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人工湿地处理赣南新农村生活污水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述了赣南新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认为人工湿地用作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投资少等特点,很适合赣南新农村的发展要求、环保条件和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测定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与潜流人工湿地(SFCW)中基质、介质填料、植物在污水处理中所截留的磷含量,分析湿地各组成部分对磷的吸收作用,并对各组成部分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进一步明确了W—SFCW和SFCW对磷的净化机理,从而为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W—SFCW对TP的去除率比SFCW高。两种湿地系统中土壤和湿地植物截流吸附了较多的磷,石头填料对污水中的磷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中,湿地植物芦苇比美人蕉对污水中磷的吸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大学园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工艺及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述了大学园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工艺和系统设计问题。通过浮动生物床预处理和潜流湿地或地下毛管渗滤系统的深度处理,可将校园污水转换成为再生水利用,该处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所引起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找到适合在农村地区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稳定塘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3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并对各工艺的类型、特点、适用条件和改进情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人工湿地治理太湖流域小城镇生活污水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阐述了人工湿地系统概念及其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所具有的投资少,能耗等优点;根据太湖流域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人工湿地处理该流域地区小城镇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文婷  王德建  纪荣平 《土壤》2010,42(3):485-491
研究了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系统(anaerobic tank-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rm,AT-SFCW)对江苏省常熟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探讨了该系统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厌氧池部分与湿地部分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硝氮(NO3--N)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4.3%、42.7%、73.9%、45.6%、37.5%,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6.9、5.2、0.1、3.3、1.4 mg/L,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类标准(GB18918-2002)。系统中厌氧池部分对CODcr、TN、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7.4%、6.7%、57.7%。TP经厌氧池后有较明显的上升,升高率达到15.3%。系统中湿地部分对TP、NH3-N、TN、CODcr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去除率分别达到89.2%、44.5%、36.0%、26.9%。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建设运行成本低廉,维护管理方便,适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以江阴市陆桥湿地系统为例,采用生态-生化组合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生态-生化组合湿地的运行情况和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化-生态优化组合工艺达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物需氧量(BOD5)、固体悬浮物(S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87%、80.70%、67.73%、77.24%、60.98%、92.64%。但该湿地系统对氮、磷和SS的净化能力仍有一定的波动性,在冬季尤为突出。研究结果为后期生态-生化组合湿地工艺和管理的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为生态-生化组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推广和示范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将强化混凝引入到垂直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从而提高了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试验证明,该预处理装置的设置降低了湿地负荷,提高了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率,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改良后的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污染物净化具有良好效果,且运行成本低,适用于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资金紧张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采用厌氧消化技术与兼性生物过滤、人工湿地等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很适合在难以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本文对该技术的特点、设计参数等进行介绍,并列举了一个具体的运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人工湿地中溶解氧浓度不足的问题,采用自动增氧型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进行了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增氧型湿地内的DO浓度比非增氧型人工湿地高0.3 mg.L-1左右,TN、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7.41%、69.04%,比非增氧型湿地高14.57%、19.79%,但TP去除率与非增氧型湿地差异不显著。说明自动增氧措施对于增加人工湿地中的DO浓度,提高脱氮效率是有效的,但对于除磷效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卫红  覃建雄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160-161,164
在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的同时,景区内天然河流的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影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构造及对生活污水中悬浮物质、有机物、氮、磷等去除机理的研究,表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处理景区生活污水新技术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又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维护方便、管理简单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已建污水处理工程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组合模式的处理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正常运行情况下,该处理模式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在28%~90%之间,平均为66%;氨氮的去除率在7%~66%之间,平均34%;总磷的去除率在5%~84%之间,平均42%;90%以上出水水质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厌氧池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率基本与后段的人工湿地持平;入水污染物负荷量与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具有投资分散、易于建造、不专门占用土地、运行不耗能和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等特点,已在全国不少地区得到推广应用,获得较为满意的卫生效果和良好的环保效果,是现今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分散处理中小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有效途径,必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但该工程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仍遇到很多制约因素和障碍。本文从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的技术特点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对影响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的分析研究,提出几点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复合人工湿地运行2 a净化水禽污水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构建表流与潜流湿地相结合的复合人工湿地来处理水禽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研究了运行2年的复合人工湿地对化学需氧量(CODcr)、总悬浮物(TSS)、全氮(TN)和全磷(TP)的去除作用.研究表明,复合人工湿地对CODcr、TSS、TN和TP的2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64%、72.64%、31.69%和52.67%:对污染物CODcr、TSS、TN、TP 的去除效果随复合人工湿地运行时间变化而有所差异.在表流湿地中,夏季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要优于秋季,秋季潜流湿地和复合人工湿地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优于夏季.在对TSS的平均去除率,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复合人工湿地都表现为秋季优于夏季.表流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夏季显著优于秋季.在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中,表流湿地和复合人工湿地都表现为秋季优于夏季,而潜流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表现为秋季低于夏季.通过对进出水中的TP、TN、TSS和CODcr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除复合人工湿地和表流湿地区TSS的进水质量浓度与出水质量浓度无明显相关性外,其他复合人工湿地不同构建类型进出水的CODcr、TN、TP质量浓度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该研究可为我国北方地区应用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活污水往往不能纳入城市管网,且呈分散、难以收集、大多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现状特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经成为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实施科学、合理、实用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模式事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文章在大量工程实践基础上,总结了农村生活污水特点,提出独特的雨污分流方法,比较了多种末端治污模式,特别推荐了...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沙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r6+(0、10、20、40 mg.L-1)对风车草湿地和薏米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影响及铬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COD的去除率在苗期随铬浓度增大而逐渐升高,其余时期在20、40 mg.L-1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除了花期风车草湿地外);随铬处理浓度的增大,风车草湿地对TN的去除率变化不明显,薏米湿地对TN的去除率则受到抑制作用(除了花期10 mg.L-1外);这两种湿地对生活污水中铬的净化效果较好,仅在40 mg.L-1处理的风车草湿地出水中检测出铬。(2)10 mg.L-1铬促进风车草和薏米的生物量增大,较高浓度铬(20、40 mg.L-1)则抑制。(3)基质细沙及植物根系对污水中铬具有较好的吸附及积累作用,铬含量在细沙及植物中均随铬浓度增大而显著升高,其中两种植物对铬的积累量都表现为地下部显著大于地上部,表明风车草和薏米的根部中铬较难转移到其地上部。  相似文献   

17.
