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玉米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开展了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玉米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桦甸地区土壤状况下,种植玉米先玉335,确保实际收获密度为5.64万株/hm~2,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80、70、80 kg/hm~2,玉米生产能够达到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南粳3908为材料,比较了常规施肥、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机插缓混侧深施肥+穗肥)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2个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前期营养更足、分蘖更多,后期有效穗数多;一基一追处理与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处理相比更有利于水稻灌浆期营养的充足供应,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一基一追处理最终获得了最高的单产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产业化育苗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粉冠军"组培苗为试材,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3种类型肥料的7种不同施肥方案对红掌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全营养的营养液配方肥(A、B肥)叶面喷施配合控释颗粒肥根部施肥。进行产业化育苗生产成本较低,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长量最大;栽种5个月后统计,成活率达96.5%,平均株高达8.12 cm,叶片面积达10.9 cm2,SPAD平均值达66.5。[结论]全营养的营养液配方肥(A、B肥)叶面喷施配合控释颗粒肥根部施肥最有利于红掌组培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于2008年6月~10月在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育进程没有影响,在夏玉米整个生长生育期中,苗期撒施控施肥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高于其它处理;分次施肥高于1次施肥;而苗期1次撒施和拔节期1次撒施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施用方式对紫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腐殖酸活性肥、甘薯专用肥、氮磷钾复合肥对紫甘薯生产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相比,3种施肥方式都可以增加分枝数、最长蔓长及蔓粗,促进紫甘薯地上部的长势,鲜薯产量增加54.8%~67.7%,薯干产量增加67.3%~78.6%,腐殖酸活性肥及甘薯专用肥均能显著提高紫甘薯的综合食用品质及花青素含量。[结论]对于鲜食型品种及花青素型品种建议施用腐殖酸活性肥及甘薯专用肥。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北低平原棉区土壤肥力较差和氮磷钾营养不协调致使种棉效益不高的状况,探讨了施用不同肥料品种与用量对棉花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底施棉花专用肥450kg/hm2再配合蕾铃期追施高氮复合肥150kg/hm2,棉花的籽棉产量、肥料生产效率及其产投比均比较高,籽棉产量可达4038.0kg/hm2,肥料生产效率和产投比可分别达到252.5kg/(kg*hm2)和24.54∶1.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4种不同浓度肥料进行一品红栽培对比试验,调查其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红叶片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肥料配以不同的施肥方法,对一品红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以NP—K(mg/L)=260:80:200浓度的肥料配比栽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矮抗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施肥方式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施肥方式都较不施肥增产显著,其中以秸秆粉碎还田+N16+P8+K5+Zn(N6+P8+K5+Zn作基肥深施20~40 cm,N8作拔节肥,N2作孕穗肥)施肥方式最优。2种施肥方式对矮抗58各生育时期没有影响;秸秆还田、分期施肥能较好地促进壮蘖。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棉花株高、净光合速率、蕾铃脱落率、根冠比在不同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产量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N≤360 kg/hm~2,P≤180 kg/hm~2)增施氮磷钾肥均能促进棉花生长速度的加快,其中处理N3P2的生长速度比处理N_0P_2、N_1P_2和N_2P_2分别快18.49%、12.61%和3.07%,增施钾肥可以促进棉花在生育后期的生长。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净光合速率(Pn)是波动的,随着氮素水平从N_1增加到N_3,净光合速率增加,而磷肥的不同施用量对棉花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的蕾铃脱落率,使有效铃数显著提高,其中处理N_3P_2的棉花蕾铃脱落率比处理N_0P_2、N_1P_2和N_2P_2分别降低2.64%、1.81%和0.88%,有效铃数分别提高3.0、2.5、1.34个/株;其中处理N_2P_3的棉花蕾铃脱落率比处理N_2P_0、N_2P_1和N_2P_2分别降低2.53%、1.80%和0.71%,有效铃数分别提高2.0、1.5、1.77个/株。在所有施肥处理中,处理N_3P_2的有效铃数最高、为8.67个/株,处理N_2P_2K_2蕾铃脱落率最低、为59.65%。氮磷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效率、肥料贡献率以及增产效益均随施氮磷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说明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可以有效促进棉花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且可以提高棉花产量,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耕作施肥方式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旱地小麦施肥提供依据,以旱地小麦品种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种肥同施(施肥深度约为10cm)、撒施+旋耕(通过旋耕机械混施于20cm土层中)、撒施+翻耕(通过翻耕将肥料翻至25cm左右土层中)和撒施+深耕(用深耕机深耕1次,肥料随土壤翻动落致35cm左右土层中)等4个施肥试验,按纯氮180kg/hm~2、纯磷120kg/hm~2和纯钾105kg/hm~2标准施肥,肥料随播种或不同耕作处理方式一次性施入土壤中,研究其对冬小麦的根系活力、干物质转移、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施肥方式对旱地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撒施+深耕的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中后期根系活力更强,产量更多来自于花后干物质积累转移,千粒重和穗粒数增加,产量高达7 945.18kg/hm~2,分别比种肥同施、撒施+旋耕和撒施+翻耕处理高8.44%、3.95%和2.53%。  相似文献   

11.
