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芩苷的脂肪酶抑制机理。[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肪酶活性,研究了浓度、反应时间、加酶量和加入顺序对黄芩苷抑制胰脂肪酶的作用。[结果]在一定浓度下,黄芩苷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呈上升趋势;初期抑制率的上升幅度较大,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增大,抑制率的增幅减小。15min内,抑制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当反应时间超过15min时,黄芩苷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趋于稳定。在0.2~1.0mg/ml的浓度范围内,酶量对抑制率的影响不明显。黄芩苷试剂与胰脂肪酶预热10min后,加入底物乳液进行反应的胰脂肪酶抑制率最高。黄芩苷对胰脂肪酶的抑制常数为0.505mg/ml,其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结论]该实验证实了中药黄芩中黄芩苷具有抑制胰脂肪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洋参总皂苷及单体皂苷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首次对西洋参部皂苷及各单体皂进行了降脂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西洋参总皂苷较人参总皂苷对体外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在0.5mg/mL浓度时抑率分别为90%和35.2%;人参皂苷Rc,Rb1,Rb2对胰脂肪酶少性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0.5mg/mL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6%、97%、初步揭示出它们具有被开发为降血脂新药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西洋参皂苷对高脂肪食小鼠脂肪和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体外、体内试验研究了西洋参总皂苷、单体皂苷对胰脂肪酶活性及小鼠体重和子宫周围脂肪组织重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表明:西洋参茎叶总皂苷为0.5g/L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为90%;人参皂苷Rc,Rb1,Rb2对胰脂肪酶活性均显示很强的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为0.5g/L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6%、97%;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西洋参茎叶皂苷对体重影响变化不大,但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周围脂肪质量。这说明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和人参皂苷Rc,Rb1,Rb2可以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因此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的抗肥胖作用可能是由于西洋参总皂苷中的人参皂苷Rc,Rb1,Rb2抑制小肠吸收食物脂肪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HPLC 法测定乌腺金丝桃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中金丝桃苷的含量。结果表 明,金丝桃苷含量由低到高依次分布为:果实<花<嫩茎<叶;叶、嫩茎、果实中金丝桃苷含量最高 的时期为7 月份,花中为8 月份。乌腺金丝桃的最佳采收部位是叶,最佳采收期为7 月下旬。  相似文献   

5.
刺五加内生真菌对刺五加苷B和E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内生真菌对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E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分离自不同产地的刺五加内生真菌为试材.以伤口法回接,HPLC法测定刺五加苷B、E含量。[结果]结果表明,25株内生真菌中有16株为致病菌,9株为非致病菌。其中来自产地吉林省梅河口市刺五加的菌株P116-1a、P109—4、P116-1b和P312—1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刺五加茎、根茎中刺五加苷B、E的含量。[结论]刺五加内生真菌可通过产生的代谢物调节刺五加苷B、E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份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昆木  郑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07-14708
[目的]对不同生长年限刺五加根皮和茎皮中刺五加苷B含量进行测定,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刺五加茎皮和根皮中刺五加苷B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刺五加茎皮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高于根皮,且茎皮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而根皮中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刺五加最适宜采收年限及最佳药用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枇杷花为原料,提取枇杷花多酚,并通过大孔树脂AB-8纯化,得到枇杷花多酚提取物,然后从抑制率、抑制机理、抑制类型和荧光淬灭效应几个方面探究枇杷花多酚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枇杷花多酚对脂肪酶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半抑制质量浓度为(66.1±6.36)μg/ml,以可逆混合性方式抑制脂肪酶的活性.枇杷花多酚能与脂肪...  相似文献   

8.
花色苷类物质是黑果枸杞主要的功效成分,且不同加工方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及其功效影响较大.本实验分析比较了超微粉碎、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粉及柱层析纯化提取物等黑果枸杞不同加工方式所得花色苷产品中的花色苷含量及其胰脂肪酶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的产品中,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及其体外抑制胰脂肪酶作用差异较大.黑果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刺五加导管特征及其与刺五加苷B、E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以不同产地刺五加的1年生根、茎为试材,石蜡切片法制片,测定导管周长、面积,HPLC法测定刺五加苷B、E含量。[结果]刺五加根中导管平均面积、周长分别为986.89μm2、141.08μm,茎中导管平均面积、周长分别为362.48μm2、88.46μm,不同产地刺五加根、茎中导管的周长、面积差异显著。刺五加茎中刺五加苷E含量与茎中导管面积呈显著相关。[结论]导管面积、周长可以作为鉴定刺五加产地来源的指标,茎中导管面积可作为茎中刺五加苷E含量的早期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12只装有胰腺 -十二指肠长久性瘘管的成年鹅 ,圈养 ,夜间 (2 0 :0 0~ 8:0 0 )禁食 ,随意饮水。试验采用前后自身对照 ,试验期在日粮中每千克体重一次性添加半胱胺 10 0 mg。连续计量 3d对照期和 8d试验期的胰液分泌速率并测定其中胰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 ,添加半胱胺后 :1胰液连续 7d的分泌速率较对照期极显著上升 ,幅度为 71.2 8%~ 399.77% ,其中白天升高了 4 0 .80 %~ 4 5 6 .0 9% ,夜间增高了 14 3.74 %~ 311.4 2 % ;2单位容积胰脂肪酶的平均活性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变化幅度具有昼夜的差别 :白天在第 3~ 5天和第 7天有升高的趋势 (P>0 .0 5 ) ,而夜间则显著低于对照 ;3每小时胰液中的脂肪酶总活性在第 1~ 5天显著高于对照 (P<0 .0 1) ,且白天增加的幅度较夜晚大。说明半胱胺能促进鹅胰液的分泌 ,增加其中脂肪酶分泌的总量 ,加强成年鹅对脂肪的消化 ,满足在半胱胺调节下快速生长时对营养物质消化和能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野生刺五加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刺五加为材料,研究扦插繁殖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野生刺五加最佳扦插方法为采用全光雾插法,用IBA20mg/L浸泡插穗基部20h,以珍珠岩∶沙子=1∶1作为基质于夏季采穗进行嫩枝扦插。该方法可使扦插生根率达81.54%。  相似文献   

