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槐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是我省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目前,刺槐良种的繁殖推广主要以根段育苗为主,这种育苗方法繁殖系数高,简便易行,但刺槐根段萌芽出土较迟(一般在埋播后35-45天).幼苗出土前圃地杂草不易控制,人工除草容易触动种根,  相似文献   

2.
刺槐速生,适应性强,在我国栽培范围很广,是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可在山地、丘陵、平原栽植,主要用于营造用材林、水土保持林、薪炭林、饲料林和庭园绿化。因此各地在大力发展刺槐育苗。盱眙县从山东地区引进了良种刺槐,通过2年的细根段塑料大棚营养袋育苗实验,总结了一些经验:1)用细根段塑料大棚营养袋培育良种刺槐苗木方法,能快速繁殖无性系良种壮苗,成本低,效果显著;2)引进的4个无性系良种刺槐,均高于该县对照刺槐,其中鲁刺-10尤为突出;3)该方法中,幼苗期关键问题是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刺槐林分在山地条仵下萌芽、根蘖更新特性和更新效果。刺槐萌芽和根蘖形成的第1代和第2代萌生林的生产力不低于实生林。刺槐的根蘖受其侧根粗度。所在土层深度等的影响,刺槐具有很强的萌生能力,与其相毗邻的松、栎类林分极易被演替。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药乡林场经营刺槐林已有60余年的历史,已利用种子、萌芽和根蘖等不同方式培育了三代刺槐林。现有刺槐纯林及各类混交林480hm~2。该场位于鲁中山地,海拔650~850m,山体坡度20°~35°,土壤为山地棕壤,pH 值6~6.5,土层厚35~70cm,年降水量900mm 左右,年平均气温10.5℃,气候及土壤条件均适于刺槐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刺槐林的天然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槐种子天然更新是困难的,天然更新的主要方式是根蘖更新和萌芽更新。根蘖更新能形成优良的刺槐林分。  相似文献   

6.
首先通过进行无刺桅杆刺槐繁殖与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无刺桅杆刺槐结实率极低;它的嫁接亲和性比较好;根插繁殖试验结果证明,1.1~1.4cm长的根穗萌芽率最高。其次,通过研究无刺刺槐的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得出,各种无刺刺槐的快繁生长情况有明显差异,其中以朝鲜无刺刺槐生长状况最好;不同品种无刺刺槐的再生率与其快繁有较大的联系,凡是快繁效率高的材料其再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光叶楮根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叶楮根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根段长度与根段直径对根萌苗的数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综合根萌苗繁殖系数、生根率和月平均生长量3方面结果,认为长度为35 cm,直径1.5 cm的根段作为根繁材料最为适合。埋根方式以浅层平埋为宜。光叶楮根萌苗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根萌芽形成期,萌苗生长期;母根上新生吸收根生长期;幼苗新根生长期。  相似文献   

8.
对刺槐根瘤形成过程中传递细胞的功能作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接种根瘤菌的刺槐幼苗其鲜重、干重均高于同期培养的未接菌的刺槐苗。接菌刺槐幼苗的含水率也略高于同期未接菌的刺槐幼苗,但差异不显著。作元素分析,同一时期接种根瘤菌的刺槐幼苗根段磷、钾、镁、铁、锰、锌各元素含量均高于未接菌的对照刺槐苗。  相似文献   

9.
根据辽西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工刺槐林生长情况,通过采用留伐根,刨伐根,刨伐根并犁沟三种萌芽更新方法试验,分析了不同更新方法更新后萌生株数和生长情况,提出了刨伐根和刨伐根并犁沟两种较为理想的更新方法和适用范围,人工刺槐林萌芽更新采用刨伐根和刨伐根并犁沟方法更新后不仅萌生株数多,而且分布均匀,更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环城刺槐林更新空间布局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伐根径、萌发数、萌枝高、萌枝粗、伐根萌芽生长量、萌生幼树生长量、以伐桩为中心3m范围内根蘖幼树量等为指标,进行了连续3a的定点观测。通过对伐根萌芽更新幼树状况、根蘖更新幼树状况、萌芽分布格局的研究分析,探明了环城刺槐林伐后更新空间布局规律,提出了两个更新幼树数量模型:伐根萌芽更新幼树总量模型,即Y=N(4.6667+1.1667X);林分空间内大量伐根更新幼树数量模型即Y=N(74.6667+1.1667X)。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盖方式对刺槐直播造林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山东石质山地直播造林有较高的出苗率和成活率,我们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刺槐直播造林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有效地增加了土壤各层温度;提高了0~30cm土壤的水分含量,给刺槐生长造就了良好的水分环境;提高了出苗率和苗高,确保了干旱土地上幼苗发芽出土,且苗全苗壮。覆草的各层地温比露地的低,但温度相对稳定,变幅小;提高了0~20cm土壤的水分含量;覆草的出苗率虽然较露地的低,但苗高比露地的高,可以晚些去草,以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不同水分生态区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生长在陕西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长武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地刺槐细根分布差异较大,安塞县刺槐细根平均分布深度为250 cm,长武为200 cm;安塞阴、阳坡立地上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分别是长武的5.06和8.29倍.无论是在阴坡还是阳坡立地上,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均在土壤表层0~20 cm处达到最大值,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长武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峰值出现在较深的土层,阴、阳坡均在60 cm左右.安塞刺槐细根约80%分布于0~150 cm土层中,长武集中在0~100 cm土层.此外,两地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值阴坡大于阳坡.水分条件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模型S=AhB(C Dh Eh2 Fh3)可以较好地拟合两地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安塞县不同立地的拟合决定系数R2均在0.94以上,长武县在0.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采用生长季内连续钻取土芯法进行根系调查取样,研究刺槐细根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存在显著差异。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大于东南坡,分别为东南坡的1.58倍(4月)、1.86倍(7月)和1.24倍(10月)。同时,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累积细根面积都表现出10月>4月>7月的动态变化。东南坡与西北坡刺槐细根面积在各土层所占比例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同坡向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无论在东南坡还是西北坡4月和10月约70%的细根分布在0~150cm土层,30%分布在160~250cm土层。7月约80%的细根分布在0~150cm土层,20%分布在160~250cm土层。不同月份间,刺槐细根面积在0~40cm土层所占比例变动较大,而40~150cm土层变动较小。刺槐细根面积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与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山地不同起源刺槐林生长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为刺槐萌芽和根蘖更新提供依据,在泰山北坡用标准地和标准木法,调查了两种起源刺槐林的生长。本文分析了调查结果,说明刺槐第一代萌生林生长量明显大于实生林;两种起源的林分中,30年生林木均有基部心腐现象,心腐率10%左右,萌生林稍高于实生林;在山地中层土条件下,培养刺槐中小径材,两种起源的林分均以30—35年主伐更新为宜。  相似文献   

