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陇南经济林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陇南经济林发展现状陇南是甘肃省经济林建设大区,独特的区域气候,不但适宜大规模发展经济林,而且能够生产出全省及全国有名的名优特新产品。多年来的开发,陇南经济林果建设已具规模。据统计:全市经济林果面积已发展到250万亩。其中,从1996年开始,新发展了100万亩,在全市农业人口中,人均已达1亩。有100万亩进入结果期,年产各类经济林果品10万吨,产值2.6亿元,全市人均100元。其中花椒已发展到85万亩,年产量0.5万吨,,产值8000万元;核桃已发展到135万亩,年产量11.2万吨,产值6亿元;苹果已发展到25万亩,年产量4万吨,产值3000万元;  相似文献   

2.
庆林 《甘肃林业》2006,(5):45-45
庆阳市高度重视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基地化建设、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开发的良好势头。今年以来,全市根据果品销售快、效益好、农民发展林果业积极性高的有利时机,继续把林果业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抓栽植,扩大规模。全市上半年栽植各类经济林17.46万亩,其中苹果7.88万亩,建办栽植示范点22处。  相似文献   

3.
张凡  于文军 《国土绿化》2008,(10):60-60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宁夏固原市将“两杏一果”等林业后续产业培育做为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目前,全市共有以杏树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04万亩,果品总产量47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8600万元。到2013年,全市计划新增经济林面积36万亩,总面积达到14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3亿公斤,总产值达到6亿元,使全市农民人均来自经济林的收入提高到4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姚伟强 《河北林业》2012,(11):23-24
近年来,石家庄市坚持把果品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实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果品面积达331万亩,年产量23亿公斤,均居全省前列;平山、辛集等6个县(市)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相似文献   

5.
新乡市太行山区经济林资源丰富,品种繁多,面积达167万hm2。1994年果品产量3200万kg,并具有一定的加工、贮藏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全面开发利用经济林资源,研究加工各种野味果汁、滋补性饮料,并利用其提取物等,将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林业》2009,(2):9-9
一是果品经济林产业渐成体系。土右旗从2003年的沿山区分散果树经济林0.1万亩发展到2008年标准化果园、旅游观光采摘果园总数达到14个,面积达3万亩。目前沟门镇已形成了一个以杏、葡萄、李、123果、沈农果产业为中心的交易市场,仅从事购销贩运、摆摊设点以及技术指导、采摘鲜果等的农民就已发展到近千人。  相似文献   

7.
范淑红 《中国林业》2013,(10):36-36
河北省承德县地属燕山地槽和内蒙古台背过渡带,是“中国凶光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之乡”和全国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全县苹果面积18.19万亩,其中,国光苹果达13.5万亩,占苹果总面积的74%,成为河北省“十大果品特色县”。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晋中市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面积广,是该市优势农产品之一。据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晋中市经济林总面积达162.96万亩,其中,核桃种植面积71.32万亩,占全市经济林总面积的43.7%。正常年产量达1440万公斤,总产值1.4亿元。  相似文献   

9.
云南有经济林树种200多种,现有经济林1385.8万亩,产值约6.88亿元。一些经济林木已建成基地。云南的经济林发展存在着资金短缺等六个问题。计划全省在巩固提高原有经济林基地的基础上,扩建1000万亩商品经济林基地,到2000年产值达12—15亿元。为此应采取品种改良等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铜川市近几年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突出抓好干杂果经济林建设,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干杂果经济林新格局。据调查,截止2002年底,全市发展干杂果经济林面积37万亩,树种主要以核桃、花椒、柿子等为主,其中已挂果面积9万亩,年产量413万公斤,年产值2972.3万元,销售总收入2351.1万元。2003年,全市各  相似文献   

