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多数鱼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4月中旬到5月下旬为一年中鱼类发病的第一个高峰期,叫“大麦黄”季节。因此,必须抢在鱼病流行前进行药物预防。具体做法如下: (一)、体外鱼病的预防。①漂白粉挂篓法: 1.草鱼食场漂白粉挂篓法:草鱼喜在水面吃食,食场一般用竹杆或草辫搭成三角形或方形的食台架挂篓只数按食场大小而定,一般每个食场挂3~6只,每只竹篓中装漂白  相似文献   

2.
克胜 《海鲜世界》1991,(4):26-26,25
近年来,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养殖方式改变,放养密度加大,水质不易掌握及苗种频繁南调北运,致使在养殖鱼类中,不仅常见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而且新发现了以往很少发生、甚至没有发现的危害性极大的鱼病。如:鲢孢子虫病。鲤鱼单极虫病和目前对鲢鳙等鱼危害最大的暴发性鱼病,这些病可引起鱼大量死亡.使生产遭受损失,为此,鱼病工作应大力加强.要根据不同季节采取不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草鱼出血病、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俗称“四大病”。分别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常常并发流行,对生产危害特别严重。为了有效地控制鱼病流行,几年来我们大力宣传发动,普及了鱼种下塘前打防疫针;同时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并筛选出一种合剂,简称“鱼病灵”,在全县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药物配方:射干、大黄、黄连各500g,苦参、白得,麦门冬各250g。用法和用量:上属药品焙干研末,与10kg面粉拌匀成药饵。用时加温水浸泡半小时后,调成糊状拌在草料上,稍干后投喂。可按每万尾鱼种或每50kg鱼用上属药饵5kg拌草25—50kg投喂。病例:1986年5月13号李西镇塘冲村支书家一口面积2亩的成鱼塘:5月初开始发病,每日死鱼2—5尾,诊断为烂  相似文献   

4.
王伟 《齐鲁渔业》2010,(9):29-30
<正>鱼病的发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危害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大多数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当水温升高至28℃左右,有机质浓度增加时,亚硝酸盐含量增加,条件致病菌被激活,迅速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等致病因子。在池中高密度饲养的鱼类频繁遭受亚硝酸盐的刺激,导致免疫力下降,对各种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所以控制亚硝酸盐可有效地预防鱼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开始滋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实践证明:"防重于治,"是预防鱼病的重要原则。只有采取"无病先防"的积极预防原则,才能使渔业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春季预防工作是鱼病防治的关键环节。现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谈点体会,仅供渔民朋友参考。春季鱼类发病的原因有三:一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越冬期后,鱼体内积累的脂肪大部分被消耗,鱼类体质弱、抗病力差,易被病原侵袭;二是春放春养中的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难免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使受伤部位被病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预防鱼病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90年,金湖县鱼病防治中心接待鱼病门诊825人次,至1996年接待达2460人次,7年来接待次数逐年上升。鱼病给养殖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鱼病的加重,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在鱼发病前采取预防措施非常关键。生产上采用药物预防鱼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一是污染水体环境,对鱼类的生长不利,且药性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精养水面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养殖鱼类疾病日趋严重,但目前防治鱼病的方法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忽略了采用生态预防鱼病的方法和措施,这是应该引起各级水产部门和养殖单位、养鱼户重视和注意的问题。所谓生态预防鱼病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从创造一个有利于鱼类健康生长的生活环境及养殖方法入手的综合防病措施。是传统养鱼方法和现代生态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因为这种预防鱼病方法是结合生产进行的,所以应用简便,成本低,不受污染,没有副作用,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夏季气温高,鱼塘水体中生物繁殖快,饵料丰富,鱼类生长最快。由于温度高,鱼类病原体也繁殖快,为鱼病发生提供了机会,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鱼病暴发。轻则降低产量,减少收入,重则一年生产付诸东流。因此说.鱼病流行季节切切莫忘防病。  相似文献   