15.
芽苗移植选优试验表明,樟树有优于刺槐、杜英等阔叶树种的特性。樟村芽苗属子开留土型幼苗,长到高2cm以上,在每年的4~6月份还能带籽移植,留土的胚乳及子叶在芽苗移植后,还能长时间供给幼苗萌发的养分,不打荫棚进行全光移植,成苗率也在85%左右。而杜英、刺槐属子叶出土型幼苗,在打荫棚的情况下,杜英能达到樟树全光移植的成苗率,在不打荫棚情况下,杜英成苗率低至20%以下。刺槐介于樟树与杜英之间。推广类似樟树子叶留土型的芽苗育苗直至植苗造林,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插条长度对四倍体刺槐扦插成活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度为16~20cm的硬枝插条愈伤组织形成率、成活率均及幼苗生长量均高于10~15cm的插条;嫩枝扦插的实验结果和硬枝扦插结果一致,说明插条长度对四倍体刺槐扦插繁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刺槐幼苗对不同浓度NaCl的生理生化响应,为建立刺槐抗逆性生态生理指标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1年生刺槐幼苗为材料,施加不同浓度NaCl(0、50、100 mmol·L~(-1)),分析其生长、生理及水通道蛋白和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转录表达变化特征。[结果 ]在NaCl胁迫下,刺槐生长被抑制,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升高;根和叶中MDA含量、抗氧化酶(CAT、APX和GR)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NaCl胁迫改变了刺槐体内Na~+、K~+、Mg~(2+)的离子平衡状态,但是对Ca~(2+)的含量影响不显著。NaCl胁迫诱导了刺槐根中水通道蛋白基因(TIP1;1、PIP1;1和PIP2;1)、叶中水通道蛋白基因(TIP1;1和PIP1;1)及根和叶中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的转录表达。[结论 ]刺槐通过增加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合成并积累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及诱导相关基因转录表达,增强了盐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自七十年代开始对刺槐进行遗传改良,现已选出了一批优良无性系品种。但由于刺槐嫁接、硬枝扦插、插根育苗等无性繁殖技术操作麻烦、繁殖系数低,使这些优良品种难以迅速推广应用。为此,1985年以来,我们对刺槐细根段育苗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省工、省时、繁殖系数高、适宜不同立地条件区的刺槐快速繁殖法。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陕西省安塞县和半湿润气候区甘肃省泾川县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根样和土样,研究不同气候区刺槐细根表面积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林地土壤水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垂直分布深度、细根表面积数量和季节动态均有一定的差异。0~200cm和0~150cm土层分别为安塞和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的主要分布层,分别有86.5%和87.6%的细根表面积分布。2007年生长季内,泾川和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但6月份安塞与泾川刺槐的累积细根表面积差异不显著。与泾川刺槐细根表面积特征相比,安塞刺槐细根表面积表现为,减小单位土体内细根表面积数量,增大细根垂直分布深度,以维持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细根表面积总量。  相似文献   

20.
<正> 刺槐是材质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具有根系发达、萌蘖性强的特点。实践证明,对成熟刺槐林进行皆伐,采用萌芽更新特别是采用根蘖更新能达到很好的更新效果。1977和1978两年的冬季,在我场锦罗工队皆伐刺槐林486亩,次年春开始萌蘖,幼林当年郁闭。目前长势良好,3年生刺槐平均胸径7.1厘米,平均树高6.9米,每亩蓄积量2.0489立方米。现将有关技术问题介绍如下,仅供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