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壤胶体表面吸附态铜的解吸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与环境》2001,10(3):181-184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绿洲灌漠土对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是影响土壤系统中重金属的移动性和归宿的主要过程.本文使用序批实验方法、单步提取方法、连续提取方法等研究了干旱区绿洲灌漠土Cu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灌漠土对Cu的吸附等温线可很好地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灌漠土的Cu吸附可能受土壤理化综合因素影响,而不仅是某个土壤理化指标所控制;二次...  相似文献   

3.
模拟酸雨对太湖地区水稻土铜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湖地区三种典型的水稻土(黄泥土、白土、乌泥土)为例,利用模拟-培养试验,着重研究模拟酸雨对土壤的铜吸附解吸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淋溶土壤相比,经模拟酸雨淋溶的三种土壤对铜的吸附量有所增加,随着淋溶液pH的降低,增幅减小:易解吸态铜的解吸量则随淋溶液pH的降低而增大,模拟酸雨降低了土壤对重金融污染的缓冲能力;虽然黄泥土、乌泥土对铜的吸附量远大于白土,但模拟酸雨对乌泥土的吸附-解吸能力的影响速度也大于白土。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酰胺对磷素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丙烯酰胺(PAM)在农业上作为扰侵蚀剂、保水剂被广泛应用,但施用后对土壤养分保持和释放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向土壤(塿土)中添加不同比例(0.1%,0.2%,0.4%占土壤的比例)的PAM溶液,通过磷素等温吸附解吸试验,探讨了PAM对磷素在土壤中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原土样相比.土壤经PAM处理后抑制了土壤对磷的物理吸附,导致吸附量减小.最大吸附量(Xm)降低,而对磷素在土壤中的化学吸附影响较小.被吸附磷尤其是物理吸附磷的解吸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土壤对铜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  赵西梅  舒龙  陆兆华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5):128-131,230
用吸附平衡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对Cu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对比了农田和未利用地土壤吸附与解吸能力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着平衡液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吸附作用可用Langmuir,Temkin和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以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最佳。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出的两种土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 961mg/kg和3 521mg/kg,农田土壤对Cu2+的吸附能力强于未利用地土壤;土壤Cu2+的解吸量远远小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与农田土壤相比,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有滞后现象;农田土壤和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0.35%和0.15%~1.8%,农田土壤的解吸率明显低于未利用地土壤。综合分析认为,两种土壤吸附—解吸特征的差异与农田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从而在土壤胶体表面形成较多的吸附位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三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实验研究了三种不同水稻土磷等温吸附及解吸的情况,并对影响等温吸附特性的因素做了相关探讨。结果表明:三种水稻土磷吸附曲线与简单的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极为吻合,磷的解吸曲线与Langmuir等温方程也具备较好的吻合性。供试样品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显著影响土壤最大吸磷量,但对土壤磷的解吸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铜尾矿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与解吸,从铜陵尾矿库采取尾矿样本,以其作为吸附材料对KH2PO4配制的水溶液进行吸附,用比色法测定磷的平衡浓度,然后计算平衡吸附量和解吸量。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铜尾矿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过程;尾矿废弃物对水溶液中磷酸根的吸附量与尾矿样本中游离氧化铁、晶质氧化铁、有机络合铁含量以及烧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各种植物群落下A层尾矿对磷的吸附量低于C层,尾矿对水溶液中磷的平均最大吸附量超过0.85 mg.g-1,铜官山老尾矿库白茅群落下硬盘层对水溶液中磷的平均最大吸附量达到8.66 mg.g-1,被铜尾矿吸附的磷的平均解吸率低于5%。  相似文献   

9.
