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湖底泥中酶活性与养分释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实验室厌氧恒温培育方法,分析了西湖底泥中酶的活性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酶的活性与有机氮的分解和氮的释放相关性较好;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磷的分解有一定的关系,但磷的形态转化可能是制约磷释放的因素之一;纤维素酶的活性与有机碳的分解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可能与西湖底泥有机碳的组成中低含量的纤维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湖泊底泥释氮预测模型及释氮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双龙湖是浅水型城市湖泊,一度为重富营养化湖泊,经综合治理其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内源污染可能成为湖泊营养物主要负荷。采用底泥释氮模拟试验方法,对双龙湖底泥释氮影响显著因子(温度、pH、溶解氧、水动力)进行了分析。经多元回归得到双龙湖底泥平均释氮强度模型r=12.931 0.103[T]-0.36[pH]-0.728[DO] 0.490[K];通过释氮模型可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释氮规律,采取适宜措施抑制氮释放。  相似文献   

3.
底泥营养物质释放对围隔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围隔研究了底泥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用的8个围隔设置于武汉东湖,其中E1~E4围隔采用富营养的东湖Ⅰ站底泥,E5~E8围隔采用相对贫营养东湖Ⅲ站底泥;E1、E2及E5、E6围隔中注入湖水,其余围隔注入自来水.试验持续2个半月.研究结果表明,加入I站底泥的围隔中pH、总氮(TN)、总磷(TP)平均值显著高于加入Ⅲ站底泥的围隔.E1~E4围隔中自8月初形成持续的微囊藻水华,其生物量显著高于没有微囊藻水华的E7、E8围隔,E5、E6围隔则形成短期微囊藻水华.E1~E4围隔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远低于没有微囊藻水华的E7、E8围隔.上述结果表明,在浅水水体中,底泥对水质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湖水,围隔中蓝藻水华发生的磷域值介于E5、E6和E7、E8围隔中磷含量之间,为0.06~0.10 mg/L.  相似文献   

4.
以巢湖西半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上覆水浓度、扰动速率和底泥全氮含量对底泥中氮释放的影响。采集原柱状底泥样品,控制不同影响因素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底泥中氮的释放量符合动态条件下大于静态条件下的释放量的规律;上覆水与底泥之间氮的浓度平衡决定氮的释放;底泥中全氮含量对氮释放的影响不能简单用正负相关来描述。  相似文献   

5.
西湖底泥中酶活性与养分释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室厌氧恒温培育方法,分析了西湖底泥中酶的活性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酶的活性与有机氮的分解和氮的释放相关性较好;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磷的分解有一定的关系,但磷的形态转化可能是制约磷释放的因素之一;纤维素酶的活性与有机碳的分解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可能与西湖底泥有机碳的组成中低含量的纤维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7.
湖泊底泥释磷模型及其影响显著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龙湖是浅水型城市湖泊,一度为重富营养化湖泊,经综合治理其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内源污染可能成为湖泊营养物主要负荷。为研究释磷模型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底泥释磷规律,进而采取适宜措施抑制磷释放,通过底泥正交模拟试验测定分析方法,考察了环境因子(温度、pH值、溶解氧、水动力)对湖泊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溶解氧、pH值、水动力均是影响双龙湖底泥磷释放的显著因素,各因素水平间有显著差异,影响因素显著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溶解氧、温度、pH值、水动力。用多元回归得出双龙湖底泥平均释磷强度模型:R=0.396+0.0184[T]+0.0589[pH]-0.176[DO]+0.122[K]。  相似文献   

