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紫色深浅不一的5个特定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中的花青素、茶多酚、黄酮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深浅与花青素含量关系密切,与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  相似文献   

2.
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茶树花的主要生化成分,便于其开发利用,对13个茶树品种、不同开放状态的花及花的不同部位主要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的主要生化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茶多酚10.51%、游离氨基酸1.60%、黄酮类化合物0.62%、水溶性糖35.46%、水浸出物56.11%;盛开期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较高,露白期低;茶树花不同部位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花瓣水溶性糖、黄酮类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雄蕊和雌蕊氨基酸含量较高,花托和花梗茶多酚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保靖黄金茶1号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遮荫处理对其春梢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处理能提高遮荫前期保靖黄金茶春梢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对遮荫后期则影响不明显;遮荫能够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与酚氨比,其中双层黑色遮荫处理,茶多酚的含量为23.46% ~ 26.65%,酚氨比为4.20 ~ 7.94;在提高保靖黄金茶1号绿茶品质中,双层黑色遮荫处理的效果优于单层黑色遮荫网处理.  相似文献   

4.
嫁接两年生茶树新梢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姗  骆耀平 《茶叶》2001,27(3):22-26
研究了两年生嫁接茶树浙农113/鸠坑,龙井43/鸠坑,水仙/鸠坑及相应接穗,砧木品种新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嫁接茶树浙农113/鸠坑,龙井/鸠坑氨基酸含量的升高,多酚含量的减少使其较对应接穗品种的酚氨比降低,而水仙/鸠坑的酚氨比升高,咖啡碱含量因嫁接组合的不同而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嫁接一年生时的结果作比较,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表明嫁接初时对茶树产生的影响有一个“时效”问题,嫁接后两年,嫁接茶树体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主要滋味成分的含量受砧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08,(5):41-41
对9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玉龙、丹桂、优3、优510、黄校、毛蟹、福云10号和铁观音)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剌粉虱的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单位叶面积产卵量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丙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白叶1号、中黄1号、黄金茶1号、苏茶早、E1和20-2-1的主要生化成分,以湖北茶区主栽品种鄂茶1号为对照,分析了6个品种(系)春季新梢(一芽二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茶氨酸及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EGCG、GCG及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其它组分变化规律不明显.基于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聚类分析显示,白叶l号、苏茶早、黄金茶1号、中黄1号、E1等5个品种(系)聚为一类,该类具有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低的特性;此外,高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的品系20-2-1则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在相同生态、栽培条件下,对相同树龄的福建省40个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春梢物候期调查、生化成分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6个乌龙茶品种中,31%为早生种,46%为中生或中晚生种,23%为晚生种;在14个绿茶品种中,29%为特早生种,7%为晚生种,其余64%为早生或中生种;各品种间存在显著的芽期差异,为生产用种芽期搭配提供了有利条件。参试品种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0%~52%,茶多酚9.8%~20.8%,游离氨基酸3.0%~6.8%,咖啡碱2.9%~5.0%,说明各成分含量在品种间具有较大差异。参试的40个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早春毫、政和大白茶、霞浦元宵茶和悦茗香4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其他36个品种聚类可分为铁观音类群、闽南类群、福鼎大白茶类群和黄旦类群等4类。本研究结果为茶叶生产用种的多样性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内桂、毛蟹、黄旦3个品种茶树花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幼蕾期、露白期到开放期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从幼蕾期、露白期到开放期,茶树花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总量呈上升趋势.茶树花发育过程水浸出物含量的增加与可溶性总糖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茶树春梢萌动前后五个阶段4种内源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酸(GA3),脱落酸(ABA),玉米素(ZT)的含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GA3和ABA在越冬期含量最高,随春梢萌发生而下降;IAA和ZT则在越冬期含量最低,春梢萌发初期含量迅速上升,此后上升缓慢或略有下降。与茶树生长状况关系更为密切的是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两两比值。研究表明:GA3/ABA,IAA/ABA在越冬期最低,随春梢萌动生长而上升。在茶树根系活动微弱时,ZT/IAA值高,随根系活动旺盛该比值逐渐下降。同时研究也表明:ZT/IAA与茶树春梢萌展也有一定关系,即在越冬期比值大,春梢生育期锐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福建省几个主要茶树品种的茶壳(果壳、种壳)、种仁的主要成分,初步调查了这几个品种的结籽量性,提出茶籽综合利用的途径,为茶籽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安徽和台湾选育的23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成活率、物候期、抗寒性、生化成分、制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芽一叶期有4个品种达到特早生种水平,12个品种达到早生种水平;春季氨基酸含量3.67%~6.23%,6个品种春季氨基酸含量达到5%以上;茶多酚含量17.23%~26.23%;咖啡碱含量3.36%~4.87%;酚氨比<7;10个品种制绿茶品质比较突出,本省品种较省外品种更有优势;8个品种抗寒性比对照强.  相似文献   

