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0月8日~9日,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主办,陕西省林业厅承办的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巡护与监测技术研讨会在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重召开。来自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和川、陕、甘3省林业厅保护处的官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太白山南坡渭水河中上游孟家沟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和观察。调查观察结果认为,孟家沟可能为新的大熊猫冬栖地,现有大熊猫1只。对粪便检测结果显示,食物全部为巴山木竹叶子。建议对黄柏塬地区的大熊猫冬季栖息地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大熊猫对栖息地利用情况。同时,加强对社区村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实行社区共管,建立自然保护区专业队伍和村民业余队伍相结合的反偷猎体系,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相似文献
3.
邛崃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中部、西南,向北直到北京周口店等16个省市,南至缅旬北部。由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的影响,大熊猫分布区急剧缩小,目前仅存于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秦岭等6大山系的部份高山狭谷地带。其中,邛崃山系的大熊猫分布范围10475km~2,占现存大熊猫分布区总面积的33.5%,大熊猫资源量占四川省大熊猫资源总量的50%。具体分布在汶川(含卧龙)、芦山、泸定、崇庆、宝兴、天全、大邑等7县境内。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研究,结合有关材料,对邛崃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的竹林资源、人为干扰(森林采伐、人为活动)及对大熊猫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5.
6.
卧龙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I.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应用植物群落学理论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优势树种以及生活型谱等特征。结果表明:卧龙大熊猫主要栖息于以铁杉、岷江冷杉、麦吊云杉、四川红杉、西南樱桃、华西枫杨、连香树、疏花械、川滇长尾械、水青树、领春木、红桦、糙皮桦等树种组成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栖息地群落中分布的常见种子植物有72科182属413种,其中裸子植物12种,双子叶植物362种,单子叶植物51种;且以松科、桦木科、械树科、杜鹃花科、忍冬科、蔷薇科、杨柳科、五加科、竹亚科、虎耳草科、菊科、毛莨科、荨麻科、禾本科等科植物构成优势组合,占组成植物总数的56%以上。从植物地理成分分析来看,无论是科分布型,还是属分布型,大熊猫栖息地植物都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占47.2%和48.9%。植物群落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达54.96%,反映出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群落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8.
9.
2006年5月14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陕西省林业厅、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在108国道秦岭隧道旁隆重举行了“秦岭大熊猫绿色走廊带建设庆典活动”。23年前,由于108 国道秦岭地段的贯通及沿线人为活动的干扰,秦岭大熊猫两个面积最大的种群(天华山种群和兴隆岭种群)被人为隔离,大熊猫栖息地受到来自道路和游人的严重干扰和影响。而此次“秦岭大熊猫绿色走廊带建设庆典活 相似文献
10.
森林采伐对平武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5月间 ,采用系统样地方法 ,对四川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和黄羊熊猫观测站采伐和未采伐基地中大熊猫活动区域和非活动区域植被群落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未采伐区大熊猫活动区域的物种数、物种丰富度、竹子更新能力、竹子密度、最大胸径的平均值均高于未采伐的大熊猫非活动区域 ;采伐区大熊猫活动区域的物种丰富度、物种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单株竹生物量、竹子密度、样地平均竹子盖度、均高度、平均胸径、最大胸径的平均值均高于采伐后大熊猫非活动区域。森林采伐导致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物种优势度、物种多样性、竹子密度、样地平均竹子盖度等因子下降 ,对大熊猫的适应性程度及生境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卧龙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植物群落学理论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优势树种以及生活型谱等特征.结果表明:卧龙大熊猫主要栖息于以铁杉、岷江冷杉、麦吊云杉、四川红杉、西南樱桃、华西枫杨、连香树、疏花械、川滇长尾槭、水青树、领春木、红桦、糙皮桦等树种组成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栖息地群落中分布的常见种子植物有72科182属413种,其中裸子植物12种,双子叶植物362种,单子叶植物51种;且以松科、桦木科、槭树科、杜鹃花科、忍冬科、蔷薇科、杨柳科、五加科、竹亚科、虎耳草科、菊科、毛莨科、荨麻科、禾本科等科植物构成优势组合,占组成植物总数的56%以上.从植物地理成分分析来看,无论是科分布型,还是属分布型,大熊猫栖息地植物都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占47.2%和48.9%.植物群落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达54.96%,反映出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群落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大熊猫勿角关键廊道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块栖息地北部东西两个区域的联系纽带,即S205线(九环公路东线)穿越黄土梁所分隔的东西两个区域,涉及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0个,有大熊猫236只。本文针对黄土梁隧道工程对该区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初步得出结论是:现行的S205线及黄土梁隧道工程在建设期将对黄土梁走廊带带来阻隔效应、造成栖息地的孤岛化以及人为干扰加剧等负面影响。工程建成运行后将可使原处于分隔状态的黄土梁段公路两侧的大熊猫栖息地真正连成一片,在黄土梁隧道中轴线地表投射线区域形成一个大熊猫弱度干扰的可通过区,可能从根源上消除目前黄土梁区域影响大熊猫交流与扩散的因素,有利于大熊猫关键廊道功能的发挥,促进大熊猫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长青、佛坪、周至老县城、宁陕,运用遥感技术和对保护区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实地考察,于6月12日在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考察结束,从而做出评价秦岭大熊猫保护区栖息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今后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旅游活动对龙洞沟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太白山户外旅游活动的兴起,进入龙洞沟大熊猫栖息地的游人增多,已对该区域的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造成威胁,作者对龙洞沟自然状况、游客活动规律、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合理规划是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区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内适宜栖息地的评估,发现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没有基于适宜栖息地的生物边界进行科学规划,导致各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质量差异巨大,造成目前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功能不均衡,影响其效率和保护成效。适宜栖息地是保护区境内具有保护贡献的土地,是体现保护区功能的区域,是保护区及网络规划的核心。基于适宜栖息地的保护区网络规划和优化能提高我国保护区及网络的功能和效率,减少保护的土地成本,能有效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研究人为干扰(主要是森林采伐)对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采用样方法、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SPSS 13.0统计软件调查和分析了64个植物群落数据。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影响着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尤其是影响林分各层次的植物组分。不同采伐方式中皆伐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择伐与原始森林,物种数平均分别是原始林20.78±9.07、皆伐27.69±7.75和择伐26.62±8.81,但仅物种数和Margelef指数呈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采伐时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波动性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期明显高于其他年代和原始森林,这不仅与采伐方式有关,而且同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生命规律联系紧密,其各指数之间的统计假设检验结果与不同采伐方式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