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浙江省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近年来研究证明,综合开发利用蚕砂、蚕蛹等蚕副产品的前景非常广阔。蚕砂(即蚕粪),可以提取糊状叶绿素,并进一步制成叶绿素铜钠盐,用作药品  相似文献   

2.
蚕砂喂猪效果好桃江县修山镇农校农广班结业学员符石华,根据蚕砂含粗蛋白15.4%、粗脂肪2.6%、粗纤维19.6%、无氮浸出物36%的营养价值原理和近年来运用蚕砂喂鱼获得好效益的经验,今年推广蚕砂喂猪获得成功。他用蚕砂喂的10头肥猪同对照猪比较,按每增...  相似文献   

3.
<正> 叶绿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在医疗、食品及日用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蚕儿摄食后排出的蚕粪中含有0.8—1.0%(干物)的叶绿素,用丙酮或酒精抽提,可得到糊状叶绿素。从蚕粪中制取的叶绿素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虽然在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中有限制地使用,但对于一些特别讲究味、香等风味的嗜好品却不宜使用这种叶绿素。  相似文献   

4.
1959年蚕粪开展综合利用以来,在广东省顺德县、浙江省杭州市及山东省益都县等先后建成蚕粪综合利用工厂或车间,生产糊状叶绿素及叶绿素铜钠盐、植物醇等产品,1960年华南农学院等应用蚕粪中制取的叶绿素铜钠盐治疗传染性肝炎已取得成效,最近由广州第四制药厂制成肝宝供临床试验,1974年以来佛山制药厂应用叶绿素铜钠盐制成胃甘绿,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已投入生产。最近,有关部门拟定了食品用及医药  相似文献   

5.
当代给蚕添食三眠索,诱导三眠蚕率达96.50%~100%;而添食诱导成的三眠蚕第二代再添食,其三眠蚕诱导率明显偏低,中系品种三眠蚕率为57.80%~92.10%;日系品种为21.02%~38.36%,三眠蚕虫蛹生命率平均比对照高2.06%~27.79%。当代首次添食诱导的三眠蚕制成的杂交一代全茧量最高,三眠蚕第二代不添食制成的杂交一代中,各项成绩与对照相仿。  相似文献   

6.
用蚕沙制取叶绿素铜钠盐邢萱(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叶绿素是一种夭然色素,它不仅在医药、食品和日用工业中有着广泛用途,由它制得的叶绿素铜钠盐,更是生产治疗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的重要原料。蚕儿排出的蚕沙(即粪便)中,含叶绿素高达0.8~1.0%(干物)...  相似文献   

7.
1996年5月中国蚕学会与辽宁蚕学会在丹东市召开全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交流展示会,对发展我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有推动作用。蚕沙综合利用发展形势好,山东青州市山东广通叶绿素有限公司,系中外合资企业,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品种众多的工厂,成为叶绿素及维生素类产品专  相似文献   

8.
家蚕中肠型脓病(TC型)蚕的血液,经中和试验及致病滴度测定,证明有强烈的传染性。病蚕血与健蚕血通过紫外光全光谱吸收及聚丙烯酰胺电泳测定,有明显区分。(1)中和试验在CPV抗血清(效价3200)稀释10~40倍的情况下与等量病蚕血混和,置37℃中孵育1小时,取出给蚁蚕接种,这个浓度范围内经中和反应后的中肠型脓病蚕血,对蚕无致病力。(2)病蚕血的致病滴度,经口感染的分别为:转青卵1:64、蚁蚕1:512、4龄起蚕1:256、5龄起蚕1:16;4龄起蚕经皮穿刺感染的为1:4。(3)电镜观察有游离CPV存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已通过技术鉴定的蚕业资源开发利用成果有:桑蚕方面,蚕沙提取果胶(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升血宝)治疗白血球减低症;蚕蛹提取药用复合氨基酸及保健营养剂复合氨基酸;以5龄蚕为主要原料制成了"五龄丸"作为治疗肝炎的新药等等.以桑蚕蛾为原料的制成"肾肝宁"(天虫素)治疗肾炎及肝炎等.柞蚕方面,以柞蚕蛾作原料研制成"龙燕春"酊,治疗肾虚阳萎,作食品用的柞蚕蛹罐头等以及加工  相似文献   