8.
大型水生植物对太湖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太湖流域常见3种水生植物(芦苇、苦草和茭白)根部底泥及无植物底泥进行磷释放特性模拟试验,讨论了pH值(分别为5、7、12)、温度(25℃、35℃)以及好氧(DO>8.0 mg.L-1)和厌氧(DO<1.0 mg.L-1)条件对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增大、温度升高、厌氧状态均可增加底泥磷释放,p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内底泥释磷量较小,酸性和碱性条件都有利于磷的释放,进一步分析了其中机理。从模拟试验结果来看,水生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底泥的总可溶性磷(TDP)含量,减少内源性磷释放,因而可供研究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太湖流域常见3种水生植物(芦苇、苦草和茭白)根部底泥及无植物底泥进行磷释放特性模拟试验,讨论了pH值(分别为5、7、12)、温度(25℃、35℃)以及好氧(DO>8.0 mg·L-1)和厌氧(DO<1.0 mg·L-1)条件对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增大、温度升高、厌氧状态均可增加底泥磷释放,p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内底泥释磷量较小,酸性和碱性条件都有利于磷的释放,进一步分析了其中机理.从模拟试验结果来看,水生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底泥的总可溶性磷(TDP)含量,减少内源性磷释放,因而可供研究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太湖流域常见3种水生植物(芦苇、苦草和茭白)根部底泥及无植物底泥进行磷释放特性模拟试验,讨论了pH值(分别为5、7、12)、温度(25℃、35℃)以及好氧(DO>8.0 mg.L-1)和厌氧(DO<1.0 mg.L-1)条件对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增大、温度升高、厌氧状态均可增加底泥磷释放,p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内底泥释磷量较小,酸性和碱性条件都有利于磷的释放,进一步分析了其中机理。从模拟试验结果来看,水生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底泥的总可溶性磷(TDP)含量,减少内源性磷释放,因而可供研究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梁子湖表层水氮的季节变化与沉积物氮释放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梁子湖沉积物N在pH值和温度控制下释放的特征。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到N的形态,其N的释放明显较湖心高,在试验初期由于搅动的影响使得N的释放在第1天较第2、3天高,其后则迅速增加释放量。温度对N释放影响明显,30℃条件下N释放曲线的峰值较4℃条件下高近1倍,20℃条件下N释放曲线的峰值较4℃条件下高30%。pH值对沉积物N释放同样有明显的影响。在偏酸(pH5.5)和偏碱(pH11.5)条件N的释放量较湖水正常pH值(pH8.5)增大。湖水全N含量在0。180-1.362mg/L之间,平均0.713mg/L;NH4^+-N含量在0.023-0.130mg/L之间,平均含量为0.065mg/L;硝态N在0.005-0.72mg/L之间,平均含量为0.257mg/L。梁子湖表层水中氮含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N和NO3^--N是春季高,冬季低;NH4^+-N是春季含量最高,而夏季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南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氮和磷的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明蓉  姜应和  张华  曾体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04-2005,2024
为了解武汉南湖的表层沉积物污染情况,测定了其中的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结果表明,排污口附近的采样点污染物含量高于其他各点。与其他几个城市内湖相比,南湖表层沉积物TN含量稍低,OM和TP含量相近;与城郊湖泊相比,南湖表层沉积物的OM、TN和TP都要高。采用有机氮和有机指数评价沉积物环境质量,有机氮和有机指数均值分别为0.306和2.010,说明南湖表层沉积物总体有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3.
滇池沉积物磷酸盐吸附和矿物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了滇池沉积物的矿物学组成以及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为高岭石,水云母次之,还含有少量的蛭石、绿泥石和蒙脱石。沉积物对湖水中磷酸盐(PO4-P)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6h内,在0~0.5h吸附速率大于5.0mg·g-1·h-1,之后基本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沉积物对PO4-P的吸附量随着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等温吸附线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对湖水PO4-P的吸附容量约为5.0mg·g-1。酸性条件下,沉积物对PO4-P的吸附量较大,随着pH值的升高,吸附能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龙飞  刘康怀  王栎雯  严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18-2920,2924
对桂林市区湖泊木龙湖、西清湖、宝贤桥、观漪桥、榕溪桥样点湖底表层0~5 cm沉积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分析其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有机磷、无机磷、有机质、无机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总氮的平均浓度为3 363.6 mg/kg,其中氨氮是沉积物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占TN的82%。桂林市区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含量为230.46~291.35 mg/kg,其中无机磷占主要成分,平均占TP的78.7%。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桂林市区没有大型的有机污染源纳入,只有小部分植物残体随着地表径流汇入湖体,同时有机磷和有机氮在不断地被矿化为无机磷、无机氮。部分凹岸带已出现的富营养化现象可能与湖泊沉积物N、P不断积累并释放到水体中有关。  相似文献   

