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荧光及荧光动力学分析中 ,腙类试剂已得到应用[1~ 7] 。腙类试剂荧光法测定Al3+,Ga3+,Zn2 +,Sc3+等已显示出灵敏度高及选择性好的优点。现在虽有腙类试剂荧光法测定锰的报道 ,但是未见水杨醛 - 2 ,4-二氯苯氧乙酰腙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笔者合成了 1种新萤光剂水杨醛 - 2 ,4-二氯苯氧乙酰腙 ,并观察了其与锰荧光反应的最佳条件。1 材料与方法1 .1 主要仪器和试剂960型荧光光度计 ;72 2型分光光度计 ;醋酸铵缓冲溶液 ;锰标准溶液 ;2 ,4-二氯苯氧乙酸 ;无水乙醇。1 .2 锰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 0 .1 872g(± 0 .0 0 0 1g)M…  相似文献   

2.
李水清  赵春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384-4386
以糠醛、苯甲酸甲酯、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了糠醛苯甲酰腙。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糠醛苯甲酰腙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糠醛苯甲酰腙对菜粉蝶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和胃毒活性,而拒食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3.
以苯甲醛、苯甲酸甲酯、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了苯甲醛苯甲酰腙。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苯甲醛苯甲酰腙对蓼蓝齿胫叶甲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苯甲醛苯甲酰腙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和胃毒活性,而拒食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是南方稻区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探讨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于2015年9月和2016年6月在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采用450、600、750 g/hm~2 3种不同浓度处理进行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15年,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50、600、750 g/hm~2防治效果分别为80.45%、85.39%和90.29%;2016年,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50、600、750 g/hm~2防治效果分别为81.75%、86.45%和91.84%。  相似文献   

5.
以苯乙酮、环己酮、苯甲酸甲酯、对甲基苯甲酸甲酯、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了4种酮酰腙希夫碱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试验了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苯乙酮苯甲酰腙对绿苋(Amaranthus viridis)的株防效最强。  相似文献   

6.
李水清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54-4855,4860
以对硝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4-二氯苯甲醛、苯甲酸甲酯、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了4种苯甲酰腙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并试验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2,4-二氯苯甲醛苯甲酰腙的杀虫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以对氯苯甲酸、甲醇、水合肼、呋喃甲醛、苯甲醛、乙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呋喃甲醛对氯苯甲酰腙、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及乙醛对氯苯甲酰腙3种酰腙席夫碱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试验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呋喃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对菜粉蝶幼虫的胃毒活性最强,处理24、48 h后EC50分别为103.61、78.96 mg/L。  相似文献   

8.
寻找有效药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一直是相关科研工作的重点,笔者合成了4种新型酰腙化合物和结构表征,并且评价了其对6株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至少对2株真菌具有抑菌活性,化合物4a 、4b、4c、4d 对被测菌株有抑菌活性的种类分别为3、5、4、2,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4a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适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2龄以上的药剂,对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SC、25%甲维·茚虫威WG以及5%甲维盐WG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SC和25%甲维·茚虫威WG对2龄以上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效好,且持效期长,适宜在今后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对氯苯甲酸、甲醇、水合肼及氯代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邻氯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对氯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和2,4-二氯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及红外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以菜粉蝶5龄幼虫为试虫,研究3个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3个芳香酰腙类席夫碱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尤以2,4-二氯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的触杀活性和胃毒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和常规生长量测定法,研究了木霉菌T23对7种微量元素Mn2+、Ca2+、Mg2+、Cu2+、Zn2+、Fe2+、Mo6+的吸收利用及7种微量元素对木霉菌T23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菌T23对7种微量元素的吸收率存在明显差异,能够大量吸收Mg2+、Zn2+、Cu2+、Ca2+、Mn2+和Fe2+,基本不吸收Mo6+元素。在微量元素对木霉菌T23生长的影响方面,则表现为Ca2+、Mn2+、Zn2+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木霉菌T23产孢,Cu2+、Mn2+、Mg2+、Ca2+、Zn2+在组合培养基中促进木霉菌T23菌丝生长,Mo6+抑制木霉菌T23的菌丝生长和产孢。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EDTA和不同金属离子为效应物,果胶为反应底物,研究不同浓度的EDTA,Na+,K+,Ca2+,Cu2+,Zn2+,Mn2+,Fe2+,Fe3+,Ag+和Ba2+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Cu2+,Zn2+,Mn2+,Fe2+和Fe3+对PG有激活作用,对PG产生最大激活作用的浓度分别为0.3mmol/L,0.4mmol/L,0.3mmol/L,0.3mmol/L和0.6mmol/L,EDTA,Ca2+,Ag+和Ba2+对PG有抑制作用,Na+和K+对PG活性没有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0.3mmol/LNa+和K+处理后,PG的Km和Vmax基本没有发生变化,2mmol/LEDTA和0.3mmol/LCa2+处理后,PG的Km和Vmax均下降,0.3mmol/LCu2+,Zn2+,Mn2+,Fe2+,Fe3+处理后,PG的Km和Vmax都上升,0.3mmol/LAg+和Ba2+处理后,PG的Km上升,Vmax下降。  相似文献   

