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是由霍乱沙门氏菌或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热性传染病.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猪肠道内,主要发生于2~4月龄仔猪,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与猪瘟、猪气喘病并发或继发,是一种较常见的传染病.常在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发生.寒冷、气候多变、阴雨连绵季节多见发生;有降低仔猪抵抗力的多种致病应激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2.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临床上以坏死性肠炎和持续性下痢及卡他性肺炎为特征,有时也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本病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成年猪较少见。  相似文献   

3.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是由霍乱沙门氏菌或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热性传染病。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猪肠道内,主要发生于2~4月龄仔猪,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与猪瘟、猪气喘病并发或继发,是一种较常见的传染病。常在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发生。寒冷、气候多变、阴雨连绵季节多见发生;有降低仔猪抵抗力的多种致病应激凶素存在。2011年1月,本乡某养猪场的80多头仔猪突然发生一种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热性传染病,本人接诊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解,初步诊断为仔猪副伤寒,现将治疗体会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临床上急性以败血症,慢性以大肠坏死性纤维性肠炎、顽固性下痢及肺炎为主。多发生于1~4月龄猪,20日龄以内及6月龄以上的猪不敏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气候寒冷多变时节和阴雨连绵季节发生最多。本病呈散发,如猪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当、保温不善、长途运输、寄生虫病、断奶过早、去势等恶劣因素均可诱发本病,也可呈地方流行性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在寒冷、阴雨潮湿、季节交替的天气易发,1~4月龄的仔猪最容易感染,临床上多表现为肠炎和败血症,病死率很高,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流行病学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带菌猪和患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人工授精或交配等也可发生感染。圈舍通风不良、  相似文献   

6.
<正> 1 怎样治好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病是由猪霍乱杆菌、猪副伤寒杆菌等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又叫猪沙门氏杆菌病。该病多发生在1~4月龄的仔猪,主要致病原因是仔猪营养不良(如母猪缺奶,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或饲养不当(如饲料变质猪舍潮湿,长途运输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潮湿、天气寒冷多见。  相似文献   

7.
<正> 1.发病特点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20日龄至4月龄的小猪,一般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无明显季节性。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仔猪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可经消化道感染。仔猪断奶过早,突然更换饲料,营养不当,长途运输,冷湿阴雨以及气温突变等,都可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 2.主要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由数天至数月不定,下痢为其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8.
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病在饲养管理设施及管理制度较差的猪场时有发生,严重的会引起仔猪大量死亡或成为僵猪,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梅雨潮湿及季节交替时多发,环境卫生条件差和营养不良都是诱因。作者根据多年的医疗实践对该猪场的发病情况进行深入总结,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1流行病学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该病病原比较复杂,常见的有魏氏梭菌B型和D型,大肠杆菌、肠道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等.流行特点呈季节性流行,主要危害2~8日龄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龄的羔羊发病最多,8日龄以上的较少患病.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有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一般产羔初期患病较少,产羔盛期发病较多,传染快.  相似文献   

10.
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伤寒又名猪沙门氏杆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属的猪霍乱杆菌、猪伤寒杆菌等所引起仔猪的一种条件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病,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世界各地都有。本病的病程和疗程比较长,愈后一般影响该猪的生长发育,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给公共卫生也带来较大的危害。本文将对猪副伤寒病进行综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病菌存在病猪和健康猪的肠道中,通过粪便污染环境、饲料及饮水,造成消化道感染。本病在猪群内发生后,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1病原沙门氏菌属是一大属血清学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2症状急性病例体温突然升高40℃左右,精神不振,不食。鼻端、耳和四肢末  相似文献   

12.
<正>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特别是2~4月龄的仔猪常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寒冷、季节交替时发病率高,是目前严重影响本县仔猪成活率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根据临床经验将该病的诊治技术介绍如下:1病因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气候多变、长途运输、寄生虫病、怀孕、分娩、断乳过早、去  相似文献   

13.
猪水肿病是由一种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仔猪急性散发性"肠毒血症",每年3~5月和9~12月流行严重,死亡率高.该病主要发生在1~3月龄的仔猪.  相似文献   

14.
仔猪下痢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严重疾病,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观察,本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严重是养猪业大敌.作者根据不同日龄和病因将猪下痢分为:一周龄以内仔猪发生的下痢;2~3周龄时发生的下痢;断奶期的下痢以及寄生虫引起的下痢和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并对各种下痢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措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猪轮状病毒病养猪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10~80日龄以内仔猪最易发生,其特征是引起食欲减退、腹泻、呕吐、严重脱水等,成年猪和种猪呈隐性感染,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病死率较高,常给养猪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猪轮状病毒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猪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猪发生以消化道机  相似文献   

16.
<正>近十几年来,一种以高温稽留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各种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程长者可达1个月以上,部分病猪皮肤无肉眼可见变化,部分病猪可见充血、瘀血症状。多种已知和未知的微生物都可以引起这种病状。因此,初步证明该病系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温和型猪瘟。1流行情况该病一年四季均呈散发或地方流行,主要发生在5~10月。该病流行以架子猪(15~50 kg)的发病率最高,哺育仔猪、母猪、肥猪较少发病。另一个特点是养殖大户饲养的猪未见发病。发病地区的猪,一般经过春季猪瘟预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原因春季沙门氏菌开始泛滥,会引起仔猪副伤寒。本病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猪,尤其多见于刚断奶的仔猪,一般散发,流行缓慢。如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或初乳中无母源抗体时,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或长途运输等,往往可并发或继发本病。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2005,(2):33-33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目前该病在我国普遍存在,发病数逐年升高,并可引起7~10日龄以内的仔猪近100%死亡,成为冬春季节一种危害严重的猪病。流行特点(1)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2)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染,对其它动物无易感性。(3)在猪群中传播迅速,数天内可传遍全场及周边猪场。(4)新疫区常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老疫区呈地方流行或间歇性地方流行,又称常在型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低,症状较轻。临床症状哺乳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急剧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并含凝乳块,气…  相似文献   

19.
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条件性传染病。2009年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猪舍较潮湿,天气时凉时热,猪的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仔猪副伤寒。预防仔猪副伤寒的措施是:加强猪的饲养管  相似文献   

20.
仔猪副伤寒又叫沙门氏杆菌病,本病是由G-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多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断奶小猪。当外界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当,断奶过早、寒冷潮湿、气候突变等,使猪的抵抗力降低,平时存在于健康猪体内的沙门氏杆菌乘机繁殖、毒力增强而导致小猪自体感染致病。1998年4月,阿拉尔市某猪场爆发了一种以低烧、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仔猪副伤寒。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4月份,我区气候变化反常,昼夜温差较大。初期只有少数猪只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