鱼腥草愈伤组织的诱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腥草茎秆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外植体消毒和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0.1%升汞中浸泡10 min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污染率低于2%;愈伤诱导所用的茎秆和叶片两种器官中,适宜的外植体是茎秆,其诱导率可达31.25%;愈伤诱导时,24 h暗培养比12 h黑暗与12 h光照交替培养诱导率高;在含2,4-D或6-BA的3种培养基中,仅在MS+2.0 mg.L-16-BA+6.0 g.L-1琼脂+30 g.L-1蔗糖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出了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28.57%。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5种肥料(人粪尿、猪粪、鸭粪、化肥和常规肥)在3种施肥水平下对鱼腥草的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福建建阳小湖镇鱼腥草GAP示范基地主栽鱼腥草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施肥实验,测定鱼腥草土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结果】施用有机肥鱼腥草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施用化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有利于提高鱼腥草根系活力。土壤脲酶活性以施用72000kg/hm2人粪尿的处理最高(296.8mgNH3-N/gDW),蛋白酶以施用鸭粪36000kg/hm2的处理最高(5.15mgNH2-N/gDW),纤维素酶以猪粪36000kg/hm2的处理最高(0.869mg葡萄糖/gDW),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以施用1320kg/hm2尿素、2400kg/hm2Ca3(PO4)和870kg/hm2K2SO4的处理最高,分别达到13.10mg葡萄糖/gDW和44.46mgP2O5/100gDW。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的鱼腥草的根系活力比较高,在147.5~183.2mgTTF/gFW/h之间;【结论】施用有机肥鱼腥草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提高鱼腥草根系活力,促进鱼腥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结合前期对产量、品质的研究,探讨不同施肥条件下鱼腥草叶片主要碳氮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施肥实验,测定鱼腥草叶片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和粗蛋白的含量。【结果】各施肥处理中以较低施肥水平人粪尿处理的鱼腥草叶片含叶绿素总量最高,达2.552mg/gFW,以中等施肥水平鸭粪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8.306μmol/(m2·s)。施用不同肥料的鱼腥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大小为:鸭粪>猪粪>常规施肥>化肥>人粪尿,各处理以中等施肥水平的猪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最高,达46.2μgNO2-/(h·g)FW;粗蛋白以施用较高水平化肥的最高(13.31%)。【结论】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鱼腥草叶片的碳代谢,这有利于其产量的形成;但施用人粪尿不利于提高鱼腥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蛋白质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产湘白鱼腥草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鱼腥草的自然变异株中选育出优质、高产、高抗的鱼腥草栽培品种。[方法]以野生鱼腥草为种源,通过人工栽培和品比试验选育出湘白鱼腥草并初步研究了其栽培和品质特性。[结果]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产量比WYXC02略高,其地下部分产量比HYXC01和HYXC02高20%以上。,在2006—2008年进行的适应性栽培试验中,常规栽培湘白鱼腥草的地下部分平均产量为(330004-3750)ke,/hm2,地上部分平均产量为(30000±3000)kg/hm2。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的维生素c、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黄酮和挥发油含量分别为47.3mg/100g、10.6%、12.2%、93.7mg/g、35.6mg/g、0.42ml/kg和16.7mg/100g、9.6%、9.7%、105.5mg/g、4.9mg/g、0.82m1./kg。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挥发性油对供试茵的最低抑茵浓度分别为0.250和2.000μl/ml。[结论】该研究为湘白鱼腥草的品种选育和人工栽培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研究了尿素(x1)、过磷酸钙(x2)、硫酸钾(x3)、猪粪(x4)4个施肥因素对鱼腥草地下茎黄酮含量影响.结果表明,尿素、过磷酸钙和猪粪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鱼腥草黄酮的含量回归方程为:(y)=5.25 0.59x1-0.29x2 0.33x22 0.31x24-0.69x1x2-0.24x1x4,相关系数为0.855 5.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鱼腥草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以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鱼腥草中药注射液,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通过活菌记数法、加氨苄西林钠辅助法对鱼腥草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鱼腥草注射液在体外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抗菌效果比生理盐水明显要强.以活菌记数法、加抗生素辅助法测定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可行,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17.
湖北部分鱼腥草野生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国新  卢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37-3237,3239
测定了湖北省8个县市的鱼腥草种质资源的株高、地上茎粗、地下茎粗、地上茎叶鲜重、地下根茎鲜重和总鲜重.结果表明,远安县的鱼腥草种质有种植优势,湖北可能具有鱼腥草的矮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定转基因鱼腥草中外源抗菌肽的表达,分析抗茎腐病的能力。[方法]通过SDS-PAG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基因鱼腥草植株中外源抗菌肽的表达,接种不同浓度的立枯丝核菌孢子,比较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的染病情况。[结果]外源抗菌肽能在转基因鱼腥草中表达;立枯丝核菌的最佳侵染孢子浓度为3×105/mL,观察时间以3d为宜,转基因鱼腥草较非转基因鱼腥草的抗茎腐病能力增强。[结论]外源抗菌肽的表达能增强转基因鱼腥草植株的抗茎腐病能力。  相似文献   

19.
鱼腥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究鱼腥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在2006年5~10月采集鱼腥草花果期不同器官及不同季节的器官,烘干至恒重后测定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结果]鱼腥草各器官的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差异较大。总黄酮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为叶子>果实>花>全株>地上茎>地下茎;槲皮素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为花>叶子>果实>全株>地上茎;鱼腥草全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在6~10月逐渐升高,10月含量达到最高;二者含量的分布在不同器官和不同季节中具相似性,且鲜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比干品的含量高。[结论]该研究为提高鱼腥草药材质量、促进综合利用、规范化栽培、适时采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不同部位中天然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纤维素酶与超声提取相结合;采用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乙酸(40∶60),柱温为25℃,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槲皮素在0.1~14.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鱼腥草根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3.9%,茎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3.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