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选择健康无病、发育良好的12月龄左右新疆褐牛38头,根据称重记录经配对后分为高、低营养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组,在不同营养水平饲料中添加赐力健进行不同体重新疆褐牛生产性能和肉用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全期总增重高营养水平试验组比高营养水平对照组、低营养水平试验组、低营养水平对照组分别提高16.00、18.67、23.97 kg,且高营养水平试验组与低营养水平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育肥全期经济效益来看,高营养水平试验组最高达2 606.79元,比高营养水平对照组最低2 113.29元高出493.5元。  相似文献   

2.
武斌  胡成华  张国梁  赵玉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89-5892,5904
[目的]研究遗传基础、营养水平及其互作对杂交肉牛增重效果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4×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取4种不同遗传基础肉牛(夏洛来牛、德国黄牛、红安格斯牛和利木赞牛)分别与西杂母牛杂交的后代44头,饲喂2种不同营养水平日粮,试验期为140 d。[结果]在低营养水平下,安西杂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夏西杂牛(P〈0.05)。在高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白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夏西杂牛和德西杂牛(P〈0.01);在低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德西杂牛(P〈0.05)。在高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夏西杂牛(P〈0.05);安西杂牛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德西杂牛(P〈0.05);夏西杂牛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德西杂牛(P〈0.05)。在低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夏西杂牛和安西杂牛(P〈0.05);安西杂牛的尿素氮含量,高营养组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在低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安西杂牛(P〈0.01),显著高于夏西杂牛和德西杂牛(P〈0.05);低营养组利西杂牛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高营养组(P〈0.05)。[结论]杂交牛的日增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受遗传因素影响显著,白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受遗传和营养双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草原红牛、安格斯杂种牛(F1)作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中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安格斯杂种牛(F1)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高于草原红牛;草原红牛肉中氨基酸、脂肪酸、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安格斯杂种牛(F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营养水平对波杂羔羊产肉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营养水平对波杂羔羊产肉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断奶2~3月龄的波杂羔羊100只,将不同能量与蛋白组成5个处理,分析测定育肥40 d后波杂羔羊的体尺、屠宰指标、肉质性状、肌纤维直径和氨基酸含量等。结果显示:提高育肥强度(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后肉品的肉色、熟肉率和眼肌面积有显著或极显著改善,而pH值、失水率、剪切力和肌纤维直径则没有显著变化;中等(8.45 MJ/kg、9.55 MJ/kg、10.20 MJ/kg)和高等(10.58 MJ/kg、11.57 MJ/kg、13.23 MJ/kg)能量水平下,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均能显著提高羊肉中的氨基酸含量。表明提高育肥强度可以提高波杂羔羊的产肉性能,在一定的能量水平下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可以提高羊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不同营养水平下新疆褐牛增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生长发育正常、健康无病、12月龄新疆褐牛公牛60头,随机分为低营养水平试验组与高营养水平日粮对照组。研究在不同育肥阶段,营养水平条件对新疆褐牛日增重及饲养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肥全期,试验组的精料饲喂量及营养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在育肥前期,试验组的新疆褐牛日增重为1.00 kg,低于对照组0.14 kg,差异显著(P<0.05);在育肥中期,试验组新疆褐牛的日增重为0.63 kg,对照组的日增重为0.81 kg,差异极显著(P<0.01);在育肥后期,试验组新疆褐牛的日增重为0.68 kg,对照组新疆褐牛的日增重为0.49 kg,差异极显著(P<0.01)。从育肥全期经济效益来看,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日平均经济收益高4.35元/头。  相似文献   

6.
一、饲养 不同种类的育肥肉牛,在育肥期间所要求的营养水平不同。幼牛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增重的主要部分是肌肉、内脏和骨骼,所以育肥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就应该高些。成年牛增重的主要成分是脂肪,所以日粮中蛋白质含量相对可以低一些.而能量则应该高些。  相似文献   

