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肃草原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以甘肃省为参照区,对所辖10个草原牧区2009-2014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结果表明,1)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和天祝草原人口承载力富余而经济超载,属于畜牧业经济发达地区;合作和迭部草原人口与经济双重超载,人口密度较大,畜牧业经济较发达;2)肃南、肃北和阿克塞草原牧区的人口与经济双重富余,草原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密度较小,畜牧业经济发展潜力较大;3)水资源是草原牧区相对资源人口和经济承载力的关键贡献因子;4)甘肃草原牧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水土资源组合不均衡是制约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本研究为牧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未来发展战略与方向的制定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5.
运用情景模拟分析法构建了以秸秆载畜为表征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变动两种情景,以甘肃中部地区所辖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及临夏州农牧交错区为例,采用9种不同方案对秸秆载畜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A3+B3方案的秸秆载畜量最多,发展潜力高达131.00万羊单位,经济效益可达137 969.20万元,为最优方案;情景Ⅰ+情景Ⅱ不同组合方案下可收集秸秆资源模拟载畜量差异明显,其中,最优与最劣(A1+B1)方案相差96.33万羊单位,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的载畜发展潜力巨大;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调整(B方案),对秸秆载畜量提升的影响最大。若在甘肃中部地区推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将会大幅度提高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牧产业融合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粮食经济到草业经济的创新——甘肃中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从创新思维入手,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甘肃中部地区坚持传统的粮食经济显然是不足取的,应当根据大市场变化状况,从粮食经济调整为草业经济,其经济效应既符合内在经济性又符合外部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海南中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饲草资源,具有发展肉牛生产优越的气候条件。本文根据草地演变、牧草生长特性以及外来牧草的表现阐明了海南中部地区的饲草资源空间配置特征,概括分析了海南中部地区饲草利用和黄牛养殖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在山区建植人工草场以轮牧为主、在农区以割草或制草粉补饲为主的海南中部地区肉牛养殖模式,同时,应推行超数排卵、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技术。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资源特点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陇东黄土高原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土地、气候、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水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的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在这种条件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资源消耗型农业向产业增值型、科技创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由之路。实现陇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是突出发展草畜业,主要途径为实施林、灌、草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扩大绿色植被覆盖率,抓好草畜、果品、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创建,强化服务职能,完善配套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态足迹法研究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从2003年的1 696.35 hm2增加至2007年的1 925.26 hm2,增长幅度为13.5%;总生态足迹从2003年的19 714.23 hm2增加至2007年的32 236.35 hm2,增长幅度为63.5%;而生态赤字从2003年的18 017.88 hm2增加至2007年的30 311.08 hm2,增长幅度为68.2%。水资源负载指数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开发潜力不大。未来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采取适度移民、加强民众的节水意识教育,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不适宜再扩大种植业面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甘肃省麻黄属植物野生种质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利用建议,为麻黄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文献和标本馆标本记录的基础上,采用重点区域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麻黄属植物的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就麻黄属植物的资源现状和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查实甘肃产麻黄属植物7种,订正了文献中常出现的异名,并绘制了甘肃省麻黄属植物分布图;市售本地麻黄多为中麻黄,偶见收购膜果麻黄,民间使用各种均有。结论:应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规范野生麻黄采收方法,积极开展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强种质收集和筛选,做好麻黄种植的技术支持和市场引导。 相似文献
14.
刘家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家峡库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亟需加快治理步伐。本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刘家峡库区、库区南部三坪沟流域、库区北部碾子沟流域的生态承载力状况,为库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研究以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了生态弹性度、资源承载力、资源承压度3级层次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表明,刘家峡库区目前生态弹性度为不稳定状态,水资源承载指数为低承载,土地承载饱和度为严重超载,库区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应以提高库区生态承载力为目标,开展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发酵床养殖垫料的含水量、铺撒厚度、翻动频率以及每日鸭粪排泄量等可人工控制因素对垫料的温度、湿度、供氧和营养物质含量等具有复杂的交叉影响,从而调控垫料中发酵菌群的构成和生长状态,最终导致了鸭粪转化程度和氨气排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在20-35℃、垫料含水量45%-60%、垫料厚度为50-60cm、每天翻动1-2次的情况下,发酵垫料每日最高可承载自身干重7.5%-10%的鲜鸭粪,折合蛋鸭养殖密度为10只/m2。如鸭粪排泄量超过垫料的承载能力,将使鸭粪的处理能力逐渐降低,氨气的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6.
锡林浩特市草地载畜量及草畜平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北方典型代表区域--锡林浩特市为例,利用GRAZFEED模型,模拟了不同月乌珠穆沁羊在没有补饲的情况下的体质量的变化以及气候因子对其体质量的影响;同时结合统计资料对锡林浩特市各苏木的草地载畜量及草畜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7-9月乌珠穆沁羊体质量日均增质量约8.7 g,其他月体质量及膘情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若要维持体质量或增质量,需额外补充饲料。气候因子也是影响乌珠穆沁羊产出的一个重要因子,4、10月气温较低,乌珠穆沁羊需付出额外的能量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没有补饲的情况下,锡林浩特市除了达布希勒图苏木5-9月的载畜量可做进一步调整外,其他苏木均已超过其能承受的最大载畜量,或者说草畜已经严重失衡。锡林浩特市各苏木畜牧业要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还需进一步的进行调控和管理。草地和牲畜要得到双赢的发展,需出栏一部分牲畜,或加大对牲畜的补饲量。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