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铃薯微型薯田间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长盛  郭雄 《马铃薯杂志》1998,12(3):145-150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下寨6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离体诱导微型薯直播田间繁殖块茎繁殖脱毒田间1-5代种薯的质量和效率。结果表明,生育阶段比同品种网室繁殖脱毒小薯同代脱毒种薯略迟;生长势,株高,茎粗,主式分枝数,单株叶面积,根系数,匍茎数和匍匐茎长度等生长指标,PVX,PVY,PLRV和PVA等重要病毒害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干腐病和软腐病发病率,晚疫病发病率和叶面枯死率相同;  相似文献   

2.
山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 前 言 位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市,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最高海拔3071m,最低海拔371.2m,川、丘、山层次较为明显,而马铃薯种植则以丘陵和浅山为主,并为当地夏粮主栽作物。长期以来,由于X和Y病毒及其它病毒的侵入与累积,使生产用种种性退化,加之作业较为粗放,病虫严重,广种薄收,导致单产低,效益差。为促进山区粮食  相似文献   

3.
赵飞  冯九海 《中国马铃薯》2004,18(4):245-246
马铃薯采用无性繁殖,容易被病毒侵染引起种性退化,马铃薯脱毒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它通过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能从根本上解决马铃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退化问题。近年来脱毒微型薯已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所以对河西走廊高海拔冷凉山区马铃薯微型薯种薯的田间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70年代,就用茎尖组织培养方法得到了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并成功地获得脱毒复壮的马铃薯,开始了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和推广。实践证明,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体系,是建立在基于解决优良品种种性退化,并大面积推广健康优良品种上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技术措施。其所生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增产效果很好,一般增产30%以上,但是,由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成本较高,而马铃薯的产区又大多是贫困的冷凉地区。马铃薯种植户难于接受脱毒马铃薯的昂贵价格,这就限制了脱毒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我们根据云南省的自然条件、农业的生产机制和技术水平,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云南省实情的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高效生产技术。这套生产技术的应用将使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促进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宏斌 《中国马铃薯》2006,20(2):122-123
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质量,防止病害感染,常常采用网棚隔离繁殖原原种。大同市农作物原种场依靠大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采用微型薯大田直播技术,在严格控制管理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原原种,经检测主要病毒均为0。利用大田繁殖原原种,可以节省网棚的投入,降低种薯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脱毒马铃薯微型薯雾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我国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薯主要有两类:基质栽培和雾化栽培,基质栽培是目前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通的一种栽培方式。一般多采用蛭石、珍珠岩、草炭等。而雾化法生产脱毒微型薯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一项新技术。它是  相似文献   

8.
<正>1 前 言 马铃薯采用无性繁殖,容易被病毒侵染引起种性退化,近年来脱毒微型薯已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对微型种薯的田间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 微型薯的特点和种用价值 微型薯是利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和无土栽培方法,在防蚜虫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直径1.0~  相似文献   

9.
二季作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前 言马铃薯脱毒只是脱除了已经侵染到块茎内的各种病毒 ,但并不能解决植株遭受病毒再侵染的问题。事实上 ,脱毒马铃薯在繁殖过程中 ,只要接触毒源或遭到传毒介体的侵害 ,就会重新感染病毒而再次发生退化。因此 ,在繁殖脱毒种薯的过程中 ,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病毒的再侵染。脱毒种薯的繁殖过程包括脱毒试管苗快繁、脱毒微型薯 (原原种 )工厂化生产、一代原种生产和二、三代原种生产及一级脱毒种薯生产等过程。2 脱毒试管苗快繁保存的脱毒试管苗在进行大量扩繁时 ,首先要进行病毒检测 ,确信不含各种病毒后再开始切繁。基础苗在…  相似文献   

10.
11.
无土栽培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营养液配方为主处理,中微量元素浇施次数为副处理。结果表明:以脱毒的克新2号为试材,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在剪头苗快速生长期间,用 A_3B_3处理表现产量高、粒数多、商品率高,而且成本低,A_3B_3可以用于无土栽培生产微型种薯。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米拉”脱毒苗为基础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和蔗糖浓度条件下,不同浓度BA以及不同时间加入BA对试管块茎形成与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A与光照条件、蔗糖浓度之间在影响块茎形成和生长过程中不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但三者均为块茎形成和膨大的必要条件.短日照有利于匍匐茎的发生,BA有利于匍匐茎顶端的膨大,蔗糖浓度与块茎大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本文涉及的试验中,每天光照8小时,蔗糖浓度为8%,使用2ppmBA在转入短日照8~10天后加入对块茎的形成与膨大效果最好,最后有效单株块茎数达2.24和2.26个。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打破种薯休眠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结果表明:用50mg/L赤霉素浸泡小整薯1h不但可以有效的打破休眠,同时还可以增加有效茎数,提高单株叶面积,从而使单株结薯数和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中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诱导温度对试管薯形成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黑暗诱导条件下,试管薯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5~20℃.对试管薯形成大小及著重而言,温度效应高于外源诱导剂.温度对平均单瓶结薯数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香豆素对马铃薯试管微型薯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铃薯早熟品种东农 30 3和Favorita为试验材料 ,在诱导结薯的过程中给以不同浓度的香豆素处理 ,研究香豆素对试管微型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诱导结薯的培养基中 ,添加香豆素处理的浓度为 30mg/L时 ,获得的微型薯块茎较大且大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以“中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源诱导剂在试管薯发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必要性.结果表明:在含有8%食用白糖的MS培养基上,没有任何外源诱导剂参与,全黑暗培养条件下,可诱导试管薯的形成,但结薯晚、产量低,块茎小.为提高试管薯产量和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外源诱导剂是必要的。BA能显著促进试管薯的形成和发育.CCC可促进块茎的发生,不利于块茎的膨大,两者同时使用,起相反的作用,不利于试管薯发生发育。  相似文献   

17.
用各种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四倍体、双单倍体栽培种及有结薯习性的野生种进行了试管微型薯诱导。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用食用白糖替代蔗糖可以获得同样的诱导效果,能大大降低成本。液体培养较固体培养效果好。BAP 的诱导效果随基因型不同而异,但并不一定是必需的。香兰素补加到液体培养基中对提高诱导效果有一定作用。试验表明用 MS 加10%食用白糖或 MS 加10%白糖再补加一定浓度香兰素的液体培养基,在黑暗条件下室温于20~28℃培养是高效率生产试管微型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脱毒种薯为试验材料,将种薯分成(20±5)g和(30±5)g两组,分别按5个密度进行种植(行距均为70cm,株距分别为12.5、15.0、17.5、20,0和22.5cm).试验结果表明,在哈尔滨的自然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单位面积块茎数目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个块茎重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大种薯(30±5)g播种可以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在本试验中,种薯重量为(30±5)g、株12.5和15.0cm时,获得了较高的块茎产量和较多的块茎数.通过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分析,表明高密度群体具有发育快、生长旺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中薯3号、大西洋、米拉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着重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源激素、培养基C/N对匍匐茎发生及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GA3、IAA对诱导匍匐茎发生有明显的作用,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的不同,对试管薯形成有不同的影响,以GA30.5mg/L+IAA1mg/L诱导匍匐茎发生6~9d,再转入结薯培养基培养,单株结薯量最大。②不同C/N处理匍匐茎发生数量不同,C/N值与成薯指数呈三次抛物线形式变化,C/N=17.669时,成薯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渣制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马铃薯提取淀粉后的废弃物———马铃薯渣进行了开发。研究了用其制膳食纤维的工艺 ,并用相应的标准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