施磷对水稻土硅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水稻土中施磷 (P)对硅 (Si)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土壤中Si、P元素化学性质和结构相似 ,存在着竞争性吸附 ,施P降低了土壤中Si的吸附量 ,同时增加了土壤Si的解吸量 ,提高土壤Si的解吸率。表明P在降低土壤Si吸附量的同时 ,也由于降低了土壤对Si的吸附结合能 ,从而增加了Si的解吸量。P的存在对Si的吸咐具有一种外推作用。连续解吸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施硅对水稻土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研究了水稻土中施Si对P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土壤中Si、P存在着竞争性吸附 ,当Si施入土壤时 ,它必然占据一部分Si、P共用的吸附点位 ,降低了土壤中P的吸附量。施Si对P解吸量的影响比较复杂 ,在低P浓度 (10、20、30mg/kg)时 ,施Si增加了P的解吸量 ;在高磷浓度 (40mg/kg)时 ,施Si后P的解吸量变化不大 ,而P浓度为 50mg/kg时 ,P的解吸量随Si的施加呈下降趋势。表明Si减少P吸附量的同时 ,也由于降低了土壤对P的吸附结合能 ,而增加了易解吸P的含量。施Si明显的提高了土壤P的解吸率  相似文献   

11.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drying and wetting alternation (DWA) on ammonium fixation in manured loessial soil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Batch Equilibrium with varying concentration solutions of ammonium chloride.ammonium fixation time,and soil clay contents.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find out the pattern of ammonium fixation affected by the vary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ed a remarkable variation in ammonium fixation.Fixed ammonium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and treatments of DWA.The ammonium fixation in manured loessial soil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DWA.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肥条件下灰漠土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等温吸附与解吸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磷素含量水平的灰漠土耕层0~20 cm土壤磷素吸附与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不同Olsen-P水平的灰漠土土壤,随外源磷量的增加,磷的吸附量、解吸量及解吸率均逐渐增大,吸附率逐渐减小。土壤Olsen-P含量水平与土壤磷素吸附饱和度(DPS)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处理间比较,土壤最大吸附量(Xm)值为CK>NPK≈NPKM>PK≈NPKS、且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NPK处理的吸附常数(K)值与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值均极显著地大于CK、PK、NPKM和NPKS处理。该4个处理间比较:K值无显著差异,MBC值CK极显著大于PK和NPKS处理、CK与NPKM、PK与NPKS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秸秆的处理土壤易解吸磷(RDP)值极显著大于单施化肥的处理,释磷效果以化肥有机肥配施为最优。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条件下灰漠土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等温吸附与解吸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水平的灰漠土耕层0~ 20 cm土壤磷素吸附与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不同Olsen-P水平的灰漠土土壤,随外源磷量的增加,磷的吸附量、解吸量及解吸率均逐渐增大,吸附率逐渐减小.土壤Olsen-P含最水平与土壤磷素吸附饱和度(DPS)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处理间比较,土壤最大吸附量(Xm)值为CK> NPK≈NPKM> PK≈NPKS、且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NPK处理的吸附常数(K)值与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值均极显著地大于CK、PK、NPKM和NPKS处理.该4个处理间比较:K值无显著差异,MBC值CK极显著大于PK和NPKS处理、CK与NPKM、PK与NPKS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秸秆的处理土壤易解吸磷(RDP)值极显著大于单施化肥的处理,释磷效果以化肥有机肥配施为最优.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对铜、镉离子的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次平衡法对Cu2+、Cd2+在城市及城郊农田、林地、草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过程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Cu2+、Cd2+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Cu2+、Cd2+在农田土壤上的吸附量均高于林地和草地土壤。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lich两种等温吸附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 3种土壤对Cu2+的吸附过程运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好, 而对Cd2+的吸附过程运用Freunlich方程拟合效果更好。Cu2+在3种土壤的解吸量大小顺序为农田>林地>草地, Cd2+在3种土壤的解吸量大小顺序为农田>草地>林地。两种离子在3种土壤中的动态吸附是个快速反应的过程, 随时间延长, 吸附反应趋于平衡。运用双常数函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拟合重金属在土壤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Cu2+、Cd2+的吸附与土壤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CEC和pH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苏云金芽胞杆菌库斯塔克亚种(Btk)两种分子量不同的杀虫蛋白(65 kDa和130 kDa)在红壤胶体上的吸附、解吸和杀虫活性。Btk杀虫蛋白容易被红壤胶体吸附,0.5 h即达到吸附平衡,65 kDa蛋白的吸附速率高于130 kDa蛋白。两种Btk杀虫蛋白在0.1 mol L-1Tris缓冲液(pH 8)中的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R2>0.992),65 kDa蛋白的吸附量高于130 kDa蛋白。在10~50℃范围内,温度升高吸附量略有降低。pH 6~8范围内,吸附量随pH升高而下降。两种Bt蛋白在红壤胶体吸附前后对棉铃虫均具有杀虫活性,而且吸附后杀虫活性提高了2~5倍。解吸实验表明,Btk杀虫蛋白与红壤胶体结合比较牢固,吸附态65 kDa蛋白和130 kDa蛋白经3次去离子水解吸,总解吸率分别为37.2%和22.9%,经3次pH8的Tris缓冲液解吸,总解吸率分别为20.7%和14.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两种分子量的Bt蛋白在吸附前后结构没有明显变化。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吸附前后红壤胶体颗粒粒径未发生改变。吸附态Bt蛋白杀虫活性提高且不易被解吸,提示转Bt基因作物释放蛋白可能存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6.