12.
紫芽茶树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芽茶树武夷奇种C18-1的一芽二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优化茶树花青素总量的提取方法,并分析其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溶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树花青素总量提取均有影响,本研究获得花青素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3%的盐酸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回流浸提1 h。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花青素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季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季节性差异显著;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均在春季中含量最高,茶多酚和花青素均在夏季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65份叶色紫化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5份叶色紫化茶树资源春梢内含生化成分与芽叶色差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5份种质资源中茶多酚含量30%~40%的资源占80%,咖啡碱含量3%~4.5%的资源占86%,氨基酸含量5%~7%的资源占22%,酚氨比低于8的资源有20份,酚氨比高于15的有7份;ZY-4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6%的紫芽资源有11个,其中含量最高的是ZY-8;春季花青素含量变幅为1.65~15.56 mg/g,夏季的花青素含量变幅为3.21~35.57 mg/g;紫芽新品系中明亮度L值和测色值b与花青素含量有密切关系,而花青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有密切关系,与各生化成分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的检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根生  沈生荣 《茶叶科学》1995,15(2):117-120
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Zeatin)的分布。研究表明,茶树新梢内源Zeatin水平为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顶芽>腋芽;自然生长新梢>剪采新梢;营养生长初期Zeatin积累较多,随展叶数增加,其含量下降,至对夹三叶期,其含量仅为一芽一叶期的52.12%。内源Zeatin含量与新梢生长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田间光合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赖明志 《茶叶科学》1997,17(2):189-192
采用cl-301CO2气体分析仪,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6个适制乌龙茶品种壮年茶树的单叶光合特性,进行田间不离体测定。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茶树平均净光合速率为7.66μmolm-2s-1;它与光饱和点1553.5μmolm-2s-1、光补偿点47.1μmolm-2s-1、胞间CO2浓度164.3×10-6均呈负相关。其中,三倍体良种——梅占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而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胞间CO2浓度最低,可选为高光效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茶及其成分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宇成 《茶叶科学》1994,14(2):109-114
30年来茶及其成分的多种利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文中综述了茶在防冶高血压、保护心血管、抗癌、降血糖、抗辐射、防龋齿、减肥、抗过敏以及在药疗、食品保鲜、轻工、环保和茶籽油及茶籽皂素的利用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茶的利用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方世辉  张秀云  夏涛  宛晓春 《茶叶科学》2002,22(2):135-139,146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茶多酚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则与氨基酸相反。对干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春茶后期和夏茶前期槠叶种重做青所制茶样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用直线和曲线模型,模拟分析了60个品种(系)鲜叶中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绿茶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浸出物(We)、儿茶素(TC)和咖啡碱(Cf)与绿茶品质(GQ)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模型(GQ=32.48+3.043We-0.0429We~2,GQ=84.5329+0.0463TC-0.0003 TC~2,GQ=48.57+18.3629Cf-2.2402 Cf~2)来模拟,茶多酚与绿茶品质之间也呈二次曲线关系,但以其对水浸出物的相对含量(Ph/We)来分析比绝对含量更适宜[GQ=80.23+0.3058 Ph/We-0.0037(Ph/We)~2],氨基酸(A)、酚氨比(P/A)和还原糖(S)与绿茶品质的关系宜用直线模型(GQ=79.94+2.3652A,GQ=87.88-0.2107P/A,GQ=87.5816-3.142S)来描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至渥难结束时,茶多酚、此茶素、TF、TR、氨基酸及组分、可溶性精含量均剧烈地下降;TB和水不溶性条多酚则明显增加;但水浸出物含量并未明显下降,说明茶叶内含物通过氧化、降解、缩会等反应已产生新的生成物,从而形成了新的色香味品质。这种品质成分的剧烈变化,除了在特殊条件下的湿热作用外,微生物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中还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主要茶树品种基因组DNA多态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RAPD技术结合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研究了中国、韩国和日本茶树品种资源共 4 6个样品的基因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 ,19个有效随机引物对 4 6个样品共扩增出 2 0 0条RAPD带 ,平均每个引物 10 5条带 ,每个品种 4 4条带。在得到的 2 0 0条谱带中 ,多态性带达到 84 3 %。中国和韩国茶树品种DNA多态性分别为 86 2 %和 78 2 %。 4 6个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2 79~ 0 65 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4 6个供试品种可分成 4个类群 ;韩国茶树品种和日本的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