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临翔区博尚镇坝篾河村农民杨玉良,自筹资金90万元,租赁承包小道河国有林场林地1000亩发展草果种植示范基地。这样的投入对于没有任何家底的杨玉良来说,需要何等的勇气。"我现在是把钱都变成了草果苗,但这些草果苗将来就会变成绿色存折"。杨玉良算了一笔账,"现在每亩草果种苗、种植抚育费及土地租赁费500多元,5年后开始产果,可持续产果10—12年不等,亩产量年均12公斤干果,按市场价每公斤50元,每亩可  相似文献   

2.
巴彦淖尔市现有天然梭梭林面积近100万亩,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和磴口县。为了使梭梭林和肉苁蓉资源尽快恢复,大力发展肉苁蓉产业,巴彦淖尔市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广大农牧民在种植梭梭后,进行人工接种肉苁蓉。截至目前,全市人工种植梭梭达30多万亩,肉苁蓉人工接种面积约1.5万亩,年产肉苁蓉净重15万公斤。  相似文献   

3.
绿讯     
日前,乌拉特后旗梭梭、肉苁蓉采种基地在巴音温都尔苏木建成,建设规模为1.5万亩,预计当年可采集梭梭纯种1.5万公斤,肉苁蓉种子75公斤,直接经济效益282.5万元。基地的建成将对内蒙古西部地区乃至整个西北沙区和荒漠化地区防沙治沙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巴盟林勘队)  相似文献   

4.
广西板栗成林目前有25万亩,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三地区,其次是百色地区和河池地区,其他地区板栗成林面积均在万亩以下。全区板栗一般年产五万至六万担,平均亩产量水平还很低,只有十多公斤。但不同的板栗林产量差异很大,低的亩产只有几公斤,高的亩产达一百多至两百多公斤。为制定全国《板栗速生丰产林标准》,百色地区林科所从1983年至1986年对我区板栗丰产林进行了连续四年的调查研究,共调查五个地区十一个县。  相似文献   

5.
正肉苁蓉(别名大芸)属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草药,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肉苁蓉在全世界约有22个品种,其中我国有8种,分别为荒漠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盐生肉苁蓉、沙生肉苁蓉、迷肉苁蓉、兰州肉苁蓉、宁夏肉苁蓉、深裂肉苁蓉,主要生长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肉苁蓉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蒙古阿拉善盟是肉苁蓉的主要产区 ,其数量和质量均属全国之首 ,为了保护好肉苁蓉这种荒漠中珍贵的植物种 ,更好地发展其极高的经济价值 ,文章总结了肉苁蓉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 ,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肉苁蓉等开发利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杏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杏树是新疆特克斯县经济林中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克斯县杏果的成熟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比其他地区晚熟20天以上。特克斯杏主要分布在喀拉托海乡、喀拉达拉镇、乔拉克铁热克镇等地,杏园种植面积达5900亩,其中大红杏1600亩,亩产量800公斤左右,树上干杏4300亩,鲜果亩产量600公斤。当地果农在杏树管理中,十分重视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经调查监测发现特克斯县杏树主要病虫  相似文献   

8.
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别名:苁蓉、大芸。该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适生在荒漠地区的沙漠和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肉苁蓉是珍贵的药用植物,在抗衰老、延年益寿方剂中,用途仅次于人参,有"沙漠人参"之美称。其人工栽培技术如下: 肉苁蓉有两种接种方式: (1)利用天然寄主接种:盐碱地、沙地生长着大量的梭梭、红柳、碱蓬等肉苁蓉寄主,利用天然生长的寄主人工接种肉苁蓉,省去了播种寄主及管理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天然寄主已生长几十年,根系老化,萌发力弱,肉苁蓉接种出土比人工种植寄主接种肉苁…  相似文献   

9.
伊宁市苹果园低产的原因及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成龄苹果园亩产量应达到2300~3000公斤,但由于立地条件、管理水平不同,产量差别很大。伊宁市果园大小年严重、果实商品率低,亩产不足500~800公斤的果园并不少见,因此开发低产园是迅速提高苹果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肉苁蓉是沙漠地区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被誉为"沙漠人参"。巴彦淖尔市是肉苁蓉的原产地,梭梭是该市乌兰布和沙区和乌拉特高平原区天然生长的优良防风固沙乡土树种,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肉苁蓉就寄生在梭梭根部,通过利用现代技术人工种植培育肉苁蓉,并大面积在沙漠中推广,能够使巴彦淖尔市变沙害为宝,并使肉苁蓉产业成为带动全市生态与经济腾飞的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子管理粗放,致使李树结果晚,产量低。通过选用良种,合理密植,选用壮苗和加强肥水、修剪、病虫防治等措施,在旱薄地上平均亩产量达到869.4公斤,比粗放管理的李子树产量提高了15.3倍。  相似文献   