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揭示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通过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解吸试验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3~5年、15~20年、25~30年的黄棕壤0~5cm和5~20cm土层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吸附量-解吸量曲线分别与Langmuir方程(R2为0.8728~0.8436)、二次函数方程拟合良好(R2为0.9545~0.9970);随蔬菜种植年限延长,表层土壤磷最大吸附量(Qm)、磷最大缓冲容量(MBC)明显降低,而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和解吸率明显提高;种植年限15~20年、25~30年土壤磷的解吸率明显高于3~5年土壤。对表征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主要因子如MBC及DPS等作相关分析发现,无定形铁铝含量的变化是影响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肥对白浆土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浆土在长期施肥条件下磷的吸附与解吸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白浆土磷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在低磷浓度下其吸磷能力较强,随着磷浓度的增大,吸磷能力减弱。在不同施肥处理中,CK处理的最大吸附量(Xm)最大,OM处理最小,各处理吸附常数(K)值变化较小,均在0.2左右,而Xm变化较大;不同施肥处理总的解吸趋势是一致的,即解吸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后逐步趋于平稳。施有机肥的处理土壤吸附磷能力降低,但解吸磷能力增强;长期不施肥土壤固磷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微塑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等特点,其易与环境中的典型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相互作用,改变这些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明确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吸附解吸作用过程和机制,对于明确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及毒性效应的相应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吸附解吸作用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微塑料性质(类型、形貌特征、表面官能团、极性、吸附位点、结晶度、老化程度)、污染物性质(表面官能团、疏水性、极性、浓度、形态等)以及环境因素(温度、pH、盐度、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微生物膜)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微塑料对典型污染物吸附解吸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吸附解吸主要受表面吸附、孔隙填充、络合作用以及疏水作用等的影响。微塑料对污染物的吸附动力学绝大部分符合动力学(准)二级模型,部分符合一级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Frendlich模型、Langmuir模型和Henry模型,部分符合线性模型和复合模型。未来应加强微塑料对一些新型污染物吸附解吸方面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微塑料与典型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和模型。希望为后续的微塑料吸附解吸典型污染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也为科学地认识微塑料的环境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壤硼的电化学特征及解吸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ffects of humus fractions (fulvic acid,brown humic acid and grey humic acid) on the leachability and transferring activity of five types of mineral-bound Hg were investigated.Under the acid leaching condition;fulvic acid could promote leachability and vertical transference of all the mineral-bound Hg.Brown humicacid could retard the leaching and trasferring processes of CaCO30-Hg,Fe2O3-Hg,MnO2-Hg and kaolinite Hg but not bentonite-Hg.Grey humic acid could greatly enhance residing ability of the mineral-bound Hg in the soil colum and restrain them from vertical transferring.The effect of humus on leachability and transferring activity on the mineral-bound Hg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ability to convert the mineral-bound Hg into orgainc-bound form and the transferbility of the latter in the soil colum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eral-bound Hg in speciation were the intern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d the extent and rat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humus.  相似文献   

20.
乙草胺对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以典型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不同浓度乙草胺对土壤脲酶活性和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草胺能显著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并在培养的第3~6 d达到最大抑制;利用模型 y=c/(1+bx)和y=c(1+ax)/(1+bx) 对不同浓度乙草胺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进行拟合,证明模型y=c/(1+bx)拟合效果较好,表明乙草胺除草剂对土壤脲酶的抑制作用为完全抑制,而脲酶ED50 为13.12~75.76 mg/kg;乙草胺的施入使土壤脲酶Vmax值降低,Km值则保持不变,属于典型的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