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以α-生育酚含量水平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北丰9(高)和龙选1号(低)为试验材料,在大豆生殖生长期利用光照培养箱以三个温度处理(28~34℃、22~28℃、16~22℃),研究不同温度对大豆茎、叶、荚皮、籽粒维生素E含量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大豆茎中α-生育酚、γ-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降低(P0.01),叶片中α-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降低(P0.01),籽粒中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降低(P0.01),而籽粒中α-生育酚增加(P0.01)。中等温度(22~28℃)更有利于大豆荚皮中δ-生育酚和VE总含量积累,而低温(16~22℃)不利于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积累。高温条件能提高α-生育酚从叶、茎和荚皮向籽粒中转化运输率(P0.01),有利于大豆籽粒中α-生育酚含量积累。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4个单株年产油量较高油棕品种果肉中的维生素E含量,明确其与粗脂肪含量的相关性,为棕榈油品质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油棕品种(XJS30、SD60、SJ64和LS30)的新鲜果为试验材料,参考国家标准GB/T 2906—1982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果肉粗脂肪,参考国家标准GB 5009.82—2016提取果肉维生素E,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与组分,并结合测定的粗脂肪含量,通过线性回归(Y=a X+b,其中Y为维生素E含量,X为粗脂肪含量)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维生素E含量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高,维生素E的平均回收率高达98.93%;4个油棕品种果肉中均含有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4种异构体,品种间的维生素E含量排序为SJ64(724.83 mg/kg)SD60(344.52 mg/kg)XJS30(215.46 mg/kg)LS30(159.13 mg/kg),变异范围为23.64%~44.16%;测定120份油棕果肉粗脂肪含量,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其与维生素E含量间的线性关系,证实油棕维生素E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在年产油量较高的4个油棕品种中,SJ64品种的果肉维生素E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均最高,且二者间呈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棕榈油品质改良及油棕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一种简单、高效、准确测定大豆维生素E的方法,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维生素E组分含量,对其提取条件和测定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维生素E组分含量提取和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大豆维生素E提取的最优条件为:大豆粉0.100 0 g,加入抗坏血酸0.125 g、70%乙醇提取液3 m L,超声提取20 min;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柱温35℃,检测波长295 nm,流速1.0 m L/min;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的线性范围均良好,R2均大于0.999 7,回收率范围为96.9%~101.2%。研究改进的检测方法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灵敏度均较好,可为改进大豆中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维生素E代谢深入研究,人们已经基本弄清维生素E的合成途径.在植物不同组织维生素E的含量和组成各异.维生素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人类和动物维持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维生素E因其抗氧化性能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而与预防多种疾病以及抗衰老有关;维生素E还能抑制油脂的自动氧化和酸败,延长食用植物油贮存期.维生素E的活性和抗氧化性与其组成和含量相关.对维生素E的基因工程研究主要从改变总量和各成分比重入手,通过单点和多点调控调节代谢,改变油料作物维生素E的组成.综述了维生素E合成代谢途径以及当今利用基因工程改变维生素E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对0~3周龄AA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血清α-生育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0只1日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21d.【结果】3组肉仔鸡间生产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试鸡日龄增大,肉仔鸡血清α-生育酚含量下降.第7天时,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和对照组2肉仔鸡的血清GSH-Px活性和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肝脏T-SOD活性对照组2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第14天时,肝脏GSH-Px和SOD活性对照组2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第21天时,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和对照组2肉仔鸡血清α-生育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肝脏MDA含量对照组1肉仔鸡显著高于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P0.05);肝脏GSH-Px活性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肝脏T-SOD活性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和对照组2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能够提高肉仔鸡血清中α-生育酚含量,改善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甘肃产不同颜色的番茄在加工过程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紊和维生素E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对番茄酱、番茄汁在不同加热时间取样,所得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检测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并分别总结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湿基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含量增加,干基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增减主要受番茄生长环境的影响,加工过程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较小。与番茄红素不同,β-胡萝卜素异构体的含量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维生素E的含量在瞬时灭菌时显著增加。另外,维生素E含量的增加并不是由种子中的维生素E释放引起的,因为番茄籽中γ-生育酚含量甚高,维生素E的含量只占番茄中维生素E总量的2%。  相似文献   

