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别对缫丝蚕蛹中的水溶性和碱溶性蛋白组分进行营养学评价,为高效开发蚕蛹食品提供依据;通过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体外抑制活性试验,探讨蚕蛹蛋白作为天然降压药品原料的利用潜力。营养学分析表明:蚕蛹蛋白水溶性和碱溶性组分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2%和39.2%,明显高于WHO推荐的氨基酸组成模式(>36%);蚕蛹水溶性蛋白有第1~第4限制性氨基酸(依次为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而蚕蛹碱溶性蛋白仅有第1和第2限制性氨基酸(依次为蛋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2种溶解性蛋白的生物效价均较低,在开发利用中,应补充限制性氨基酸或与其它蛋白搭配使用,以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体外ACE抑制活性试验表明,蚕蛹的水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的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均具有较强的ACE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121、0.113 mg/mL,2种蛋白有可能成为降血压肽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近年来国内外对丝蛋白和蚕蛹蛋白的化学性能研究颇为活跃,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直接指导缫丝、织绸和印染的生产工艺,一方面对开展缫丝厂综合利用有很大的邦助,特别是研究丝素、丝胶和蚕蛹中氨基酸的成分并进而分离出各种氨基酸,对促进我国氨基酸生产和研究蚕蛹的营养价值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蚕蛹分离蛋白制备及深加工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华  骆辉 《蚕桑通报》2005,36(4):8-12
综述了十年来蚕蛹蛋白质深度加工和应用方面的进展.对以蚕蛹制备蚕蛹分离蛋白,蚕蛹分离蛋白与粘胶共混制造粘胶蛋白丝;经氧化脱色、酰化修饰和喷雾干燥,褐色蚕蛹分离蛋白转变成白色或浅色的产品;硫酸水解法分解蚕蛹分离蛋白制备蚕蛹复合氨基酸;酶水解则制备蚕蛹肽产品;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改造蚕蛹肽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蚕蛹优质蛹蛋白粉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蛹蛋白是一种优质动物性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氨基酸组成均匀,比鱼粉中氨基酸含量高.对蚕蛹蛋白的营养价值、提取方法、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蚕蛹蛋白的开发前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开发蚕蛹蛋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指出蚕蛹蛋白可以广泛用于畜禽饲料、营养剂和食品添加剂中,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
<正>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用全新的工艺,成功地从蚕蛹中提取了无臭、略有香味的白色颗粒状蛋白和粉状蛋白胨,开创了我国利用昆虫蛋白资源的新途径。蚕蛹蛋白是一种高营养的动物蛋白,含有十八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它几乎  相似文献   

6.
蚕蛹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氨基酸含量全面且富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宝贵资源,具有良好的药用和饲用价值。介绍蚕蛹蛋白肽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蚕蛹油的提取及蚕蛹蛋白肽的制备和应用。综合利用蚕蛹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与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三蚕蛹粕的利用经用有机溶剂脱脂后的蚕蛹,俗称蚕蛹粕.蚕蛹粕中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直接提取制成可溶性蛋白(蛹酪素),在制取蛹酪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水解,可制成聚蛋白、水解蛋白及氨基酸,以供作发酵用的培养基及医用的"水解蛋白口服液"或"水解蛋白注射液"等.近来,又有人在研究家蚕蛹蛋白的食用,已取得可喜的进展.蚕蛹蛋白是一项正等待人们去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双酶水解蚕蛹蛋白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蛹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占干蛹的45%~50%,脂肪占干蛹的25%~30%。蚕蛹蛋白质主要为优质球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0%,是人类理想的蛋白质来源。生物学研究表明,蚕蛹蛋白粉的功效比价和生物效价明显优于大豆蛋白,且易消化吸收,可广泛适用于婴幼儿、老人、久病体弱者及运动员等的营养食品。尤其是蚕蛹蛋白富含赖氨酸和苏氨酸,添加到面条、  相似文献   

9.
《北方牧业》2012,(8):29
<正>味精蛋白的主要营养成分是味精发酵生产谷氨酸的副产品,味精蛋白不同于豆粕、小麦等植物性蛋白,更类似于鱼粉、蚕蛹等动物蛋白饲料。1营养特点1.1蛋白质含量高,含65%~70%,且质量稳定,其中氨基酸约58%~62%,主要包含谷氨酸、赖  相似文献   