15.
溶解氧对贾鲁河底泥中氮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停  李金荣  王莉  刘春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07-16708
[目的]研究溶解氧对贾鲁河底泥中氮释放的影响。[方法]结合贾鲁河(郑州段)污染现状,通过原始柱状底泥模拟试验,研究了溶解氧对贾鲁河底泥中氮转化的影响。[结果]溶解氧是影响贾鲁河底泥中氮转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溶解氧浓度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转化时间和效率的影响不同。好氧环境条件下,氨化、亚硝化、硝化作用进行较彻底,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转化时间少于厌氧环境,其转化效率高于厌氧环境。[结论]该研究为贾鲁河水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于2007年8月对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氮和总氮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八大口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变化范围为492.21~1 002.69 mg/kg,平均含量为737.20 mg/kg。各口门上游总氮平均含量为756.85 mg/kg,高于下游的717.56mg/kg。东四口门总氮平均含量为609.75 mg/kg,明显低于西四口门的864.66 mg/kg。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71.90~521.76mg/kg,平均为370.47 mg/kg。有机氮是总氮的主要组分,占总氮的32.7%~64.5%,平均占55.6%。东四口门有机氮在总氮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西四口门。  相似文献   

17.
在滇池柴河流域,蔬菜地施用的氮肥通过径流、淋溶和氨挥发等途径向水体迁移,对周围水体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控释尿素(3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kg土和320 mg N/kg土)与普通尿素(4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kg土、320 mg N/kg土和400 mg N/kg土)施用在柴河流域土壤所表现出的肥料氨挥发和氮淋失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氮肥所有施氮水平处理的氮淋溶量都显著大于氨挥发量。在两种施氮水平下(320 mg N/kg土和280 mg N/kg土),施用普通尿素产生的氨挥发量分别占施氮量的3.64%和3.57%,而施用控释尿素产生的氨挥发量分别占施氮量的3.64%和2.78%;施用普通尿素产生的氮淋失量分别占施氮量的14.38%(其中硝态氮占85.34%)和14.46%(其中硝态氮占95.70%),施用控释尿素产生的氮淋溶量分别占施氮量11.60%(其中硝态氮占91.05%)和8.37%(其中硝态氮占96.84%)。硝态氮淋溶可能是柴河流域蔬菜地肥料氮素向水体迁移的主要途径。随着施氮量的减少,控释尿素的氮淋失量显著下降,而普通尿素的氮淋失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水平下,普通尿素氮淋失量显著大于控释尿素。由此可见,控释尿素主要通过减少氮淋溶途径来减少氮损失。减量施氮结合控释尿素的施用对控制该地区氮肥施用对水体污染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巢湖十五里河入湖区夏季底泥磷的释放通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估算巢湖十五里河入湖区夏季底泥磷的释放通量。[方法]以巢湖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巢湖十五里河入湖区底泥磷的释放规律,从而估算出该区夏季底泥磷的释放通量。[结果]扰动对巢湖十五里河入湖区夏季底泥磷释放的影响较大,当上覆水磷浓度为0 mg/L时,扰动时磷的释放量是静止时的2.3倍;上覆水磷浓度为0.05 mg/L时,扰动时磷的释放量是静止时的1.3倍,符合动态条件下磷释放量大于静态条件下释放量的规律。夏季十五里河入湖区底泥磷的释放通量相当大,为0.2 t/km2。因此,在外源性磷污染得到控制的条件下,控制底泥中磷的释放才是关键。[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底泥疏浚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子对巢湖沉积物中NH+4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as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ediment-water exchange of nutrients in Chaohu Lake. [Metho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verlying water, temperature, pH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NH 4 release in sediment from Chaohu Lake were studi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Results] With the rising of temperature and the decrease of NH 4 concentration in overlying water, NH 4 released from sedim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H had a great effect on NH 4 release with a complicated mechanism. The largest release amount of NH 4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was about 6 times as much as that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Chaohu Lake in the project of leading water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Chaohu Lake.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红枫湖水库底泥分布及底泥厚度的调查,估算了建库48年来底泥的蓄积量,并探讨了水库底泥中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水库蓄积的底泥总体积约为1 182×104m3,湿重约为1 429×104t,干重为550×104t;底泥中淤积的总氮、总磷的含量分别为31 333、8 528 t。总氮、总磷的水平分布既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又反映了湖流作用、入湖河道位置的特点;总氮、总磷含量的垂直分布由底层向悬浮层呈明显的递增趋势,这种垂直变化反映了近年来红枫湖周边地区工业、农业与城市发展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