13.
刘娜  张美香  王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43-18044
[目的]探寻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黑根霉产酸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为酸性蛋白酶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根霉作为研究菌株,研究了Cu2+,Mn2+,K+,Ca2+,Li+,Zn2+,Fe2+和Na+对酸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Cu2+,Mn2+,K+,Ca2+和Na+5种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酸性蛋白酶活性起激活作用;Li+,Zn2+和Fe2+3种离子对酸性蛋白酶活性起抑制作用。[结论]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酸性蛋白酶活性影响不同,可优先选择激活作用强的金属离子来促进酸性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混合密度泛函方法,对一系列包含金属离子(Cr2+、W2+、Fe2+、Ru2+、Cd2+、Cu+、Ag+、Au+、In+、Tl+、Li+、Na+)的咪唑基三核金夹心化合物基态分子结构进行了优化;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对这些夹心化合物的垂直激发态进行研究,描述了与发光过程相关的前线分子轨道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夹心金属离...  相似文献   

15.
以糠醛渣木质素和丙烯酸为原料,制备了可有效去除水中Pb2+、Cu2+和Cd2+离子的糠醛渣木质素-g-聚丙烯酸水凝胶(FRL-g-PAA水凝胶);研究了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对FRL-g-PAA水凝胶吸附Pb2+、Cu2+、Cd2+性能的影响;分析了FRL-g-PAA水凝胶对Pb2+、Cu2+和Cd2+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吸附热力学的相关数据;采用XPS谱图进一步分析了FRL-g-PAA水凝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PAA水凝胶结构中引入糠醛渣木质素提高了水凝胶对重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容量,吸附体系pH值为5,降低温度有利于FRL-g-PAA水凝胶对Pb2+、Cu2+、Cd2+重金属离子的快速、高效吸附;在K+的干扰下,FRL-g-PAA水凝胶对重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量顺序是Pb2+>Cu2+>Cd2+;FRL-g-PAA水凝胶和PAA水凝胶吸附Pb2+、Cu2+、Cd2+均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弗兰德里希模型的自发放热反应;XPS谱图证明了FRL-g-PAA水凝胶的羟基和羧基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络合作用,FRL-g-PAA水凝胶对Pb2+、Cu2+、Cd2+吸附过程兼具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浩  李永胜  简放陵  吴秋艳  杨壮兴  刘健平  王世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25-18926,18929
[目的]综合筛选出对废水中Cu^2+、Zn^2+、Ni^2+去除效果好的处理剂,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粉煤灰、煤渣、膨润土和沸石作为处理剂,分别对深圳某电镀厂废水进行吸附处理试验,检测滤液中Cu^2+、Zn^2+、Ni^2+的浓度。[结果]膨润土对Cu^2+、Zn^2+、Ni^2+3种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89%、100%、99.75%。沸石对Cu^2+、Zn^2+、Ni^2+3种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差。粉煤灰、煤渣、沸石3种处理剂对Cu^2+和Zn^2+的去除效果都分别优于对Ni2+的处理效果。[结论]粉煤灰对Cu^2+和Zn^2+的去除效果与膨润土的去除效果相近,粉煤灰可代替膨润土处理Cu^2+和Zn^2+,能降低80%的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以半纤维素为惟一碳源,从温泉中分离到1株降解半纤维素酶的嗜热菌DT-1,经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Geobacillus thermocatenulatus.菌株DT-1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为5.0,温度为55℃,装液量为30%,摇床转速为120 r.min-1的条件下培养36 h,该菌株产酶总活力达到最大.