7.
油茶籽成熟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福建省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闽48"在成熟过程中油茶籽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油茶籽的含油量逐渐增加;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角鲨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大时含量达到306.6μg.g-1;油茶籽中的维生素E主要为α-生育酚,在成熟过程中,α-生育酚的含量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加,增加到最大值后开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E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代谢作用和抗氧化功能。绿色植物是人类和动物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维生素E的生物合成途径,参与维生素E生物合成的牻牛儿基牻牛儿基二磷酸还原酶、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尿黑酸植基转移酶、2-甲基-6-植基苯醌甲基转移酶、生育酚环化酶、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植醇激酶等相关酶基因克隆及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和测定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含量,确定一种简单准确测定维生素E异构体含量的方法。样品经前处理后,用ZorbaxNH2柱分离,以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洗脱,在波长292nm处进行检测,采用外标法对七种维生素E异构体:α-生育酚、α-生育三烯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γ-生育三烯酚、δ-生育酚和δ-生育三烯酚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3~0.9998),精密度高,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加样回收率在97.0%~102.1%,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不同样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 E又称生育酚,包括生育酚 (α、β、γ、δ型 )和生育三烯酚 (α、β、γ、δ型 ),其中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目前维生素 E的商品有 D-生育酚或 DL-生育酚及稳定性较高的 d-醋酸生育酚,本文就维生素 E对家禽的抗热应激的作用和维生素 E与鸡免疫功能关系作一阐述。 1维生素 E对家禽抗热应激的影响 1. 1什么是热应激 “应激”一词本源自英文“ Stress”,早在 1936年加拿大病理学家 Selye博士提出并定义为: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样性应答反应的总和,这些非常刺激可指温度变化、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11.
马青  桑亮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584-6586
详细介绍了维生素E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并且深入分析了不同基因所编码的蛋白酶。通过基因工程改良技术,可以改良油料作物种子维生素E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粗榧种子为试材,分析不同浓度的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对常用食用油(核桃油、大豆油和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并与维生素E抗氧化性进行比较,探究粗榧种子油脂的抗氧化性,并通过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测定粗榧种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脂溶性维生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粗榧种子出油率达31.45%,高于大豆等油料作物;3种食用植物油在16d内的抗氧化效果均随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而粗榧种子油的过氧化值几乎没有变化;在核桃油中进行粗榧种子油脂和维生素E抗氧化性比较发现,粗榧种子油抗氧化性明显高于维生素E。此外,GC分析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质量分数最高,达24.31%,其次是质量分数不等的硬脂酸(12.74%)、珠光脂酸(8.18%)、十五烷酸(7.69%)等脂肪酸;HPLC检测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脂中维生素E质量分数为9.73mg/kg,维生素A质量分数为0.63mg/kg。可见,粗榧是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的良好来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改进抗氧化手段,免除复杂装置,确保试样免受氧化破坏,同时,因作物种类而异相应缩短提取时间两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C存在能够代替氮气抗氧化,并且不同的作物由于维生素E含量不同,又有着不同的适宜抽提时间。  相似文献   

14.
大麦虫是一种高含油的新型资源昆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大麦虫幼虫体内维生素E的含量,并对其随日龄、体重、体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麦虫幼虫含有丰富的α 维生素E和少量的δ、β、γ 维生素E,α 维生素E的变幅在168.64~264.57 mg/kg之间。在45~87日龄期间,大麦虫幼虫的日龄、体重、体长三者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R2≥0.964,P<0.01)。α 维生素E含量与这三项指标有极显著的二项式曲线相关,其与体长相关性最高(R2=0.640,P<0.01),当体长达5.1 cm时,幼虫体内α 维生素E含量最高,是生产高维生素E产品结束养殖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5.
植物基因工程的商品化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改良粮油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等品种并进行商品化应用的成就。内容涉及植物的抗病虫性改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花卉的花色创新;以转基因植物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疫苗和保健营养物;以及改造植物使之成为新型的工业原料作物,生产高附加值的脂肪、淀粉、无污染塑料原料等。还讨论了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知识产权与基因工程商品化发展的关系、基因工程技术自身的完善等问题,并对21世纪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邵平  姜绍通  李岩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570-2576
【目的】菜籽油脱臭馏出物是天然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从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获得较高纯度的天然维生素E。【方法】采用分子蒸馏和脂肪酶催化浓缩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在分子蒸馏预处理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脂肪酶催化反应生成的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数学模型。【结果】当20g反应原料,反应温度37℃,初始加入水量11.77 ml,加入酶量30.78 U,水解时间16 h,在后续反应中单次加入甲醇量1.32 ml和脂肪酶15 U, 共加3次,总反应时间40 h,多次分子蒸馏后维生素E的纯度达到25%。【结论】分子蒸馏耦合脂肪酶催化浓缩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其工业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辽宁小麦种植方式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辽宁省以小麦为前茬的麦复粮油菜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80:80、80:100、80:120的米麦间复套种成为主要的种植方式。为了争取农时并获得全年增产,应改革播种技术,解决间复套种与农业机械的配合问题。今后还应加强复种技术的研究,加强中早熟作物品种的选育工作,以解决辽宁省麦粮复种下茬作物产量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木瓜、火棘和麦冬籽油脂肪酸组成与维生素E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3种中药材籽油的开发利用价值,对用索氏法提取的木瓜、火棘和麦冬等3种中药材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和维生素E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比较了索氏法与玲浸法提取麦冬籽油成分效率差异.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及软脂酸,几乎不含亚麻酸;维生素E则以火棘中含量最高,达300mg/100g(油),麦冬籽油很低,仅0.18mg/100g(种子);索氏法与冷浸法提取麦冬籽油不仅提油效率有明显差异,而且油中的维生素E及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尤其是软脂酸)也明显受到不同提取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Hefeng 25 variety with low vitamin E cont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Bayfield variety with high vitamin E content in Canada were crossed.A total of 144 F_(2:7)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were used as materials.The genetic linkage mapping of soybean vitamin E was constructed.Soybean varieties were marker-assisted selected in the interval of refin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s).QTLs were identified in α-,γ-,δ-and the total tocopherol contents of soybean seeds.Fine QTLs of soybean vitamin E content were identified in the interval between Sat_239 and Satt022 on N linkage group.It was valuable to narrow the interval by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There were seven major QTLs of vitamin E content in soybean.MAS related to vitamin E content in soybea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intervals between Sat_239 and Satt022.Considering all the kinds of agronomic traits,six strains with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of vitamin E were chosen,numbered 4,54,104,114,122 and 135.  相似文献   

20.
试述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06-1607,1642
对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选择布料作物、油料作物和嗜食作用3类代表性经济作物做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农业经济在经济作物的刺激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