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湖流域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调查了太湖稻区 163 份粳稻地方品种和 16 份 60~90 年代的高产粳稻品种的13 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对其中有显著差异的 10 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 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将 179 份材料划分为5 组 13类;依据各类的平均值计算理论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单穗重、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总粒数, 说明超高产品种必须有较高的穗重和适宜的穗数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疆14个黑小麦品种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为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黑小麦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一年多点试验,记载黑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用以评价黑小麦的综合性指标。[结果]在单株粒重性状上变异丰富,株高、千粒重和结实小穗数等性状在供试材料中差异不大;典型相关分析中有5对性状达极显著相关;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9.60%。[结论]根据各品种主成分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选择综合经性状优良的品种(系)2个。  相似文献   

3.
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 Schrank)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相关、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91份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S.)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栽培二粒小麦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具有单株有效穗多、千粒重较低和生育期较长等特点。其中株高与穗长、生育期,有效穗与抽穗期,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数与生育期,抽穗期与生育期间相关和偏相关极显著。主成分分析中抽穗期、穗长、有效穗及粒重等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8.16%,以抽穗期因子的贡献率最大(38.12%)。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0.50水平上聚为4类,其中类Ⅰ为高秆大穗晚熟型,类Ⅱ为高秆寡分蘖晚熟型,类Ⅲ为矮秆粒多早熟型,类Ⅳ为粒多强分蘖早熟型,其聚类结果与供试材料地理来源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以22个彩粒小麦新品系为试材,测定株高、穗长等13个农艺性状,分析影响彩粒小麦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并明确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彩粒小麦的高产育种提供选择依据。结果表明,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穗粒质量、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籽粒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影响彩粒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单株籽粒产量;22个彩粒小麦新品系共聚为三类,其中,第III类包括CW18-11、CW18-16共2个品系,表现突出的性状是株高、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及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质量与单株籽粒产量显著相关,株高、穗粒数与单株籽粒产量间也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在彩粒小麦高产育种的早期世代,应注重对与籽粒产量相关性大的性状进行考察与选择。  相似文献   

5.
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揭示西藏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发掘苦荞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藏80份苦荞资源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苦荞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主茎粗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36.7%。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偏相关,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偏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将西藏苦荞7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6.04%,以主茎因子贡献率最高,为41.11%。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1.61水平上可聚为4个大类,可区分为株高较矮大粒型、株高中等小粒型、植株矮小大粒型和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型。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苦荞资源中植株较矮、大粒是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Hayman方法,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6个小麦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农2552’具有优良的综合性状,是理想的早熟亲本;‘I4’穗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是理想的多穗型亲本;‘兰考906’、‘河农95156’是理想的大穗多小穗亲本。组合河农2552×兰考906,I4×河农95156和I4×兰考906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本研究中‘河农2552’和‘I4’作母本,‘兰考906’和‘河农95156’作父本,有利于双亲优势性状的聚合,从中选出超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7.
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产量、667 m2单位面积内基本苗、最高茎蘖、667 m2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由回归分析得出,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大小为667 m2单位面积内基本苗>667 m2单位面积内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最高茎蘖>株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供试的品种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安农1206、TQ1203、山农10-2、中泛7039、国新麦5号、圣麦2号、涡麦06011、益科麦3号、嘉宝1号、皖麦52、安农1106、潘农6号、丰絮5号、皖宿0603、乐麦W102070、濉1216、安农大wh2012-6、徽研77;第Ⅱ类群为园田5号、sv-8、天润3167、太麦002、潘农5号、丰麦20、泛麦5063、阜06329、谷神麦8号、中涡14、皖科102644、安1227;第Ⅲ类群为龙科1211;第Ⅳ类群为西农2000、淮师1108、未来0501、紫09122、远丰558-4。