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的“四项改造”内容之一。因此,供销社必须大力参与农业产业化,扩大经营范围,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把参与农业业产业化同改造基层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供销社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入世后 ,海南现有的供销体制和管理机制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体制创新已成为当前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供销社如何参与产业化经营 ,是供销社体制创新的重要问题及主要任务 ,这是海南供销合作社自身发展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省供销合作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 ,适应和跟进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立足流通 ,发挥商品购销优势 ,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为载体 ,组织农民进入市场 ,并主动与有关涉农部门配合协作 ,共同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供销社在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深刻认识到 ,选准经营项目 ,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前提 ;选准切入点 ,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办好“龙头”企业 ,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重点 ;办好合作组织 ,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只有把握了这四点 ,才能使供销社和农民联合起来 ,应对市场变化 ,共同走向市场 ,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速览     
正全国供销合作总社3年内力争新发展基层社7000家全国供销合作总社3年内力争新发展基层社7000家,总数达到3.9万家,逐步消除无资产、无业务、无人员的"三无"基层社。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喻红秋在全国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暨推进培育壮大工程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出上述表述。喻红秋说,2019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销售总额4.6万亿元,利润466.6亿元,资产总额1.6万亿元。到2022年,要建成各类农业生产服务中心1.5万家,基本实现农业主产区乡镇全覆盖。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供销社的出路在哪里?199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决定》明确提出,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供销合作社自身改革的迫切需要出发,紧紧围绕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这个目标,抓住理顺组织体制、强化服务功能、完善经营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和给予保护扶持五个环节,以基层社为重点,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使供销合作社真正体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真正实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宗旨,真正成为加强党和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为贯彻《决定》精神,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通知》和《关于依托供销社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通知》,山东省作为全国唯一的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省,各级供销社抢抓机遇,加快改革步伐,在服务农业中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第二次飞跃。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现实的选择,也是供销社自身发展壮大的又一次机遇。一、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农业产业化是农...  相似文献   

7.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适合我国国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供销合作社通过自身独特优势和综合改革,在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和外部的市场竞争,供销合作社在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提出供销合作社进一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内     
<正>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会议召开全国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4月2日下午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强调,服务"三农"是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供销合作社要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要加快基层社改造,通过劳动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资》2003,(2):1-1
<正>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四新要求”,即:“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结合供销总社所提出的“四项改造”,即:“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实现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发展现代经营方式改造经营网络”,作为供销总社的直属企业,在国内农资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中国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营形式,作为政府部门,倡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是必要的,因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更是事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件产业化问题的判断和决策是否正确的大事,所以我们必须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和发展农村经济,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我们怎样在推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呢?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因此创新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其基本思路为,坚持政府的支撑引导作用,以组织规范化为基础,紧贴农户的实际需求,搞好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其具体对策包括,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强化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再教育,创造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闽台农业合作发展实践表明,积极引进台湾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要素,对于福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方式,是由台资企业推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本文从产业化经营的角度,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中台资企业与农户联结的不同模式,并探讨了模式演进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依安县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产粮大县之一,农民合作社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已经形成了一大批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分析了依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指出合作社在发展中也在农民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缺乏、融资困难和建设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加快人才培训与引进,促进规范化建设等对策建议,为合作社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职院校具有服务地方"三农"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和地域优势,而要实现农职院校服务"三农"与自身发展双赢,选取何种服务模式至关重要。文章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的模式为例,探讨了服务"三农"的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服务"三农"的方法措施,以期为农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太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转移农民,减少农民”这一主线。“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诱导边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二是诱导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并吸纳农民与其一起向农业产业化企业工人转变。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重点在于打破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僵化的农村土地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全省非农区而言,河南省农区劳动力,特别是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较大,但农区在"三化"协调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列举了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农区"三化"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如农业结构层次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然落后、结构转换失衡等,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政策及制度缺陷等,并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原经济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2013年农业产业形成与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访谈法,通过对农业产业化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取得成功的经验。分析认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处理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是我国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通过政策、技术支持,让产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走品牌发展道路是农业产业化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农民就业经历了由单一农业生产到多元化的职业分化过程;阐述了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等原因,农民从事农业、外出务工或在农村非农企业中供职都存在各自问题。应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以产业为基础,产城融合发展,引领"三化"协调,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等措施化解农民职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通过转变农业经营模式,扩大了经营规模,使农业经营走向企业化和专业化。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降低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提高了农民的谈判地位和利益保护能力,最终达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福建与台湾地区具有“五缘”(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独特优势,在福建省委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和闽台农业试验区扩大到全省的背景下,两岸农业合作的平台更加广大,台湾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做法对福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奇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32-3533
首先阐述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然后基于对合肥市肥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提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