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七五”至“十五”期间(1986—2005年)黑龙江省共审定推广了90个小麦新品种,其中中熟和晚熟品种占到64.4%。单产由1986年的1808kg/hm2提高到2005年的3167kg/hm2,单产提高1.75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增加;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主要表现在沉降值提高上。在小麦育种上采用了新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育种效果。育种品种数量虽多,但突破性品种较少。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4条研发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新733”由石家庄新品种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定向培育而成。2000年河北省冀中南水地优质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981.2kg/hm2,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5.2%,达到显著水平,比超高产的大穗大粒面包专用小麦“906-4”增产20.85%,居17个参试品种首位。200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189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我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的40%左右,总产约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5%。建国以采,我省小麦生产发展很快,单产已从建国初期的44.7公斤提高到1987年的255.7公斤,增加了4倍;总产由21.65亿公斤增加到112.2亿公斤,增加了5倍。小麦生产的迅速发展,高产品种的推广起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处于徘徊状态,究其原因与现有品种的产量水平没有突破有一定关系。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小麦品种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以推动全省小麦生产向新的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河南是中国小麦第一主产省,形成河南小麦生产的三大要素是面积、单产和总产。从历史、现状和发展来看,河南小麦面积稳中有降,单产和总产曲线上升。影响河南小麦单产的首要因素是品种,从种性来看,发展趋势是春性上升,冬性下降;从品质来看,优质小麦发展呈现“S”型。超级小麦育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4,因此河南的小麦生产和发展状况对全国的小麦生产与供求平衡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利用统计数据,结合生产实际对河南省1949年以来小麦生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表明:58年间小麦播种面积增加21.24%,总产量增加了8.8倍,单产提高了7.1倍。自1999年以来,河南省优质小麦面积和总产也不断增加,2006年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占到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的41.75%,总产量占到河南省小麦总产的39.32%。近年来,随着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河南省小麦高产、超高产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河南省小麦单产平均水平还不到6000kg/hm2,不同区域之间小麦单产水平差别较大,品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生产资料投入较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作者认为今后应该要大力推广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加强优质小麦的研究与管理,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要有较大的发展,夺取农业主产作物小麦增产增收是关键的一步.近几年来,蒙阴县的小麦“一二五”繁种体系建设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把建立和完善小麦良种繁供体系,小麦良种不断更新作为小麦生产的关键环节,并以此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小麦生产整体水平.良种繁供体系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小麦种子纯度,较好地解决了小麦品种的多、乱、杂和退化问题,而且促进了小麦均衡、连续增产.1993年以来,小麦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单产由1992年的215公斤提高到1997年的326公斤,增长66%,年均递增13.2%.总产由1992年5926吨提高到1997年的75250吨,增长78.8%,年均递增15.76%.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和高产地块.1996年经市农业局、科委、财政局组织的高产竟赛因测产验收,蒙阴镇茶棚村500亩鲁麦14号小麦高产达到530.2公斤;坦埠镇诸夏村1300亩单产达到469.4公斤.由此可见,强化小麦“一二五”繁种体系建设,提高小麦统一供种率和良种化水平,确立当家品种是促进小麦生产稳定增长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市的小麦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单产由1950年的41公斤增加到今年的393公斤,增长9.6倍,总产由6.2万吨增加到今年的77.2万吨,增长12.5倍。单产、总产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 纵观建国以来的我市小麦生产,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即低产阶段的缓慢发展期、中产阶段的徘徊期和中产阶段的快速发展期。 ——低产阶段的缓慢发展期。建国初期的1950年,全市小麦单产仅有41  相似文献   

8.
“宁麦9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小麦品系“86-17”作母本、以日本小麦品种“西风”为父本杂交,通过异地多点群体选择法选育而成。1995~1997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24个点次中有17个点次产量位于第1位,平均单产6 643.5 kg/hm2,居10个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0.7%;在生产试验中产量也居第1位,平均单产6 828.0 kg/hm2,比扬麦158增产5.4%。  相似文献   

9.
