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MMI模型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由于品种的基因型和环境存在着交互作用,用一般的线性回归方程只能解释一小部分交互作用。而AMMI模型把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于一个模型中,不仅最大程度地反应互作变异,而且能准确地分析品种的稳定性。本文利用AMMI模型及双标图对2007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评价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3.
品种丰产势与区域试验中品种生产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区域试验中,由于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水平和稳定性能的不同,各个品种均有其特定的产量分布曲线。作者提出用品种产量分布曲线中超过某一产量标准(如对照品种的平均产量)的积分面积或累积概率值来评价品种获得高产的可能的大小;并提出在各品种参试地点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用一个相应的参数,即品种丰产势评价品种。品种丰产势计算简便、结论明确,便于不同品种间进行比较,是表示品种高产稳产综合性能的一个简易指标,可供区域试验评价品种的生产力与推广价值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筛选和引进高产稳产性突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探讨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应用的必要性和参考价值,笔者采用变异系数法、适定性参数法、回归系数法及高稳系数法,对2017—2018年云南农科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海拔组)保山试点各参试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得到’昭黄10号’’、保玉16号’高产稳产性突出,其次’靖都1号’和’楚单1404’高产稳产性也好,4个品种适宜在保山市中海拔区域扩大种植和推广。4种分析方法均有其优缺点,联合利用不同方法进行综合评定,可使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应用是有必要的,对提高选种引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04年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晚熟A组参试品种的产量数据,结合生产实践,验证高稳系数法的实用性,证明高稳系数法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玉米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优良品种是玉米增产丰收的前提条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种植习惯、栽培管理水平、品种的用途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结合凤庆县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栽培条件,从整耕土地、田间管理等方面对4个玉米品种进行高海拔区域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凤庆县种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玉米良种,为高海拔地区玉米种植的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中为了能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作出客观的评价,试验地点应尽可能生态条件一致,尤其是海拔高度不能相差太大;在对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进行简评时应作一般性评价和特殊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9.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的若干问题商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优良品种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我国颁布的《农作物品种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一个新品种能否大面积推广应用,必须通过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审定。通过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试验或高产栽培试验,对新品种的利用价值、适应范围、推广地区及栽培条件的要求等等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一是为生产上选择应用最适宜的品种,充分利用当地条件,挖掘其生产潜为;另一方面新品种寻找最适宜的栽培环境条件,发挥其应有的增产作用,给品种布局区域化提供参考依据。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甘肃省天水市种子管理站(741020)林晓霞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将育种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在当前实施“种子工程”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正确认识区试工作的重要性1.区试是整个农作物育种工作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1.
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1999—2008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共计463个点次) 10年数据为依据,在一年一点和一年多点两个层次上对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一年一点试验层面上,所有试点平均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为4.3%,平均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为7.4%,绝大多数试点的CV和RLSD控制得较好,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均较高。(2)一年多点试验层面上,绝大多数组别的CV在5%以内,RLSD在3%以内,试验精确度较高,品种比较精确度能够满足国家品种审定的要求。(3)在现有试验方案下,降低试验误差是提高一年一点试验精确度的主要途径;除降低试验误差外,适当增加试点数是提高一年多点试验精确度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2.