9.
春季,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春季鱼类发病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越冬期后,鱼体内积存的营养大部分被消耗,体质瘦弱,抗病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其二是春天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由于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鱼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其三是潜伏在底泥中的病原体当开春时水温上升后大量繁殖,再加上鱼池长时间未换水,水质较差,为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易侵袭鱼体引发鱼病。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下列措施预防:1、清塘消毒:未放鱼种的池塘,鱼种放养前10天—15天,注水10cm—20c…  相似文献   

10.
<正>春季忽视鱼病防,夏秋鱼瘟浮满塘,这句话道出了春季做好鱼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防重于治是预防鱼病的重要原则,只有采取无病先防的积极防治原则,才能使渔业生产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处于发育早期,对药物最敏感,疗效好;另外,春季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因此,积极做好春季鱼病预防工作,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既有利于鱼类健康快速生长,又节约鱼病防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综合预防鱼病之我见随着池塘的高密度混养、精养,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鱼病的发生,也愈来愈严重,多为暴发性的并发症,综合症,其来势快,凶猛、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危害品种广。那些池塘老化、塘泥深厚、PH值低、溶氧差的池塘则更甚。一旦发生死亡,进行...  相似文献   

12.
小渔 《海鲜世界》1995,(2):23-24
目前池塘养鱼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一完整的防病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生产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造成了鱼病的大量发生。一旦发生了鱼病,由于鱼类生存的水域环境的影响,给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都带来一定的困难,收效甚微。轻者即使治愈,也影响其生长速度。重者更难收到理想的效果。以至于造成鱼类的死亡,给生产带来重大的损失。 因此,欲要避免鱼病的发生,必须在预防上下功夫、必须认真贯彻。防重于治,以防为主”的方针。在预防措施上,即要注意消灭病原体,又要切断传染和侵袭途径,同  相似文献   

13.
英国发明了预防养殖鱼得病的疫苗。传统的防治鱼病方法是把抗菌素拌在鱼食中,此法不安全,还会造成污染,而使用疫苗,只要将疫苗经过稀释,把鱼浸入其中,药物就通过鱼鳃被吸收,鱼体内部便产生抵抗病菌的抗体。此疫苗有效期达一年以上,用药一次往往可以使鱼终生防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地池塘高密度集约化养鱼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鱼类病害已成为池塘养鱼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暴发性鱼病.其流行之广、来势之猛、危害之大已给我地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根据近几年来我地暴发性鱼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对该病进行了预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发病原因从大量的病例表明,暴发性鱼病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发病池塘多属鱼放养密度大、鱼类生活环境恶化,疾病相互感染。池水溶氧长期处于低值.池水有机物耗氧量长期超标,水中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池水污染严重.细菌大量繁殖,致使地鱼运动能力下降,饵…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产》1990,(2):29-29
大多数鱼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4月中旬到5月下旬为鱼类发病的第一个高峰期,必须及时进行药物预防。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玉凤 《黑龙江水产》2006,(6):26-26,28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开始滋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实践证明:“防重于治”是预防鱼病的重要原则。只要采取“无病先防”的积极防治原则,才能使渔业生产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春季预防工作是鱼病防治的关键环节。现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谈点体会,供渔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浅谈生态学预防鱼病鱼病的生态预防是依照鱼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鱼池水体环境的生态特点。来减少致病生物对鱼体侵袭机率,达到消除鱼病发生之目的。一、改善水体环境,消灭和抑制病原。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水体环境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鱼病预防方法多种多样,每个公司都会根据自身产品,做出一些相应的方案,一方面可以比较使用后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就是在都有效的情况下,还要计算成本的可行性。看到很多预防的方法,有的用在名特优养殖上可行,一旦换到常规品种上,考虑成本就未必可行。比如做了药敏试验,选出了抑菌圈最大的药物,如果这个药物成本太高,对养殖户来说,就没有多大的实用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金湖县是传统的水产养殖县。近年来,虽然水产养殖步伐加快,可养殖产量和效益却徘徊不前。主要原因是养殖的鱼类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统计,金湖县鱼病防治中心2007年共接待鱼病门诊825人次,2008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鱼类病害相应增多,越来越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渔业生产中,只有切实加强病害预防并对已发疾病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才能有效降低渔业生产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看、二问、三检验”综合诊断鱼病的方法,供参考。1 看1.1 看病鱼在鱼池中的活动情况 池鱼感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