10.
<正> 从中国蚕学会蚕业经济委员会,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座谈会第5次会议中获悉:全国已开展蚕业综合利用项目,正式投产33项。主要有叶绿素类,蛋白复合氨基酸类,滋补酒类,化妆品类,年创汇能力1000万元以上。综合产品在国内市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为显著,受到各地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一、蚕沙(包括蚕粪及残桑)是制取叶绿素及叶绿素铜钠盐的新原料,通过综合利用还可以制成其他产品,较用作饲料及肥料的经济价值提高30倍。二、蚕沙的色素与桑叶相似,经纸上层析法分离得6种色素,它们的顺序由下而上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三色堇黄素、叶黄氧茂素及β葫蘿蔔素,是测定它们的Rf值。三、用光电比色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蚕沙及桑叶的叶绿素含量;蚕沙(干物)合叶绿素1.1205—1.2640%,桑叶合叶绿素1.0640—1.1375%,以春季的桑叶及蚕沙的叶绿素较多。四、蚕沙叶绿素制成水溶性叶绿素铜钠盐质量合符规格,纯度88—82%,相对消光度为3.4—4,得率0.8—2.05%。五、蚕沙叶绿素的吸收光譜与桑叶相似,而叶绿素纳盐的吸收光带偏于两极,卽6800—6500A°及4760—4000A°之间,蚕沙叶绿素的波长—消光曲线有两个吸收极大,叶绿素铜纳盐的波长—消光曲线的吸收极大为4070A°及6330A°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系统与日本系统各5个蚕品种,分别测定其熟蚕的血蛋白、血糖、血脂含量;发蛾交配产卵后调查各品种的不受精卵情况。结果表明,各品种的血蛋白、血糖、血脂含量与各品种的不受精卵率均表现有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3、-0.4827、-0.4124。熟蚕的血蛋白、血糖、血脂含量愈高,不受精卵率愈低,增加熟蚕血液中营养物质可减少不受精卵的发生,这在蚕品种的选育与原蚕饲育过程中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蚕、桑全身是宝,综合利用大有可为。长期以来,珠江流域劳动人民以“桑基鱼塘”的形式,利用水网地区种桑养蚕,蚕粪喂鱼,塘泥作桑园肥料。每1000斤蚕粪可产100斤塘鱼。1958年以来,综合利用有了进一步发展。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从蚕粪中提取叶绿素,目前,广东有三个工厂投产(二个社办,一个国营)生产所需要的蚕粪,本省未能满足,每年还要向广西、湖南、河南、山东等省订购2000吨干蚕粪。目前,每吨收购价260元。叶绿素每年供出口的约100吨。出口可换取外汇每吨5000~6000美元;内销的约100吨,每吨价10800元。  相似文献   

14.
白景彰 《广西蚕业》1994,31(1):12-15
1现代蚕业的概念 蚕业生产在我国巳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广西也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蚕业生产的发展.从历史上可分为:原始蚕业、古代蚕业、近代蚕业和现代蚕业,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它特定时期与具体内含。就现代蚕业来说,它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①添加天然着色剂。如在鸡饲料中添加,可使鸡的皮肤和脂肪呈金黄色或橘黄色,令人喜爱,从而提高商品等级,常用的天然着色剂及其添加量是:苜蓿粉5%、松针粉5%、刺槐叶粉5%、红辣椒粉0.3%、万青菊粉0.3%、金盏化瓣粉0.5%~0.7%、干橘皮粉3%、蚕砂6%等。  相似文献   

16.
自动加温补湿器是一种新型的小蚕共育专用设备,解决了传统型的加温补温形式。该产品采用微电脑测控技术,集合了计算机数字控制,能自动调节蚕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控温控湿灵敏度为0.1摄氏度,外壳选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通过2000年春蚕与秋蚕应用,根据蚕农反映,小蚕共育应用自动加温补湿器控制性能好,能恒温、恒湿、恒气流,蚕作安全可靠,适合小蚕生理发育需要,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适用性较强的新产品。1 基本结构1.1 结构 自动加温补温器是由壳体、电脑控制元件和加温补湿元件组成。壳体A下部装有电风扇,中部装有发…  相似文献   

17.
家蚕Jc油蚕基因的发现和连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巧玲  叶夏裕 《蚕业科学》1997,23(4):211-214
在蚕品种东3291选育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中等透明度的油蚕突变,其在第1龄眠中死亡率约为21.16%。经遗传和连锁分析表明:该油蚕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基因位于第5连锁群,且与该连锁群的其它油蚕基因不同,是一个新的油蚕突变,命名为Jc油蚕(JcTranslucent),基因记号:ojc。  相似文献   

18.
叶面消毒对桑叶叶质和蚕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漂白粉消毒叶、“八二八”消毒叶、清水处理叶中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变化以及用这种叶饲喂的蚕体胃蛋白酶、SOD、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的活力变化,发现生物测定结果、桑叶成份测定结果与酶活力测定结果是相一致的。漂白粉消毒叶对桑叶和蚕体的影响最大,“八二八”消毒叶对桑叶无不良影响,但对蚕体有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蚕粪的综合利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蚕粪可以提取和制备三十烷醇、叶绿素、果胶等多种物质,在农业、食品、化工、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三十烷醇是近年来发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蚕粪中的含量为0.20—0.25%。山东益都桑蚕育种场已从蚕粪中大量提取三十烷醇。喷洒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棉花、蔬菜等作物,增产效果很显  相似文献   

20.
在家蚕品种选育过程中发现并鉴定了一例黄血高度油蚕的突变体,初步确定其基因型为黄血白卵油蚕(YYw-3~(oe)w-3~(oe))。在此基础上针对黄血基因与白卵油蚕基因的纯合开展了系统分离,通过连续7代自交分离与蛾区选择得到了遗传性状稳定的黄血白卵油蚕新品种,进而对该纯系品种进行饲养调查与全蚕粉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尿酸盐等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纯系后代黄血高度油蚕的性状能稳定遗传,其产卵量为421粒,良卵率为97.15%,全龄经过在24 d左右,小蚕期平均减蚕率5.03%,大蚕期减蚕率为0.65%,死笼率为0.98%,4龄起蚕虫蛹率为96.66%;纯系全蚕粉中DNJ含量为0.482 5%,略高于对照种皓月A的0.446 5%;尿酸盐含量为0.468 5%,极显著低于对照种的3.868 5%。该研究为进一步选育出全蚕粉用黄血高度油蚕组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