7.
侯粲  杨曙明  周宇  李爽跃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347-5348,5353
[目的]探究不同营养水平对虹鳟肌肉组织学的影响。[方法]设计4种不同蛋白质水平(4种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15%、38.92%、37.69%和36.45%)的基础日粮,通过显微镜对组织切片的观察,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虹鳟肌肉组织学的影响。[结果]随着基础日粮中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虹鳟肌肉肌纤维密度减小、肌纤维直径增大。其中,高蛋白质水平组(粗蛋白含量40.15%)肌纤维密度最小,4周时为(426.59±6.41)n/mm2,8周时为(395.43±13.26)n/mm2,肌纤维直径最大,4周时达到(50.92±3.17)μm,8周时达到(54.82±6.22)μm;低蛋白质水平组(粗蛋白含量36.45%)肌纤维密度最大,而肌纤维直径最小,4周时分别为(617.76±7.02)n/mm2、(44.67±0.86)μm;8周时分别为(543.67±2.65)n/mm2、(48.31±3.41)μm。[结论]为虹鳟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生长期特种野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对18头(80±1)日龄特种野猪分别进行了高、中、低不同营养水平日粮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中营养水平组日增重为(356±43.55)g,高于高营养水平组和低营养水平组,且与低营养水平组差异显著(P<0.05);中营养水平组料重比为4.18±0.50,低于高营养水平组和低营养水平组,且与低营养水平组差异显著(P<0.05);高、中、低不同营养水平组胴体长、胴体重、日增重、屠宰率、瘦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等屠宰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秦川肉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及产肉性能等经济性状。【方法】选择健康的6月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秦川公牛、秦川阉牛、秦川母牛)、荷斯坦公牛、阉牛(分别简称为奶牛公牛、奶牛阉牛)和荷斯坦牛与秦川肉牛新品系杂交后代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奶秦杂公牛、奶秦杂阉牛、奶秦杂母牛)各5头,共8组,进行18个月的标准化育肥,测定7~24月龄的体质量,每隔90d测定1次,计算平均日增质量;至24月龄屠宰实验牛并进行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及各部位肉质量。【结果】各组试验牛在13~18月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荷斯坦牛生长发育速度较秦川肉牛和奶秦杂牛快。秦川肉牛的产肉性能明显优于荷斯坦牛,但与奶秦杂牛差异不显著。【结论】杂交改良牛既遗传了秦川肉牛优良肉质性能,也遗传了荷斯坦牛生长速度快的优点;秦川肉牛新品系已具备肉牛品种的基本特征;荷斯坦牛公犊经过育肥,也表现出良好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探讨晋南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分三个年龄段,三种营养水平进行育肥对比实验,综合考虑饲料报酬率,依据方差分析方法,确定晋南牛强度育肥的最佳月龄和最适营养水平为18月龄段高营养水平育肥。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锡林郭勒草原蒙古牛肌肉肉质特性,选择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全年放牧蒙古牛和西门塔尔牛各8头,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肌肉进行肉品质及矿物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1)蒙古牛肌肉中的肌肉红度a~*、黄度b~*、系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干物质、灰分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而失水率、pH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肉中亮度、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虽然高于西门塔尔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2)蒙古牛矿物质元素Ca、P、Cr、Cu、Fe、Mn、Zn、Se含量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Mg、K含量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虽然Mo含量蒙古牛高于西门塔尔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蒙古牛肌肉肉质特性比西门塔尔牛好,肉中所含矿物质大多比西门塔尔牛高,所以具有更好的食用、加工潜力。  相似文献   