11.
《河北林业》2012,(1):33-33
涿鹿县为国际公认的葡萄生产的黄金地带。到2011年,全县果树面积达106万亩,居全省第一位,年产果品29.1万吨,果品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涿鹿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中国杏扁之乡"、"中国葡萄之乡"。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经济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林产区之一。据统计,全省栽培、利用的经济林树种达一百多个,其中主栽品种30多个。目前,全省现有经济林面积(含散生林)1200万亩,其中油桐300多万亩,居全国第一位;杜仲61.44万亩,年产杜仲皮2000多吨,居全国第一位。此外,银杏、板栗、核桃、笋用竹、漆树等面积和产量均名列全国前茅。水果200多万亩(柑桔、梨、苹果、杨梅等),茶叶60多万亩,许多产品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地位。2002年全省经济林总产量42万吨,总产值(不含加工增值部分)达16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彰武县果品经济林建设上规模、提水平、增效益,加快"果品经济林示范带"建设的步伐,提出果品经济林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三效合一"为中心,按照发展县域经济、特色果品经济和建设果品经济林精品工程的要求,优化布局、适地适树,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步伐。对彰武县经济林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经济林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彰武县经济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承德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决定》,全市掀起了以干鲜果品为突破口的经济林发展热潮,全年完成栽果20万亩。今年,面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重要举措,作为民生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提升承德形象、建设多彩承德的重要支撑,年内发展100万亩经济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到2007年底,全省果树总面积2284万亩.全省果品总产量达1039万吨,果品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梨、桃、红枣、板栗、杏扁、柿子产量保持在全国第一位。全省有30个县(市)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有22个县(市)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有80多种果品入选奥运推荐果品。全省果品总产值达280亿元.果品集中产区依靠果品业人均收入1600元左右:果品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的农户150多万户,户均收入6000多元:靠果品业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的村达到2000多个。以“培育大基地,发展大产业”为目标.制定和出台了《河北省果品强省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6.
魏林 《陕西林业》2001,(5):18-19
近10年来,渭南市结合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五荒”地开发治理为中心,以完善政策为先导,以林业大户治理为主体,突出发展花椒、红枣、柿子、核桃等名特优经济林,加快产业化步伐,全市经济林面积达170多万亩,花椒、红枣、柿子、核桃四大经济林基地初具规模,产贮加销为主的产业化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建立起林业产业新格局。截止目前,已形成8千万株花椒、60万亩红枣、10万亩柿子、5万亩核桃基地。花椒已成为全市林业的一大优势,年产量近2000万公斤,总产值达3亿多元。其中韩城市花椒栽植已达4000万株,农民人均占有花椒100多株,椒农  相似文献   

17.
宁晋县是邢台市果品生产大县,以梨果产业为主,现有梨树面积20万亩,果品产量3.5亿公斤,占全市果品产量的46%。“十五”期间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该县组织广大果农换品种、调结构、创品牌、促增收,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先后被国家、省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河北省优质梨生产基地县”。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12月对昆明市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市以核桃、板栗、花椒、竹子、膏桐为代表的特色经济林种植总面积为9.98万hm2,2011年产值4.4亿元。阐述各类特色经济林的面积、产量和产值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各类特色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着的规划设计不当,栽培管理粗放,产业技术含量低,缺乏龙头企业支持等问题。藉此,提出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开展良种选育工作,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经济林产业是包括经济林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在内的一项重要产业 ,经济林产品主要指果品和木本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山东省是经济林产品生产大省 ,也是加工大省 ,经济林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加入WTO后 ,面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 ,经济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而这种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比较优势的竞争和品牌信誉的竞争。我省的经济林产品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并站稳脚跟 ,就必须按照世界贸易规则 ,加强对经济林产业的全方位研究与规划 ,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  相似文献   

20.
迁西县位于燕山南麓,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人口39万。林地面积达到1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2%。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全县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面积83万亩,林果专业村200多个,年果品总产量6000多万公斤,总产值9.5亿元,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2000多元,林果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迁西县通过大力发展林下旅游观光、绿色食品种植、林下产品采集和特色养殖等林下经济,走出一条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循环相生,"树上生‘金’、树下增‘银’"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2012年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4.1亿元,相当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