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甄志刚 《畜禽业》2006,(18):34-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1病原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IBD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形…  相似文献   

2.
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不仅能直接引起病鸡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能引起病鸡产生免疫抑制,从而使病鸡发生多种疾病继发感染,死亡率高,有的高达80%以上。给IBD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使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该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治对策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希望能对该病的防治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7,(6):90-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遍布于全世界大多数养鸡业集中的地区,在个别鸡群中可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甄志刚 《畜禽业》2006,(9):34-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嵯,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曾凡云  郭晓宇 《畜禽业》2003,(11):59-5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年来,各大小养殖场、专业户和广大兽医工作人员尽管非常重视对鸡法氏囊病疫苗的预防接种,但鸡法氏囊病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死亡率在有的鸡场还很高。1鸡法氏囊病的危害鸡法氏囊病毒使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遭到破坏,影响了淋巴细胞的成熟、分化,造成淋巴细胞的大量流失而导致鸡体免疫能力的下降、甚至丧失,使正常疫苗效果降低或无效,是鸡各种细菌性继发病的根源,发病后期使用各类抗菌药物几乎无效,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在临床…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0,(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危害鸡群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季节的变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也会变化,且在疾病发生之后还会引发一系列感染问题,严重危害了鸡的健康成长。在阐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临床病症、病理变化的基础上,从消毒管理、饲养管理、免疫接种、隔离治疗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更好地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鸡群成长。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4,(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9.
程泽华 《畜禽业》2003,(1):48-4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损害法氏囊为特征。由于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能促使B淋巴细胞形成,使之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故该器官被损伤时明显增加了鸡对多种疫病的易感性,由此可见能很好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该病,就会大大减少由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最易感。在流行病学上本病具有一过性的特点,即本病的潜伏期极短(1~5d),发病突然,病程一周左右。感染后第3d开始出现死亡,4~6d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8~9d停止。发病…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cl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免疫缺陷病,属鸡的 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疫病.本病于1957年首先发生于 美国特拉华州,Gosgrore于1962年首先报道,同年Hitchner 把法氏囊病料接种于鸡胚,成功地分离到病原,称为"传染性 法氏囊因子”.1970年在世界禽病会议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ious Bursal Disease,IBD)病名得到公认.本病1965年传 入欧洲,1970年后,法国、意大利、以色列、原苏联、黎巴嫩等 国陆续发生;在亚洲,日本于1965年首次报告,以后印度、泰 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发生,邝荣禄等于1979年在 广州首先发现本病在我国的存在,1982年周蛟等在北京从进 口的鸡群中分离到IBD-CJ801株,以后全国陆续报道本病的 发生和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和流行,常常导致鸡只 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鸡只增重,更为严重的是免疫应答反 应下降,或无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患病鸡对多种病原的 易感性增加.因此,本病被认为是与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 并列在一起的危害养鸡业的三个重大传染病,严重制约养鸡 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7,(Z1)
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称为鸡的"艾滋病"。报告一例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分析并治疗,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肖炎生 《畜禽业》2010,(6):67-6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可直接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从而继发其他疾病如新城疫病、马立克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发生,发病率高,死亡率大,有的高达80%以上,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高山 《畜禽业》2015,(4):8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3~6周龄的鸡。鸡群一旦发病可导致严重的长期免疫抑制,威胁着养鸡业的发展。文章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4)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变异较大,因此没有适合全国使用的毒株。同时,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没有囊膜,所以抵抗力特别强。环境一旦被污染后很难消除该传染病。法氏囊病病源有6个血清型,全部做成疫苗,给鸡免疫,再攻毒,都有可能发病。但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又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一些地区已经找到了适合本地病情的疫苗,只要能够对大部分鸡群提供保护就是一个好疫苗。但是如果保护率越来越差,就要考虑寻  相似文献   

15.
陈永亮 《畜禽业》2012,(4):58-5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至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大疾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20~40日龄雏鸡为最易感染并可造成严重危害。病鸡以腹泻、精神沉郁、法氏囊肿大并出血、肾脏肿大和肌肉出血等为特征。2011年10月9日接到江苏铜山某蛋鸡场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报告,遂前往查看并予诊治,现将对该病的诊治情况和个人对其的防控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胡洁丽 《畜禽业》2012,(6):71-7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及幼龄鸡,是危害养鸡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使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接种防制本病,使本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因该病毒血清型中存在着许多毒力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5,(12)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幼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因鸡只的法氏囊受到损害,体液免疫应答下降,造成鸡体免疫力降低,使鸡群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目前,该病在全国各个地区广泛流行。球虫病的暴发与潮湿的饲养环境密切相关,阜宁地区5、6月份潮湿多雨,且肉鸡饲养方式多以地面平养为主[1]。因此,当鸡群饲养条件不佳时很容易感染发生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球虫病皆主要危害2~8周龄的幼鸡,当二者混合感染时,可致使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  相似文献   

18.
鸡腔上囊病又称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属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该病毒对环境有高度抵抗力,毒力易变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损害腔上囊,引致B细胞免疫抑制,以侵害雏鸡和幼年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急  相似文献   

1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鸡大肠杆菌病是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等病变。现将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洪美菊 《畜禽业》2007,(8):39-4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危害不仅是影响鸡只增重、淘汰、死亡,更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