10.
广西发展木薯蚕生产历史悠久,但历来只以收获茧皮,提供绢纺原料为主要目的,而占全茧量85%的蚕蛹除了少数地区人们食用或作家畜饲料外,大部分作为废物浪费掉,致使农民饲养木薯蚕的收入不高,农民养木薯蚕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了广西术薯蚕生产的大发展。其实,木薯蚕蛹是一种非常有开发价值的高蛋白资源,生产这种蛋白成本低,不需要粮食,不需占用好地,生产周期快,效率高。而且,蚕蛹蛋白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8种必须氨基酸,其含量丰富均衡,还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蚕蛹蛋白可加入到米、面中,增加主食的蛋白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1.
蚕蛹中含有丰富的几丁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多种生理和生物活性。对蚕蛹几丁质的性质、分离提取工艺及其在食品、医药、生物工程、日用化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活蛹缫丝是蚕茧不经过烘茧、煮茧直接缫丝的新工艺,从蚕蛹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考察蚕蛹经过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处理后,其主要组分含量与性状变化。活蛹缫丝工艺中,机械脱衬造成蚕蛹质量损失约12.21%,但蚕蛹中蛋白质和油脂2种主要组分的比例无显著变化,质量比仍保持在1.20~1.23∶1。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蛋白的不良气味明显变淡,而理化性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经缫丝和机械脱衬后的蚕蛹蛋白几乎完全变性,但缫丝后的蚕蛹蛋白的乳化性和溶解性最好。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油脂的化学性状(如酸价、碘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等)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机械脱衬后蚕蛹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不饱和度降低,使粗制蚕蛹油的品质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活蛹缫丝工艺中的机械脱蛹衬与传统缫丝工艺机械脱蛹衬相比,同样会造成蚕蛹主要营养组分损失,并对蛹蛋白质和油脂的性状有不利影响,因此活蛹缫丝的蚕蛹仍不适于作为高档食品开发的原料。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正已烷处理法(S2)和水煮处理法(S3)两种工艺对蚕蛹粉(silkworm pupae meal,SM)进行脱脂处理,以未经任何处理的蚕蛹粉(S1)为对照,通过比较三种蚕蛹粉物理性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必需氨基酸评分和脂肪酸组成,评价两种处理工艺对蚕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处理的蚕蛹粉无臭,无色,容重、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水煮处理法对蚕蛹粉脱脂和脱色效果甚微(P> 0.05),但有除臭效果。正己烷处理后显著提高了蚕蛹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P<0.05),且处理后的蚕蛹粉更接近FAO/ WHO 规定的理想蛋白源标准。正己烷处理显著影响蚕蛹粉脂肪酸组成,其中C18∶0、C18∶2n-6水平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P<0.05),C18∶3n-3水平显著降低(P<0.05),C18∶1n-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1),但与水煮法组(S3)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正已烷脱脂不但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且可以达到除臭、脱色、脱脂、生产优质蚕蛹蛋白粉应用于饲料工业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蚕蛹油脂含量丰富,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并进一步提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α-亚麻酸的工艺研究概况。蚕蛹油功能性成分提取工艺的改进,对蚕蛹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家蚕30 kD脂蛋白家族在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克隆到一条编码30kD蛋白质的基因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2 803 bp,ORF为792 bp,编码含263个氨基酸残基的脂蛋白(low molecular 30K lipo-protein pBmHPC-21;GenBank登录号:Q00801),命名为BmLp-c21。将BmLp-c21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coli 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后通过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亚细胞定位显示BmLp-c21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呈点状或者片状分布。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到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和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BmLp-c21 mRNA的转录水平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蛹期及5龄幼虫血淋巴中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最高。初步推测BmLp-c21在家蚕蛹的变态发育过程以及蚕体脂质的运输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是一种小分子酸性糖蛋白,在有机体内广泛分布,通过与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而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获得SPARC基因(BmSPARC)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602783。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序列进行分析表明,BmSPARC的cDNA序列全长1 626 bp,含有1个95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17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比较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将BmSPARC片段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并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该基因表达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BmSPARC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中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比较,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BmSPARC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mSPARC在家蚕卵期和5龄幼虫丝腺组织中无表达,而在5龄幼虫、蛹、蛾发育时期及5龄幼虫的头部、脂肪体、中肠、马氏管、卵巢、表皮和气门等7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蛾期和5龄幼虫卵巢中的表达量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BmSPARC在家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家蚕滞育蛹抗菌活性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家蚕品种滞育蛹之间的抗菌肽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家蚕滞育蛹血淋巴抗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耐酸性。诱导雄蛹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抗菌活性要高于雌蛹,家蚕滞育蛹对柞蚕链球菌(1212)的抵御性较其他诱导源强,不同品种家蚕滞育蛹诱导后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可能与其品种的特有属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蚕蛹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与蚕蛹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蚕蛹多糖、蚕蛹蛋白、蚕蛹油、蚕蛹吸附材料、蚕蛹生物反应器、蚕蛹培养基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概况。蚕蛹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较广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蚕蛹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现状及原料前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蚕蛹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现状的分析认为,建立蚕蛹产品加工生产的原料前处理工艺是解决蚕蛹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之一。从蚕蛹原料预处理以及蛹油制品、蚕蛹蛋白产品、蚕蛹甲壳素产品生产原料的前处理4个方面,探索了一整套实用的蚕蛹产品加工生产的原料前处理工艺流程,能有效分离蛹油、蛹蛋白和蛹甲壳素3种可利用成分,为后续产品的研发提供优质基础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