12.
湖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名人辈出的省份.有人戏称如果没有湘籍人士,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无从下笔。湘人袁隆平将水稻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创造了世界杂交水稻的奇迹。日前,湖南林业人再度演绎了“东方橄榄油”高产神话.将茶油亩产量从3公斤左右提高到75公斤.最高达到96公斤,打破油茶维持2000多年的低产历史。作为油茶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这样诠释:  相似文献   

13.
乌兰布和沙区肉苁蓉产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苁蓉系珍稀草本植物,被誉为“沙漠人参”,是名贵中药,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长于干旱沙漠地区,寄生于梭梭根部,可耐-40℃严寒和50℃炎热的气候,也可利用自身水分维持生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是中国肉苁蓉的最大产地,拥有“世界苁蓉之乡”的美誉。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产肉苁蓉个大、肉厚,富含胶质、鞣质,质量上乘,居肉苁蓉之首,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4.
一平浪林场大平地林区的77亩板栗林,平均亩产8~15公斤;枯枝率30%左右的植株占全林的50%以上;天牛、溃疡病的危害指数分别为63.2和46.6,为典型的低产林分。经对其中的20亩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改造,一年以后亩产量由措施前的12.45公斤,提高到44.79公斤;比对照增产184.2%。  相似文献   

15.
山丘瘠薄旱地花椒低产园,采用整地施肥、覆盖树盘、合理修剪、防治害虫等措施,花椒产量大幅度提高,到1988年亩产量达到104.3公斤,较试验前的1985年增产430%。该项技术经过推广,到1988年,全县花椒产量由1985年的100万公斤,提高到190万公斤,全县3年累计增产180万公斤,增加收入1440万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沙障-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相结合的栽植模式,以及"稻草-塑料网"复合沙障模式的研究,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建立试验点,探索新型生态防沙技术,该技术一方面解决肉苁蓉资源的紧缺问题,实现肉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沙区梭梭的覆盖率,形成高效的防沙治沙屏障,达到治沙效果,改善了我区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甘肃的梭梭、树柳与肉苁蓉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侬  李明 《甘肃林业》2002,(6):33-34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寄生于沙漠植物梭梭的根上,有益精壮阳、润肠强身、延缓衰老等作用,又称“沙漠人参”,是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中药材之一。李时珍说:“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名。”已列入《国际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肉苁蓉作药用,已有2000年历史。《神农本草经》引为上品。武威旱滩坡东汉木简医方中,已使用肉苁蓉、杜仲等补肾药物治疗虚劳内伤病。敦煌石窟遗书中发现7种以上含肉苁蓉的医方,同时期的藏医方中用肉苁蓉,效果好。我省每年耗用10万公斤供制药,主要…  相似文献   

18.
<正> 云南垦区至1982年末已种植橡胶86.55万亩,投产33.64万亩,年产干胶22,877吨,平均单株产量4.02公斤,亩产量66.59公斤。在投产面积中,包括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种植的未经选择的低产实生树和国内无性系芽接树约5万亩,以及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低产的现代无性系残缺胶园约3万亩,两项合计约8万亩,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内丘县科委高级农艺师卢凤英,在栽植桃树上发明了一种“三超前”栽培法和一种改良树形的新技术。她把这些管理措施应用到本县中张村李清海的3亩桃园上,1984年300棵密植桃树就明显地起了变化。1984年刚刚定植,1985年就开花结果,亩产达250公斤。1986年就接近盛果期。卢凤英请专家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李清海这3亩桃园亩产已达3740公斤,实属罕见。以后,这3亩桃亩产量逐年递增,到1988年,产量已达到3900公斤,5年  相似文献   

20.
肉苁蓉又名金笋、地精,俗称"大芸".肉苁蓉常生长在日照强烈、极端干旱、土壤贫瘠的沙漠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它无根,无叶,也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寄生在其他植物根部.其植株的肉质茎部分是名贵的补肾中药.因肉苁蓉独特的生长习性和极高的药用价值,故被历代医家称为"沙漠人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