除了鞘长和叶宽遗传多样性指数较总种质资源库略有降低外,其他性状都有所提高;初级核心库与原始种质资源库的均值差异百分率为0,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06.14%,极差符合率为94.43%;初级核心资源库中与叶厚、叶数显著相关的性状分别损失2个,其他性状间的相关性与总种质资源基本保持一致。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初级核心库能够很好地保留韭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7.
8.
古树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和遗产,是研究当地植物区系起源、演化,森林植被,历史变迁的"绿色活化石"。通过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济源市共有古树群4个,古树名木706株,分属24科36属43种,其中古树697株,名木9株。摸清了济源市古树名木资源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甘肃是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目前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万余份,但面临着种质资源种群减少、濒危物种激增、质量下降、保护不彻底等问题。鉴于现有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简陋,鉴定评价缺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及重大品种培育未取得突破等现状,通过分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加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育种创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河南玉兰属植物种质资源与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植物志》(第一册)中记载的玉兰属植物进行了修订与增补。主要内容为:基本上查清了河南玉兰属植物共计36种、3亚种(包括13新种、1新亚种和2亚种);报道了13个引栽种(包括12个新引栽种、1个引栽种);记录了6个新分布种和4个原分布种。为深入开展该属植物多学科理论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概况,介绍了我国主要的热带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鉴于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开发所处的阶段,提出了我国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浙江省野生铁线莲属植物的种质资源种类和分布,分析了它们的观赏特性及在立体绿化中的应用形式,并提出了其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贝母药用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产11种、2变种、1变型贝母属植物,其中有7种、2变种、1变型为安徽特有的种质资源.其种质资源仅次于新疆和四川,居全国第三位。笔者认为,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是我国贝母群南方种系的重要分布和分化中心。这种分化与分布区边缘种系的基因因其所受环境负荷大而频发突变有关。文中还对安徽贝母的生产与药用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以151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151份材料5个表型性状和5个产量相关因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百粒质量,其次是粒型;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型,其次是单株粒数。主成分分析表明,主要信息集中在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48%;10个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单株荚数与株高、粒色、株型及百粒质量4个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1份材料在欧氏距离1.059 2处划分为4类,第1类百粒质量最大,即籽粒较大;第2类株高最高,产量居中;第3类各性状都相对居中;第4类株高最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最大。本研究结果将为育种人员选配杂交组合,亲本选配、杂种优势利用等提供亲缘关系远近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