对菌株DT-1所产半纤维素酶的性质分析表明: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5℃,最适作用pH为6;另外,2-ME、EDTA、SDS、PMSF在不同程度上能增强酶的活性,其余抑制剂和去污剂DDT、Tween-20和TritonX-100对该酶活力影响不大;金属离子Mg2+、Ca2+、Mn2+、Fe2+、Co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K+、Na+、Li+、Zn2+、Ba2+对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下外源SA对菊花体内离子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外源SA对菊花植株的耐盐响应机理。【方法】采用SA叶面喷施法,研究NaCl胁迫下外源SA对菊花根、叶片和叶绿体中Na+、K+、Ca2+、Mg2+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NaCl处理的菊花根系、叶片和叶绿体中N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而K+、Ca2+、Mg2+的含量均显著减少。在盐胁迫第10天时,SA+NaCl处理的菊花根系K+、Ca2+、Mg2+含量与NaCl处理相比,分别增加37.70%、16.44%和20.54%,而Na+含量则减少27.13%。SA+NaCl处理的菊花叶片K+、Ca2+、Mg2+含量与NaCl处理相比,分别增加56.52%、53.23%和87.53%,而Na+含量则减少53.41%,叶片Pn也增加40.74%。SA+NaCl处理的菊花叶片叶绿体中K+、Ca2+、Mg2+含量与NaCl处理相比,分别增加67.97%、79.40%和89.32%,而Na+含量则减少76.06%。与NaCl处理相比,SA+NaCl处理时,根系、叶片和叶绿体中的SK, Na、SCa, Na和SMg,Na均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与Na+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K+、Ca2+、Mg2+显著正相关。【结论】盐胁迫下外源SA可以通过调节菊花体内对K+、Ca2+、Mg2+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缓解盐胁迫对菊花植株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处理对大豆苗期耐盐碱能力的影响,对大豆种子采取引发剂处理、水处理和未处理三种处理方式,研究了盐碱胁迫下苗期植株K~+、Ca~(2+)和Na~+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引发剂处理的苗期植株,在盐碱胁迫下其地上部和地下部Na~+、K~+和Ca~(2+)含量均高于未处理和水处理;引发剂处理的TSK,Na最高,而其TSCa,Na高于水处理,低于未处理。通过混合药剂吸湿回干技术处理,可以增强大豆种子的抗盐碱性,为解决大豆耐盐碱能力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银中杨、玉簪落叶所制备生物质炭对水体Pb~(2+)、Cd~(2+)和Cr~(6+)吸附规律的差异及影响因素,采用限氧裂解法将银中杨及玉簪落叶制成生物质炭,并以此为吸附载体研究其在不同初始离子质量浓度、pH值、Na+浓度及接触时间等因素影响下对Pb~(2+)、Cd~(2+)和Cr~(6+)的吸附。结果表明:随着初始Pb~(2+)、Cd~(2+)和Cr~(6+)质量浓度的增加(0~800 mg·L~(-1)),落叶生物质炭对相应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也增加。将初始质量浓度设置在0~200 mg·L~(-1),生物质炭对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由大到小表现为Pb~(2+)、Cd~(2+)、Cr~(6+),然而,将初始离子质量浓度提升至300~800 mg·L~(-1),吸附量由大到小表现为Pb~(2+)、Cr~(6+)、Cd~(2+);溶液pH值由2增至8,可使Pb~(2+)和Cd~(2+)在生物质炭表面的吸附率得到迅速提升,然而,生物质炭对Cr~(6+)的吸附率在整个pH值变化范围则呈渐趋降低的趋势;随着Na+浓度增加(0~0.6 mol·L~(-1)),落叶生物质炭对3种金属离子所表现的吸附规律各不相同,其中,对Pb~(2+)的吸附量先下降而后渐趋升高,对Cd~(2+)的吸附量逐渐下降,而对Cr~(6+)的吸附量则表现为先增加而后下降。Na+离子浓度由0 mol·L~(-1)提升至0.6 mol·L~(-1)可使生物质炭对Pb~(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降低16.8%和97.1%,相反,对Cr~(6+)吸附量却有所促进,使其增加55.6%;生物质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400 mg·L~(-1)的Pb~(2+)、Cd~(2+)和Cr~(6+)吸附的数量随接触时间延长(0~1 440min)而逐渐增加,相同条件下由大到小表现为Pb~(2+)、Cr~(6+)、Cd~(2+);生物质炭对Pb~(2+)、Cd~(2+)的吸附主要以电性吸附为主,而专性吸附则为生物质炭吸附Cr~(6+)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