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匠的心     
17世纪时 ,日本北方的土佐国 ,有一位贵族叫山内侯 ,当他要到江户参拜的时候 ,随身带着一位茶匠前往 ,因为这位茶匠在茶道上的造诣极深 ,山内侯一方面只爱喝他泡的茶 ,一方面也有带他到江户夸耀的意思。茶匠虽然内心不愿意 ,还是勉强奉命前往。当时治安不靖 ,茶匠只好脱去茶匠的衣裳 ,带着长短刀剑 ,扮成武士的模样。到了江户 ,茶匠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主君的邸内泡茶。有一天 ,主君允许他到户外走走。他才出门不久 ,就在池塘边 ,看到一位容貌猥琐的武士 ,看来品性不佳的样子 ,茶匠内心有些畏惧 ,因为一路上担心遇到恶棍的事终要发生了 ,这使他…  相似文献   

2.
壶天片羽     
壶天片羽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陈松年一、吴颐山其人把紫砂壶带到人间的是明代“金沙寺老僧”。师承老僧并发扬光大推向上层社会的则是龚春。龚春(供春)有机缘向老僧学习主要是他的主人:吴颐山读书金沙寺,作为侍候他的家僮,“给使之暇,仿老僧心匠,学做茶壶”。吴颐...  相似文献   

3.
李可明 《农家致富》2006,(16):52-53
“吃”出来的商机 梁志辉是地道的广州人,一直以来他对饮食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十多年来只吃一家大排档的糖水。用他自己的话说,“那里的品质顶呱呱”。每次吃糖水.他都是老远而专程驾车光顾。  相似文献   

4.
《油气储运》2006,(8):45-45
徐守军是山东省平邑县铜石镇铜石村人,从20世纪80年代,生产队刚分开的时候就种藕,种了6年都不行,产量也上不上,品质也不好,就改行开车:几年后,徐守军靠跑运输攒下了一笔资金由于他这个人喜欢钻研新技术新品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燃起了重新种藕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正乌兰察布市是我国最大马铃薯产区,享有"中国薯都"之誉。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马铃薯种植户张贵仓,获得了"中国种植匠"称号。他从事土豆种植已有18年,种植规模从最初的200亩地,变成现在500亩地。虽然获得"中国种植匠"荣誉,但张贵仓的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摸索滚打多年,才取得如此成绩。在摸索的道路上,他曾屡受挫折。"最严重的是2011年,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常熟市蘸浜镇东盾村农民经纪人顾金涛,今年48岁,当过泥瓦匠.经营过羊毛衫生意。1987年他看到徐市区大面积发展蔬菜种植.产出时间集中.数量也特别多,菜农常常为销路担忧,就萌发了当经纪人的念头。他认真进行市场调研,拿出攒下来的资金.租用了一辆卡车,搞起了蔬菜运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我和老公好不容易才攒够了购房的首付款。我们欢天喜地地买下了一处靠海边的房子,交了首付款后,办了中国银行的按揭贷款,因房子还要半年才能交工,我们便开始盘算着积攒装修的钱了。老公是个做事有条不紊的人,他的盘算让我这个专业会计都有点佩服不已,大凡做一件大事,他都考虑得周周到到。就拿买房子这个事情来说吧,如果他没有攒足首付款,是绝对不会去看房子的,更不用说买了。  相似文献   

8.
正在江苏盐城,有这样一位"种植匠",63岁的他已在农技一线奋战了40余年。姜德明20余年前患了癌症,左腿高位截肢,后来又切除一个肺叶,但他并未停止探索绿色农业的脚步,躬耕垄田引领周围的农民走上致富之路。芭田股份倡导的"种植匠"精神,在他身上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他是第九届和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在这些荣誉与光环背后,姜德明坚守绿色农业梦想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超乎常人想象。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时代发展智慧农业,培养“数字新农匠”是其核心力量,亦是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和强农兴农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梳理了“数字新农匠”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发展智慧农业培养“数字新农匠”所面临的乡村数字人才匮乏、培育路径不畅等困境问题。基于此,探索与构建了涉农职业院校“一平台、双融合”的“数字新农匠”育人策略:产教融合培养本土化智慧园艺新农匠;实施“产学研用”创新驱动“数字新农匠”的培养路径;依托项目、校地协同打造“数字新农匠”培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长岭县长岭镇先锋谱村李金宇,在镇武装部的大力支持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用多年打工攒下6万余元钱,在家乡10000平方米草甸子上建400平方米15间鸡舍的养鸡场。头二茬肉食鸡出栏5760余只,纯收入22000多元。村民都眼馋了,纷纷跟他走上了养肉食鸡致富路。  相似文献   