为对滇池流域重污染河流的治理探究出一套有效、实用污水处理方案,该试验通过中试规模的生态塘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塘2复合系统,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3 d,2 d,1 d)条件下对昆明市新运粮河水中氮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生态塘1和生态塘2对河水中氮的处理都能保持良好的效果,且稳定性高,抗负荷能力强,总体上要优于人工湿地。其中,生态塘1在高负荷条件下的除氮效果最好,起到了蓄洪池、沉淀池等综合作用;生态塘2的处理效果表现稳定,保证了最终出水的水质,起到了生态塘和景观池的双重功效,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和景观效益;人工湿地对氮的处理效果较差,抗负荷能力较弱。在HRT为3 d、2 d和1 d条件下,复合系统对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39.39%、25.26%、19.62%,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51.98%、29.14%、21.18%;对TN的处理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对NH3-N的处理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二级排放标准;1 d宜作为复合系统运行的最佳HRT参数。生态塘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塘2复合系统对城市河水中氮的处理效果显著,可选择作为有效治理滇池流域重污染河流的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温室内,分别以炉渣、沸石和土壤为湿地基质,水芹(Oenanthe javanica)、黑麦草(Lolium mut-liflorum)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植被构建了模拟人工湿地和无基质的浮床植物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比较研究了不同污水净化系统去除氮、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较低氮、磷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为6 d的条件下,炉渣、沸石和土壤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全氮(TN)、NH4+-N和全磷(TP)均表现出很好的净化效果,平均去除率均在91.0%以上;对NO3--N的去除率较低,为58.0%~85.5%。浮床系统因承受较高的负荷,对TN、NH4+-N、NO3--N和TP的去除率均明显低于各基质湿地。而从污染负荷的去除率来看,土壤基质湿地对TN、NH4+-N、NO3--N和TP的负荷去除率低于炉渣和沸石基质湿地;浮床各系统NO3--N负荷去除率的负增加使TN的负荷去除率降低,但其NH4+-N的负荷去除率均高于各湿地系统;浮床水芹和黑麦草系统的TP负荷去除率也高于各湿地系统。植物种类不同,其吸收N、P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以黑麦草为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浮床系统,植物的吸收作用是各系统去氮除磷的主要机制;水芹和香根草吸收的氮、磷总量在人工湿地中远小于黑麦草,其吸收作用仅是各湿地系统去除氮、磷的一个途径;而水芹和香根草对磷的吸收则是浮床系统除磷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华北某市开发区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中试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处理环卫河景观水体的效果.在4个多月的连续运行期中,对COD,TN和TP等指标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W-SFCW对化学需氧量(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2.45%,43.35%和39.24%,其中TN和TP的平均出水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标准.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了春、夏、秋3个季节下W-SFCW处理景观水体的效果,发现季节的变化对TN和COD的去除影响显著,对TP的去除影响不明显.提出了保障W-SFCW稳定运行的措施,为W-SFCW在修复景观水体水质上的应用以及实际工程中的维护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植物浮岛湿地处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效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探讨植物浮岛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选用女贞、小叶女贞、红冬青和蕙兰4种陆生植物,构建植物浮岛湿地,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自然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6 d,COD、氨氮、总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65%、60%和70%;而在间歇增氧条件下,可使COD、氨氮和浊度去除率提高至80%以上,水力停留时间缩短至5 d。动力学分析表明,间歇增氧植物浮岛系统中COD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其中,女贞的反应速率常数k为-0.591,蕙兰的反应速率常数k为-0.978。氨氮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女贞和蕙兰对氨氮的降解速率分别为46.32 mg/d和43.76 mg/d。在间歇增氧植物浮岛湿地中,植物根系及其表面生物膜对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示范工程1 a多连续运行表明,人工植物浮岛湿地一年四季对农村生活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指标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B排放要求。该研究对于指导江南(太湖)及类似地区采用植物浮岛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