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进的生态足迹法从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碳排放三方面入手,对传统生态足迹法进行了改进。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改进生态足迹法对淮南市2002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需求、供给和生态赢余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评估了淮南市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2~2010年淮南市的生态赤字上升极快,其中2010年人均生态需求为16.52 hm2/人,供给为0.21 hm2/人,生态赤字为16.31hm2/人。淮南市目前的发展属于不可持续性的。改良生态足迹法的评价指标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结果更符合实际,对于其他城市的生态规划和建设也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淮南市生态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演变特征,为淮南市制定生态可持续发展对策提供依据,依据生态足迹模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淮南市2007—2014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生态赤字逐年增加,淮南市生态处于加剧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建议采取以下管控措施:通过转变能源利用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适当控制人口规模、提倡低碳生活等途径减少生态足迹,通过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各类资源的生产效率等途径提高生态承载力,加强生态教育,加强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淮南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并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促进淮南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淮南市生态足迹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14年淮南市人均生态足迹为3.336 226Ha,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15 205Ha,人均生态赤字为3.021 021Ha,淮南市当前的生态经济发展处在不可持续状态;为促进淮南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转变能源消费模式,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各类资源的生产效率,引导资金合理流动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神农架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神农架2008 ~ 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①神农架总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大体呈现增长趋势,分别从2008年86 464.477 4、1.076 1 hm2增长到了2012年的93 137.591 1、1.171 3 hm2;②神农架总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趋势,总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分别大于总的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③各类型用地中水资源生态盈余量最大,建筑用地、林地次之;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则呈现生态赤字,需要外部供给.总之,神农架生态环境优良,破坏程度小,可持续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谢雨萍  向悟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28-5131
应用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2004年和2006年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处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旅游生态占用率小,生态农业旅游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说明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模式是减少旅游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作为度量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该文利用合肥市2000—2004年数据,分别计算了当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合肥市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且大大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现象严重。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1.7041hm~2/人增长到2004年的2.10108hm~2/人。生态供需平衡依赖其他地区的生态输入。而万元GDP生态足迹则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2.545955减少为2004年的1.791977,表明在工业、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琅岐岛1996年和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琅岐岛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34 hm2增加至2004年的1.56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从1996年的0.28 hm2减少到2004年的0.25hm2,可见生态足迹的发展趋势与生态承载力相反.1996年和2004年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1.06和1.31 hm2,琅岐岛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  相似文献   

8.
系统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陕西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2004年出现生态赤字,对生态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并且大于其生态承载力,生态发展具有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采用相关经济数据,对"两型社会"城市-武汉市2000-2008年时间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武汉市历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市生态足迹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2.5054hm2增至2008年的3.2090 hm2,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的变化及生产力的提高是促使人均生态足迹提高的主要因素;(2)武汉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由2000年的0.3252hm2减少为2008年的0.2749hm2,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生态承载力变化的重要因素;(3)生态赤字程度逐渐增大,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汉市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大.要实现武汉市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增大资源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减少资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宝鸡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探讨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对宝鸡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0 a来宝鸡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生态安全等级属于Ⅳ安全级,宝鸡市生态系统所承受压力偏大;提出了加强宝鸡市城市生态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薛若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27-6429,6431
生态足迹是分析和评价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计算福建省2011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对福建省的生态安全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083 948 ghm2,生态压力指数为1.163。福建省的人口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动态评估湖北省荆门市2006-2014年生态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荆门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上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趋同,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赤字先上升后下降,于2012年达到峰值,荆门市的发展在生态上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提出应以资源为定位器,以市场为导航,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加强科技支撑,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减少赤字的对策,以引领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沧州市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对沧州市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沧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904707hm2,是其生态承载力的1.57倍,目前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哈-大-齐区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并分析了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3个地区2005-2012年的生态足迹、土地承载力,并且通过对哈-大-齐区域生态赤字及生态压力指数的计算,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问题作出了评价。结果表明:(1)3个地区的生态足迹不断加大,虽然土地承载力每年也在提高,但是土地的承载力远小于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索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赤字,平均生态压力指数不断增大。(2)在2008年前大庆地区生态足迹上升情况要比哈尔滨、齐齐哈尔地区明显,但是在2008年后哈尔滨地区生态足迹上升明显,在2010年末超过了大庆市,齐齐哈尔地区总体增长较为平缓。综合分析,哈尔滨与大庆的生态赤字极差很大,生态破坏程度比齐齐哈尔地区要大的很多。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天津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陶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51-2052,2095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即通过对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对天津市2003年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和贸易调整3个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为1.839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60 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79 hm2,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为0.695 8 hm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4 hm2).生态赤字的存在反映了人类活动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并且提出了4条改进天津市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计算了2014年威县各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并以生态足迹度作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判定依据,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威县的人均生态足迹是1.001 5 hm~2/人,人均承载力是0.303 1hm~2/人,最终人均生态赤字为0.698 4 hm~2/人,赤字的主要原因是耕地、化石燃料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其次,威县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生态足迹度测度结果(EFD)为3.3,表明威县的循环经济处于劣性循环阶段,对于威县发展农牧结合循环经济而言,如何在满足现有水平的消费需求情况下保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晶晶  胡晓钧  杨继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07-16409,16494
生态足迹方法是定量测度区域发展可持续状态的一种简易方法。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辽宁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由1998年的3.024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738hm2/人;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4.8%;生态赤字逐渐增大,由1998年的2.342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088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从3.211hm2/万元下降到1.850hm2/万元,表明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唐东旗  侯江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22-11524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2004年鹤壁市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通过盈亏平衡分析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鹤壁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计算结果,建议通过增加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态足迹,促进鹤壁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襄阳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襄阳市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640 839 hm2,人均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444 3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2.196 540 hm2。说明襄阳市目前己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