11.
赵匡胤与牛肉泡馍相传,赵匡胤还未得志时,穷困潦到,流落长安街头。一日,他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地走在街上,他在一家馍馍铺前向掌柜讨饼吃。那铺主看他挺可怜,就拿了前几天剩下的几个馍馍给他。那馍又干又硬,咬不动,实在是没法吃。这时他闻到一阵肉香,抬头看去,前...  相似文献   

12.
香香土鸡蛋     
小时候,家里很穷,一日三餐都是清澈见底的稀粥,偶尔会有点母亲做的咸菜,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回肉。好在,母亲喂了两只会下蛋的老母鸡,我于是偶尔能吃上鸡蛋。更多时候,母亲把蛋攒起来,隔一段时间就拿到集市上换几个钱,用来买盐买油。  相似文献   

13.
李品汉 《今日农村》2004,(12):44-44
可能是性格使然,也许是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毛泽东对饮食从不讲究,即使全国解放以来,毛泽东吃菜也从不挑剔,更无格外的要求,在蔬菜中,除保持餐餐需有辣椒外,他特别喜欢吃苦瓜,为此他还说了一段富有深刻内涵的话。  相似文献   

14.
"农匠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一致,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新时代消费新需求进行分析,认为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才能满足新需求;从"农匠精神"的孕育、古代的"农匠"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现代农业文明离不开现代"农匠精神"、发展不充分的农业需要"农匠精神"、"农匠精神"塑造不够、宣传不力等方面阐述了提出"农匠精神"的必要性;分析了"农匠精神"正在被忽略的现状、"农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农业的现状及特殊性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下农业亟需弘扬"农匠精神"的观点,以期引起农业参与者对"农匠精神"的重视和践行。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个农民,为了混一口饭吃,告别了贫瘠的土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当他怯生生地走出广州火车站时,映入眼帘的是令他头晕目眩的车  相似文献   

16.
梅辛 《新农村》2006,(3):24-24
遗书教子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是一名刚正的廉吏。他年老方得子,但并不溺爱。当他病重时,要儿子亲手给他做馒头吃。儿子向厨师请教,好不容易学着做好馒头,郑板桥却已经没气了。他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道:“淌自己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相似文献   

17.
韩荣是个体户 ,攒积了一些钱 ,常有亲朋好友向他借 ,每当遇到此事 ,他很为难。如不借会得罪亲朋好友 ,如要借又怕借后不还生是非。那么借钱应注意什么呢?一是借贷要合法。出借人若明知借钱是为了赌博、走私、贩毒、诈骗等非法活动而借给别人 ,属非法借贷。非法借贷的出借人不但  相似文献   

18.
姜广媛 《油气储运》2007,(8):64-64,F0003
蚂蚱,学名蝗虫,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在山东省莱芜市把蚂蚱当美味佳肴,是饭店的一道特色菜。李富笃就以爱吃蚂蚱而出名.他逮蚂蚱吃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没空逮的时候就去买着吃,更多的时候还是自己去逮,但他发现逮蚂蚱的人越来越多,而蚂蚱却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19.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的内涵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匠陵、山区旱地面积比重大,复种程度高,是我国南方典型 旱作多熟农业区。  相似文献   

20.
正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扶贫状元,65岁高龄的他,依然奋斗在农业的最前线。他叫莫文珍,上千亩的果园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茁壮生长,正是对芒果的关怀备至,也令他收获了众人的爱戴和社会的赞扬。在芒果产业中,他是当之无愧的种植匠,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莫老"。莫老出生在百色出了名的贫困村——尚兴村,古稀年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