12.
用皮埃蒙特牛的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改良西门塔尔杂种母牛和晋南母牛,杂交试验,以期为皮埃蒙特肉牛杂交改良利用、提高高档牛肉的生产,提供科学的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皮埃蒙特三元杂种公犊牛初生重、6月龄重、18月龄重分别是36.2 kg、182.3 kg和542.2 kg,育肥期12~18月龄平均日增重1079 g。屠宰率为61.4%,净肉率为52.3%,眼肌面积102 cm2。皮晋牛屠宰率为59%,净肉率50.4%,眼肌面积84 cm2。育肥屠宰试验结果表明,皮西杂组合杂交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生长发育及饲料报酬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6月龄夏西本、皮西本、利西本、西杂二代各 1 0头进行 36 5天育肥 ,研究不同杂交组合对肉牛生长发育及饲料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 ,1 8月龄各组试验牛体重分别达到 ( 5 2 9 5 0± 2 3 38)kg、( 5 82 2 5±2 9 2 5 )kg、( 5 35 6 3± 2 7 88)kg、( 5 0 4 0 0± 2 4 2 5 )kg,平均日增重以皮西本、利西本和夏西本较高 ,分别为 0 96kg、0 90kg和 0 83kg,皮西本、利西本与西杂二代 ( 0 77kg)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饲料报酬以皮西本较好 ,每公斤增重消耗精、粗饲料分别为 4 0 3kg和 5 98kg。 3个三元杂交组合体尺均大于对照组 (西杂二代 ) ,但各项体尺指数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4.
对全株玉米青贮混合日粮饲喂肉牛育肥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选择年龄、体质量和体况接近的安格斯(AG)、利木赞(LM)、西门塔尔(SM)与当地黄牛的杂交育成公牛共24头,按品种分为4组,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①参试牛头均日增体质量排序为:Ⅱ组、Ⅳ组〉Ⅲ组〉Ⅰ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②BPI均值排序为:Ⅳ组〉Ⅱ组〉Ⅲ组〉Ⅰ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BCS平均增长率(%)排序为:Ⅳ组〉Ⅲ组〉Ⅱ组〉Ⅰ组,且试验Ⅰ组与其余3组差异极显著(P≤0.01);③饲料报酬(耗料量/增质量)排序:Ⅲ组〉Ⅱ组〉Ⅳ组〉Ⅰ组;④参试牛头均纯收益、总投入占产出比及新增投入占产出比排序均为:Ⅲ组〉Ⅱ组〉Ⅳ组〉Ⅰ组。研究表明,在规模化肉牛生产中,应用推广全株玉米混合日粮饲喂技术,育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组和对照组选择黑黄一、二代,西黄一、二代及本地黄牛5个小组,每组5头,共50头进行去势肥育及屠宰试验。结果:日增重以试验组西黄二代最高,达748.5 g,其排列为西黄二代>西黄一代>黑黄二代>黑黄一代>当地黄牛。西黄二代、西黄一代比黑黄二代、黑黄一代和本地黄牛饲料报酬高。在对照组(群众一般饲养水平下),西黄一代、黑黄一代明显优于西黄二代、黑黄二代和本地黄牛。在肥育及屠宰试验中,试验组杂种牛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高于本地黄牛,肉成分中干物质、蛋白质、灰分优于本地黄牛。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热应激对内蒙古草原不同品种放牧肉牛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利用酶联免疫法对处于热应激状态下的不同品种放牧肉牛进行了血清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热应激状态,蒙古牛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P0.05),而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蒙古牛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P0.05);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的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有高于蒙古牛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试验牛之间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在热应激状态下,蒙古牛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较强,耐热应激能力强于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  相似文献   

17.
利用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对各组饲料营养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肉用群体高营养组能量和粗蛋白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高营养组粗脂肪和粗纤维消化率极显著低于低营养组(p0.01);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草原红牛(p0.01)。血液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肉用群体高营养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1);在低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1)。且各血液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在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肉用群体的平均日增重随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为父本,以新疆博州本地蒙古牛为母本,初生重西F1公犊比蒙古牛提高36.96%,母犊提高38.03%,断奶重公犊提高153.49%,母犊提高146.08%。同龄西F1屠宰率、净肉率比本地蒙古牛提高13.03%、18%。平均每头西F1牛可增肉135 kg,按每kg牛肉15元计算,增效2025元。细管冻精配种可降低成本120元。  相似文献   

19.
何光中  孙鹃  刘镜  杨红文  罗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99-11701
[目的]探讨弗莱维赫牛改良贵州本地黄牛的效果。[方法]以弗莱维赫牛为父本,分别与本地黄牛(♀)、西本杂(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杂交,测定其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泌乳性能,并与贵州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F1弗莱维赫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泌乳性能最优,F1弗莱维赫牛(♂)×本地黄牛(♀)杂交后代次之,本地黄牛最差。[结论]以弗莱维赫为父本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及生产三元杂交牛(弗×西×本),其后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能显著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吉林地方特色肉牛发情周期体内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国产特色肉牛繁殖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地区优质的草原红牛和延边黄牛,以及西门塔尔为试验对象,对发情周期内3个品种牛的血清与尿样中的孕酮、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素的变化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发情第21天已孕与未孕肉牛的孕酮和雌二醇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促黄体素含量在发情当天与其他天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检测肉牛发情早期血液中孕酮含量对发情鉴定及早期妊娠的诊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