本研究结果为高产小麦的选育和杂交组配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水稻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用来测定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了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试验以宁夏引黄灌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均达显著和极显著差异的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类群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得出各类群品种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结为5个主成分,经聚类分析,可将20个水稻品种选定合适的阈值后划分为4个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宁夏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4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综合考虑主成分互补,且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谷子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及相关关系,本试验以呼和浩特地区主推品种小香米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田间观测农艺性状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个谷子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倒伏、单穗重、杆重、单株有效分蘖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31.25%、41.03%、39.25%、32.87%和30.7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穗长、杆重、单穗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倒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生育期与杆重呈正相关,与单穗重呈负相关;主成分1,2,3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3.33%。该研究结果可为呼和浩特地区谷子的遗传改良和栽培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斯卑尔脱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拓宽小麦育种基因资源,对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1份斯卑尔脱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总体植株偏高,分蘖力强,小穗数多,千粒重偏低,成穗率较高,生育期较长等特点。相关分析发现有效穗与分蘖数、成穗率,穗粒数与小穗数、千粒重、株高成正偏相关极显著,抽穗期与穗长正偏相关显著。千粒重与穗长、小穗数和穗粒重等多个性状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主成分可提供85.13%的信息量,其中以粒重因子的贡献率最高(24.68%)。供试材料基于农艺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类Ⅰ和类Ⅲ分别为矮杆晚熟型和高杆穗数型,类Ⅱ又可分为高杆晚熟型、早熟粒重型、短穗粒重型和穗数粒重型四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外引黑米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粒长宽比、播始历差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5.69%的前5个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d2=4.19的水平上将其划分成3大类型:第1大类群为为晚熟、高秆、适穗、多粒类型;第2大类群为早熟、中秆、长穗、重粒类型;第3类群为晚熟、高秆、多穗、多粒、轻粒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为利用小麦近缘属物种丰富的基因资源,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法对来自格鲁吉亚、匈牙利、前苏联、英国、美国、瑞士和瑞典等国家共29份马卡小麦材料进行了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有28种带型和49条谱带,每份材料可电泳分离出19~34条带,平均25条。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29~0.95,平均值为0.61,表明马卡小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材料在0.58水平上明显聚为3类,聚类结果与材料来源地没有必然联系。同时推测来自格鲁吉亚的材料在醇溶蛋白等位变异上可能存在两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3.
南瓜前期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50份南瓜自交系为试材,对其8个前期农艺性状(叶长、叶宽、叶面积、茎长、茎粗、节间长、第1雄花节位、第1雌花节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南瓜8个前期农艺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叶长、叶宽、叶面积3者两两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方差分析表明,8个性状在50个自交系上差异极显著,存在广泛变异。主成分分析将这些变异可转化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生长势因子、早熟因子、壮苗因子和徒长因子,其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9.12%,可用于南瓜自交系前期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省5个常用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配制成的30个杂交组合和3个新品种共计33个组合为材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分析方法考察了产量及与产量有关的8个农艺性状(指标)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改良以穗重为代表的穗部性状可以较为有效地改良产量组成系统,从而实现高产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马卡小麦耐湿性的RAPD标记及定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一个耐湿的马卡小麦(Triticum macha Dek.et Men,普通小麦的变种)种质(编号49)和不耐湿的小麦宁麦3号为亲本,用一粒传法构建成由115个F6代重组自交系组成的遗传群体。对亲本及其重组自交系的耐湿性鉴定表明,群体的耐湿性接近主峰分布。选择极端耐湿和不耐湿的重组自交系组成两个池,利用164个RAPD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引物S1249在亲本和池间均检测出多态性。群体分析表明,该多态性位点与耐湿性呈极显著相关,它所解释的耐湿性表型变异为13.9%。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初步确定,与马卡小麦耐湿性相关的这个位点定位在5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6.
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高、荚数和产量与蛋白质间加性遗传相关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分枝数、荚数和产量与脂肪间加性遗传相关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异黄酮间加性遗传相关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00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25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97%~80.56%,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花萼茸毛(为80.56%),其次为子房茸毛和叶质(分别为56.48%和50.96%),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萼片数(为13.97%);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5个农艺性状综合为7个主成分,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1.90%。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8.285%,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134%;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为4大类,聚类分析中部分地理来源相同或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够聚在一起,但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也聚在同一类群,显示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给云南省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物种保护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9份云南铁壳麦进行了变种分类和基于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云南铁壳麦A14为一未定名的白粒变种,其余28份材料分为10个已定名变种类型;云南铁壳麦农艺性状变异较丰富,以不孕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大(22.59%),抽穗期的变异最小;云南铁壳麦7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为1.55~2.04。29份云南铁壳麦分为3个类群,但同一变种类型的云南铁壳麦并未整齐的聚为1类;云南铁壳麦A13、A14和A21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而与其他云南铁壳麦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结论]云南铁壳麦在农艺性状上存在较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