12.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保健功效与人参相似。本文简述了刺五加的本草考证、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刺五加茶的加工工艺和品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以犊牛为研究对象,研究刺五加对犊牛抗氧化机能的影响。选用7日龄中国黑白花公犊牛12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为未添加组,试验组分别在鲜牛乳中添加2 g/kg刺五加粗粉、1 g/kg刺五加超微粉(UMPⅠ)1、g/kg刺五加化微粉(UMPⅡ),检测投喂后14,21,28 d犊牛血清和28 d犊牛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刺五加提高了犊牛肝脏和血清中SOD活性,降低了MDA的含量,对GSH-Px活性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刺五加加工产品都可增强犊牛抗氧化机能,其中刺五加化微粉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二级构筑水平上刺五加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刺五加无性系群团在群落中以及无性系小株在无性系内的分布格局,运用聚集强度指数分析了刺五加无性系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的聚集性程度。  相似文献   

15.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更新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下的刺五加种群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而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的种群结构处于衰退状态。不同样地刺五加的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具有一定的差异,在郁闭度为40%的蒙古栎林,其有性生殖的坐果率为51.99%、饱满种子成熟率为31.20%,远远大于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营养繁殖的效率与环境的郁闭度、群落间隙大小有关,在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少、株间距较大,而在蒙古栎林下,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多、株间距较小,这说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刺五加的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琴  沈育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47-11048
[目的]探讨温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处理下,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生长速率和病原菌孢子的萌发状况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刺五加黑斑病病原菌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比较强,在5—35℃温度范围内均可以生长,超过40℃不能生长.而且在6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均可以存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其孢子萌发率在25℃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刺五加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速率和病原菌孢子的萌发率都是在25℃温度条件处理下为最高,表明25℃是刺五加黑斑病菌生长发育和侵染的最佳温度。[结论]该研究证明温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均具有较大影响,该研究为刺五加黑斑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种群构件生物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刺五加种群经济产量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参数、不同函数对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构件生物量进行预测。[结果]刺五加种群的构件生物量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估测,并且幂函数的估测效果优于其他函数,估测的精密度较高,其中以选用基径的平方×株高(D2H)为自变量估测的效果较好。[结论]建立了刺五加种群经济产量的数学模型,并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激素和外植体对刺五加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旺盛生长期获取的叶片可以在附加植物激素的BZ培养基上以较高频率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1.58%。刺五加组织培养的适宜外植体为叶片和当年生根,适宜基本培养基为BZ(改良培养基),且适合刺五加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激素组合为ZT0.2 NAA2.0 GA31.5。  相似文献   

19.
魏书琴  刘俊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30-9531
[目的]筛选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具有抑菌效果的药剂。[方法]用11种药剂在2 500、1 250和833 μg/ml 3种浓度条件下分别对刺五加黑斑病菌进行处理,研究不同药剂和稀释浓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不同药剂和稀释浓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影响很大,其中10%世高水分散剂、30%福嘧霉悬浮剂、50%扑海因WP和20%黑星叶霉唑超微WP对刺五加黑斑病的抑菌效果最佳,在各浓度处理条件下的抑菌率均为100%;3%多抗霉素WP的抑菌效果也很好;50%菌安利WP在浓度为2 500 μg/ml时,75%达科宁(百菌清)WP在浓度为1 250 μg/ml时,对刺五加黑斑病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他药剂对刺五加黑斑病的抑制作用不大。[结论]在11种药剂的3种浓度处理中,筛选出5种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具有较明显抑制作用的药剂。  相似文献   

20.
刺五加黑斑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刺五加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速率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5~35℃病原菌均可以生长,较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在pH2~12时病原菌均可以生长,pH 6时最适生长;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菌落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连续紫外灯照射的菌落生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