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探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以1985 ̄1994年黄河流域棉花区域试验中春棉5轮和夏棉4轮(共计331次单年单点试验)的小区霜前皮棉产量为资料,在单点单年、单点两年和多点两年三个层次上研究棉花区域试验的精确度问题,获得如下主要结果:①品种区域试验应同时采用两项指标来反映其精确度,一为误差项变异系数(CEV),说明试验精确度,另一为品种均值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α),说明品种比较精确度,②RLSDα和CEV在不同层次上关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线性混合模型方差协方差结构与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分析模型的对应关系,以我国2005-2006年东北华北玉米8组区域试验资料为例,按照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原理及模型拟合信息量准则与似然比测验,对区域试验品种方差协方差的结构特性及不同方差协方差结构模型在品种效应估计与评价的差异状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分析的所有试验中,环境间品种效应方差协方差均不符合方差分析模型假设的同质性结构,而是呈现为各种异质性结构;产量效应测验差异显著的品种对数目在方差分析模型与最佳方差协方差结构线性混合模型间的一致率平均为86%,品种产量效应排序在两种模型间也存在明显不同,品种产量效应估计的平均误差在最佳方差协方差结构线性混合模型小于在方差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选用夏播玉米京玉11, 在北京市昌平区建立面积1 209.60 m2、7 200株的研究总体, 利用金文林、李淼设计制作的“抽样软件”, 对已知总体进行针对普通玉米区域试验籽粒产量的抽样方法研究, 重点对抽样行数和样本容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以4个样本容量进行1~6行及10行片状随机抽样, 样本平均数方差比较显示, 3~6行抽样效果优于1~2和10行。500次抽样样本平均数次数分布显示, 样本容量为60、120、240和420时, 分别采用3、4、5和6行的片状抽样方法较好。结合精确度与工作量两方面考虑, 4~6行抽样优于3行抽样; 采取工作量较少、精确度较低的抽样策略时, 4~6行抽样采用120样本容量较好; 采取精确度较高策略时, 4、6行抽样采用420样本容量较好, 5行抽样采用480样本容量较好。几个方面结果叠加分析认为, 精确度要求较高时, 应采取6行420样本容量的抽样方法; 精确度要求较低时, 应采取4行120样本容量的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是品种和试验环境科学评价的基础。本研究分析了2000―2014年期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试的试验精确度分布与演变动态,并分析比较了棉花12个主要性状的精确度差异,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发展水平和演变规律,为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合理布局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单年单点棉花区域试验能鉴别出5%、8%、10%、12%、15%和20%品种间差异的比率分别约为20%、50%、70%、83%、92%和98%。(2)单年多点棉花区域试验精确度呈逐年提高的演变趋势,RLSD0.05(RLSD,relative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由2000年的11.43%下降到2014年的7.1%,其中长江流域的RLSD0.05已经连续9年、黄河流域棉区的RLSD0.05连续4年稳定在5%以下,可以稳定地鉴别品种间5%的差异;西北内陆棉区的RLSD0.05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可以可靠鉴别品种间10%的差异。(3)棉花12个主要性状的试验精确度差异显著,其中皮棉产量和结铃数的精确度较低,霜前花率、衣分、纤维长度和生育期的精确度较高,其余性状精确度中等。 相似文献
16.
线性混合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不仅适用于数据不平衡和误差方差异质试验的分析,而且对随机效应的排序会更准确。在实际试验分析中由于真实方差参数值未知而采用估计值时,BLUP转变为所谓经验性BLUP(eBLUP)。为了探讨eBLUP在作物区域试验品种评价的效果,本文以我国2012—2014年长江流域油菜区域试验12套产量资料为例,对eBLUP在品种主效应和特定环境中效应的估计、排序及差异比较t测验等方面与方差分析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对品种主效应,eBLUP与方差分析算术平均值仅有较小差异,品种排序在eBLUP与算术平均值法相同;对特定环境中品种效应,eBLUP与算术平均值法有较大差异,品种排序在eBLUP较算术平均值法更准确;用Kenward-Roger法估算基于eBLUP的效应差异t测验的自由度,无论对品种主效应还是对特定环境中品种效应,eBLUP和方差分析有着相近的显著性(α=0.05)测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秩次分析法,对6个年度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的大豆新品种(系)产量性状及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产量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剔除了对品种产量差异区分能力弱的试验点次(试验环境),及试验点次过少的品种(系),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6年滚动试验中36个可评价参试品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证明了用秩次分析法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产量性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19.
作物区试中品种产量性状评价的秩次分析法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根据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作物区试中品种产量等性状评价的秩次分析法,介绍了评价品种表现的平均数分级值H1、秩次值H2及环境区分指数Ym等3个统计数、以及品种间秩次平均数显著性差异的多重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区域试验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设置直接影响试验的遗传力和品种选择效率。本研究以2000-2014年期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试数据为资料,依据各棉区的试验发展现状和试验遗传力随着试点数量的变化,分析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设置的合理性,提出各棉区试点数量的设置方案。结果表明: (1)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采用3次重复是保证试验效率的充分条件;(2)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国家棉花区试现行的试点数量设置已经可以充分满足试验的遗传力要求,西北内陆棉区的试点数也符合遗传力达到0.75的基本要求;(3)由于棉花区域试验对品种的推荐审定和应用十分重要,试验过程中也可能会因田间管理、自然灾害或其他异常情况导致试验报废,为充分保证试验的可靠性,长江流域棉区可保持当前20个左右的试点数量,遗传力即可达到0.90的水平;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可以分别将试点数量增加到27个和19个左右,遗传力达到0.90和0.85的水平。该结果为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区域试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