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锯材主产出材率历来是衡量木材加工企业素质的重要条件。对于影响主产出材率的关键——合理下锯,人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对此也多有阐述。但是如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其他的更切合实际而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锯材主产出材率,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我们半年来结合生产实际,加强生产现场管理的一些具体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匡丽华 《林业科技》2004,29(5):45-46
随着天然大径级优质木材的日益减少,短周期人工林所占木材资源比重不断增加,来自人工林的小径级原木将成为我国主要木材资源之一。因此,挖掘现有小径级原木的资源潜力,搞好小径级原木的合理加工,提高锯材出材率和利用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资源危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省几乎所有制材厂生产线都是跑车带锯制材生产线。这种制材生产线能加工各种径级、不同形状、内部质量各异的原木,既可生产普通锯材又可生产专用锯材。然而,这种单一模式制材生产线不利于节约木材。1 我省带锯制材的特殊性 日前,我省锯材规格质量极差,造成了木材的严重损失。导致锯材规格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精度低、操作和管理人员素质低下,这种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改变。 一般认为,带锯制材锯路损失小,对低质原木能  相似文献   

4.
在制材企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中,出材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只有实现“少投入多产出”才能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原木质量下降,低等原木增加,为转变这种不利因素,提高出材率,我们根据生产实践,总结了以下几项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5.
6.
周秀山  金安录 《林业科技》1993,13(2):44-44,26
制材行业,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采取合理的制材工艺,减少废料,提高成材的出材率.我们所知的提高出材率的有效工艺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选材选材是制材工艺的第一道工序,它是根据成材的用途、规格来确定的.制材技术人员必须了解产品用途的要求,从而确定使用  相似文献   

7.
路则光  吴智慧  孙友富 《木材工业》2003,17(3):29-30,33
本文阐述了提高刨切薄木出材率的途径,包括加强原木管理,预防和控制变色与腐朽,探讨了制材方案,以及如何灵活剖方,科学煮木,合理刨切,正确剪切薄木等。同时,还介绍了蓝变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和控制,以及捆扎木方、改变角度刨切、微调薄木厚度等提高薄木出材率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林木出材率和伐区剩余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三个重点林区县森林采伐的林木出材率和伐区剩余物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为木材生产年产量计算和人造板工业利用伐区剩余物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聂宏谋 《林业科技》1992,17(4):42-44
1 前言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缺乏的国家,充分利用木材、节省森林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材是木材加工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出材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木材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制材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多出材、出好材,提高出材率。  相似文献   

10.
11.
竹重组材浸渍纸饰面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树脂含量、残留挥发分、热压压力和热压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浸渍纸饰面竹重组材的表面胶合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浸渍纸饰面生产的较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树脂含量和残留挥发分对浸渍纸饰面竹重组材的表面胶合强度和耐磨性能影响显著。在试验条件下,适宜的饰面工艺为树脂含量200%,残留挥发分7%,热压压力2.9 MPa,热压时间40 s。  相似文献   

12.
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的检测手段,对冷压热固化与热压法两种生产模式的竹重组材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材纤维素是以微晶结构为基础的无定型结构,仅在衍射角2θ为22.5°附近出现较突出的晶体衍射峰,在衍射角16.7°、35°附近出现对应强度较弱的晶体衍射峰。冷压热固化与热压过程中,竹材纤维素结晶区主体结构未见明显变化,但相对结晶度有不同程度下降,对竹重组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丛生竹类的慈竹竹篾为原料,运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其进行高温热处理并压制慈竹重组材,对热处理前后慈竹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并对慈竹重组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从190℃上升至210℃后,慈竹化学组分和慈竹重组材力学性质出现急剧的变化,保证力学强度的前提下,考虑户外用材的尺寸稳定性及生物耐久性的要求,可选用热处理温度190℃,热处理时间2 h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Precommercial thinning (PCT) is often used to improve stand growth and value. While PCT may accelerate tree growth and reduce mortality, it may als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product quality.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moderate and heavy thinning on tree growth, lumber recovery and quality in a natural balsam fir [Abies balsamea (L.) Mill.] PCT trial 35 years after thinning.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heavy thinning increased merchantable tree diameter, stem volume per tree and lumber volume recovery per tree by 41.1%, 100.9% and 92.7%, respectively, reduced the Select Structural grade (the best grade) recovery by 33.7%. Thinning did not affect the no. 2 and better grade yield. There was a 12.2% and 15.0% difference, respectively, in the lumber bending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and modulus of rupture (MOR)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heavy thinning. Moderate thinning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visual grade recovery, lumber bending MOE and MOR. Heavy thinning is recommended if the goal is to get sizeable sawlogs in the shortest time, whereas moderate thinning is preferable if the intention is to minimize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lumber quality while retaining modest tree growth and lumber recovery. Overall, PCT of very dense young balsam fir stands appears to be an effective and viable silvicultur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
使用传统的二维轮廓测定方法,测量木材锯切表面粗糙度准确度不高。利用三维表面轮廓成像技术测定木材锯切表面粗糙度,可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值和更真实的锯切表面微观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