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业科普期刊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炎福 《北京农业》2007,(21):69-71
结合自身办刊实践,论述了农业科普期刊的优势和特点,围绕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进成果转化;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围绕培育新农民推进成果转化;站在时代的高度将传播科学知识、推进科技进步和普及科技成果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为了农民的微笑、为了大地丰收,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业科普期刊将一如既往担负起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的重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入农村第一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从期刊内容定位、特色、提供读后服务、培训农民和送科技下乡等方面阐述了期刊始终紧密围绕服务“三农”主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农业科普期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为地方性农业科普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地方性农业科普期刊该如何抓住机遇加强期刊建设,更好的为地区农业生产服务,推动地方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普期刊的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济滨 《北京农业》2007,(27):71-73
针对国家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惠及政策和目前农业科普期刊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网站、咨询服务、远程教育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农村、农业、农民模式,对农业科普期刊形成的致命冲击,研讨当前环境下农业科普期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设想出印刷型农业科技期刊创建新型的服务模式,以期印刷型农业期刊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普期刊是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传播科技致富信息、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强有力的宣传手段。农业科普期刊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但是由于自身的不足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已很难满足农民对科技、信息和发家致富的需求和愿望。因此如何转变观念提高农业科普期刊办刊质量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理性精神的确立,科普期刊有助于农民理性精神的培养。针对当前科普期刊现状,为了促进农民理性精神建设,笔者提出了应从期刊内容、质量,传播等方面提高质量和逐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和农业科技大省,开展农业科普工作对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业科普面临主体多元化形势,构建以科普惠农联盟为主体、以其他参与体为补充的全省科普惠农兴村支撑体系十分必要。通过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富源一疏渠一润田”新机制,畅通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高效转化渠道,形成示范点带动、计划项目实施主线拉动、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农业科普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中西部农村科普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采用实地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扣中西部地区"三农"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中西部农村地区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渠道及对科普信息的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农村地区农村科普传播与农民实际需求之间缺乏有效链接,农村科普资源缺乏,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农村科普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农村科普公益性事业建设;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层次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把科普事业融入产业及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农村科普发展的完善和优化中西部农村地区科普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促进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家书屋是政府组织实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当前农家书屋缺少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科技期刊.认为农业期刊虽属专业类科技读物,在农村的受众主要是具有特别需求的知识型农民群体,但其产生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和低估.农业期刊能发挥帮助农民学习新技术、指导农事生产和传递科技信息等积极作用,增强农家书屋功能.同时能提升农业期刊的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促进期刊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农业期刊走进农家书屋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普期刊一般面向农业领域的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浓村技术员、农民等群体。农业科普期刊的定位是服务农业、浓村和农民,长期“务农”的思想使农业科普期刊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定性模式。虽然提出了“开门办刊”,还不足以吸纳农村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新现象,很难满足农民发家致富的新需求,新愿望。使得国内的农业科普期刊一直没有摆脱媒体中的弱势地位,期刊发行量和经营创收一直徘徊不前。当我们向农民灌输科普意识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自身办刊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农村对科技、市场和信息的渴望和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及农民的文化水平现状和农业期刊在农村及农民中所处位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农业期刊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发挥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传达党的支农惠农政策,用新的视点宣传"三农";面向社会需求,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时准确地传播各种信息,为农民致富保驾护航;倾听农民心声,切合农村实际;关心农业生产热点难点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人物及成功经验,协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多种办刊方式,满足农民的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11.
农业共享经济是共享经济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探索。海南共享农庄建设,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农业共享发展为思路,将城乡生产要素有机结合,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发展的需要,海南共享农庄设计出了个人定制式、综合开发式和体验式等多种微观模式。这些模式将地区农业发展优势融入农庄建设过程,激发了农业共享经济的发展潜力。研究表明,共享农庄的建设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共享农庄建设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优化了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了精准扶贫模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2.
黄艳  黄循精 《安徽农业科学》2014,(7):2187-2189,2195
农业文摘期刊在数字与网络的冲击之下,应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走促进农业发展的独特道路。我国农业文摘期刊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生存困境,从知识管理与农业文摘期刊的改革与创新、抓好机制和队伍建设、引进原创作品且加强作者联系、明确定位并培养期刊品牌、注重主题策划并创新内容编排、走集团化和数字化道路6个方面寻求其生存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家庭农场是立足于我国农村耕作的现实情况,顺应现代农业经营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梳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历程,指出家庭农场发展中的土地流转、农村金融、社会化服务体系、农场主文化素质等主要问题,提出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税费改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我国台湾地区农业税演变和发展,对我国大陆地区农村税费改革会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电子期刊蓬勃发展并日益得到读者青睐的新时代,馆藏印刷型外文期刊的利用率降低;更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与存储空间有限,导致外文印刷型期刊在采购和收藏上存在很大的困难。通过对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五年来读者阅览和复印外刊的变化统计,显示出印刷型外刊在广大的农业院校读者群中还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为各高校图书馆采购和收藏外刊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1990-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农产品进口与农民收入增长呈正向关系,农产品出口与农民收入增长呈负向关系;农业贷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农业保险促进农民增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均是显著影响农民收入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其中农产品出口未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7.
农业学术期刊发行量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学术期刊是反映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信息载体 ,期刊界的激烈竞争给农业学术期刊的发行带来了严重影响。分析了发行量低的内部原因 (如学术性强、读者面窄 ,名牌栏目偏少 ,信息重复、加工粗糙 ,对发行工作重视不够等 )和外部原因 (同类期刊竞争激烈 ,新的媒介发展迅速 ,发行竞争不公平等 ) ,提出了扩大发行的对策 ,即提高对发行量的认识 ,扩大发行渠道 ,加强自我宣传 ,增加信息量 ,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各地资源人文环境差异影响较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文章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的深度贫困村罗家河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从微观角度对于破题“秦巴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实践、因地制宜提高农村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率,拓展农业多元功能,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保障高质量可持续脱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漫长的农业文明史为中国沉淀下大量脍炙人口的描写农业农村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既刻画了历史上农业生产的艰辛、农业经营的多样以及农业产业的弱质等特征,又把古代乡村的田园风光、乡土气息以及天人合一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其间浸透着先人们的农作经验与生存智慧。对古诗词中的乡村意象进行梳理提炼,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来自先贤们的智慧借鉴和价值指引,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基础,发挥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纠偏补弊、古为今用的社会效益,对解决"三农"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安徽地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实现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安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绿色发展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农业资源时有破坏、农业发展模式不够完善等状况尚未得到彻底改善,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安徽地区发展农业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从省内各区域自然禀赋出发,因地制宜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综合协调治理,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文化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