当前,南阳盆地已有较大面积麦田处于高产水平,但要使该区域小麦单产继续提高,达到600 kg以上的超高产水平,仍具有一定难度.实现小麦超高产栽培,需要精准地匹配合适品种,而在生产实践中,多个品种产量潜力参差不齐,缺乏选择依据,选种、用种较为盲目.为此,笔者以生产中用到的多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着重研究各品种单穗重,探讨南...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第六次小麦品种更换的标志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种植作物良种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国内外资料表明,提高小麦单产品种的作用约占30~40%,甚至更高。随着生产的发展,及时科学地进行小麦品种更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和品种黄金时期的增产潜力,夺取更大丰收。河南省小麦平均亩产由50年代的不足50kg,上升到90年代的250kg,亩产翻了两番多。有力的证明了小麦品种更换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并充分显示了良种增产的巨大作用。每次小麦品种更换,不仅提高了小麦单产,而且带动了综合增产技术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小麦品种(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测定了当前甘肃省大面积推广和新选育的30个小麦品种(系)的理化性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系)属于硬质小麦,容重出粉率中上,灰分含量较低,湿面筋含量较高,吸水率高,沉淀值相对较低,粗蛋白含量较低,面团流变学特性较差,绝大部分品种(系)仅适合于加工馒头、面条等传统面食。并针对甘肃省的小麦品质现状、资源优势及区域特性,对今后优质小麦育种、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品种的开发利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1993年至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60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其14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地变化及相关性,为甘肃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省近年来审定春小麦品种(河西地区)产量逐渐上升,平均每年提高41.6kg·hm-2,产量三要素中小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相关系数低;穗粒数呈下降趋势。生育期和株高逐年下降,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23d。品质指标中面粉沉降值、湿面筋质量分数、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逐年下降,而其蛋白质质量分数、体积质量和面团吸水率逐年上升。但东片和旱地品种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总体来看,甘肃省春小麦产量总体水平呈西片东片旱地,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呈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协调的;小穗数多、粒大粒质量和株高中等更适合甘肃河西地区气候和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是以经太空辐射后的铁丰18号为母本,自选野生大豆(M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的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 a 2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670.6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17.38%;在2010年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2 838.8 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5.04%,居13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该品种籽粒含粗脂肪194.5 g/kg、粗蛋白427.1 g/kg,高抗大豆根腐病、细菌性叶斑病,适宜在甘肃河西地区、东部地区、陇东地区、沿黄灌区以及西北同类地区春播,也可作为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收获后夏播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有代表性的半冬性与弱春性小麦品种各3个,在河南省22个生态试验点(北纬32°~36°)种植,分析了2类小麦品种的不同发育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6个供试品种中,郑麦004产量最高(7 522.49kg/hm2),豫麦50号产量最低(6...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渭南市是粮食生产大市,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30.1%和34.8%,其中旱地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总面积的1/3左右,产量占到1/4左右。旱地小麦丰欠直接关系全市夏粮丰产丰收。我们从省内外引进了旱地小麦新品种12个,采取多年多点试验的方法,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生产的优良旱地小麦品种。渭麦9号和晋麦47变异系数在不同年份均相当,表明渭麦9号和晋麦47是适合旱薄地种植的稳产品种。普冰9946在丰水年份的产量较高,丰产稳产性良好,适宜在丰水年份种植。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以"三抗一丰一优"为总体育种目标,联合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冬小麦新品系。2005—2007年参加平凉市山塬组冬小麦区试,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871.5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15.13%,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2006—2008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试,2 a 9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423.7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4.1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5位。该品系株高85 cm,平均穗长5.6 cm,平均小穗数15.8个,平均穗粒数33.6粒,平均千粒重48.9g,容重784 g/L。籽粒含粗蛋白108.7 g/kg(干基)、赖氨酸4.04 g/kg(干基)、湿面筋184.7 g/kg(14%水分基)、淀粉值32.5 mL(14%水分基)。抗旱抗冻,高抗条锈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分蘖成穗率高,群体结构好。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山塬旱地、高寒阴湿山区和丘陵干旱山区,以及陕西省陇县,宁夏固原等周边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加速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进程,进行了各类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合理布局,研究优质高效栽培模式,设立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补贴金和加快发展与启动龙头企业等举措是提高黑龙江省地产小麦市场竞争能力和推动其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抗锈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7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7号(原代号200311-9)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2年利用自育品系核1作母本、CMS858作父本选育而成。2013年在甘肃省东片春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 17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7.52%。籽粒含粗蛋白16.41%、湿面筋34.8%,沉降值37.5 m L,降落值160 s,属中筋优质春小麦。中抗条锈病,高抗白粉病,抗青秕。适宜在甘肃省的定西、临夏州、甘南州、白银、兰州等海拔1 700~2 200 m、年降水量400 mm以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关中和渭北麦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光照充足,热资源丰富,是优质专用强筋和中筋小麦的优生区;采用轮作倒茬,精细整地,测土配方施肥,适当降低氮磷比,选用优质强筋小麦良种,进行种子包衣,适期晚播,培育冬前壮苗,春季化学调控,后期叶面喷氮,蜡熟末期收获等配套栽培技术,能有效提高优质专用强筋小麦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对缓解供需矛盾,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宿州的西二铺村和湖町村分别设置了农民习惯施肥(CK)处理、配方肥处理、配方肥分别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以及同时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配方肥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进一步增加了小麦产量,进而提高小麦经济效益;同样,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幅达到35.0%、107.0%、99.1%。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增加了籽粒锌和硫的积累量,对籽粒锌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籽粒硫含量影响不明显。不同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差异均不显著,但增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谷醇比,降低了直支比,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因此,在土壤锌和硫含量较低的地区,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能促进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