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
3.
头孢喹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头孢喹诺是动物专用的第 1个第 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其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对临床分离的各种 G 菌、G-菌的 MIC50 、MIC90 值均较小 ,而且对绿脓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其动力学特点优良 ,吸收快 ,达峰时间短 ,生物利用度较高 ,可以在肺、乳腺等组织达到较高的组织浓度 ;头孢喹诺毒性低 ,在动物的可食性组织中残留较少 ;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猪、牛的呼吸系统感染及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因此 ,在我国兽医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促进其在我国兽医临床上的合理应用、研制与开发 ,现对其抗菌活性、药动学、毒性及残留、临床应用等有关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动物专用头孢喹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喹诺是动物专用的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和强大的杀菌作用。其抗菌活性极强,对临床分离的各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MIC50、MIC90值均较小;其药动学特点优良,吸收快,达峰时间短,生物利用度较高,药时曲线下面积较大,表现分布容积也很大;头孢喹诺毒性低,在动物的可食用组织中残留较少,安全性较高。国外已将该药应用于猪、牛的呼吸系统感染及牛乳房炎的治疗。为指导头孢喹诺在我国兽医临床上的合理应用,现对其抗菌活性、药动学、残留及毒性、临床应用等最新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FQS312、FQS313、FQS314、FQS714对16株细菌的最小抑(杀)菌浓度,结果显示:FQS312、FQS313、FQS314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对乳房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MIC分别为1.68μg/ml、1.84μg/ml、2.71μg/ml,MBC分别为6.72μg/ml、6.56μg/ml、6.82μg/ml。 相似文献
6.
7.
8.
中草药对乳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金银花、连翘和蒲公英等12种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对乳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和MBC)。试验结果表明,金银花、连翘和蒲公英及其复方制剂对这4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对自制的硫酸头孢喹肟混悬剂进行质量检验和体外抑菌实验。按照筛选出的配方,应用分散法制备硫酸头孢喹肟混悬型制剂,检验混悬剂的质量并针对临床分离的奶牛乳房炎混合菌株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硫酸头孢喹肟混悬剂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体外抑菌实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十一种中草药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用试管两倍稀释法对4种畜禽常见病原菌测定了黄芩、大黄、蒲公英、连翘等11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11种药物对禽大肠杆菌O74、金苋色葡萄菌、猪大肠杆菌O138、猪莲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黄芩、大黄、蒲公英抗菌活性较强,干蟾抗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头孢噻呋钠对21种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头孢噻呋钠对21种畜禽常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为人工感染试验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国产头孢噻呋钠对猪链球菌、猪放线杆菌、猪鸡巴氏杆菌、猪鸡大肠杆菌、猪鸡沙门氏菌、鸡金葡菌、产气荚膜梭菌、肺炎克雷伯、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 0.5~0.06 μg/ml,对猪丹毒、奶牛乳房炎、链球菌、猪金葡菌、牛金葡菌的MIC 32~2 μg/ml,优于青霉素.对绿脓杆菌、、猪胃肠炎的MIC 64~125 μg/ml,高于青霉素. 相似文献
12.
19味解表药对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19味解表药对15个种属33种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合SPSS17.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及同种属菌株MIC50和MIC90的统计,比较分析6味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解表药体外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表明,苍耳子和蝉蜕体外对试验菌株无抑菌活性;桂枝、紫苏叶、荆芥、白芷、细辛、辛夷、藁本、牛蒡子、桑叶、葛根、北柴胡共11味解表药的总体抑菌活性较差;而香薷、麻黄、防风、薄荷、菊花、升麻6味药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其中以香薷的抑菌活性最强。麻黄、防风、薄荷、菊花和升麻5味药抑菌活性的强弱与菌株种属有关: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抑菌活性最强的为防风,其次为菊花,相对最差的为升麻、麻黄和薄荷;对于革兰氏阴性菌,5味药的总体抑菌活性都较差,相对以麻黄的抑菌活性强,其次为薄荷,再次为菊花和升麻,最差为防风。 相似文献
13.
黄芩等六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检测了本地常见清热型中草药黄芩、青葙子、五色梅、一点红、鸡蛋花、少花龙葵等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黄芩、一点红和鸡蛋花呈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在1/40~1/10之间;对少花龙葵呈中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为大于1/10;而对青葙子和五色梅不敏感。大肠杆菌K88对黄芩、一点红、鸡蛋花和少花龙葵都呈高度敏感,黄芩和鸡蛋花的最小抑菌浓度在1/20~1/10;一点红和少花龙葵大于1/10;对青葙子和五色梅不敏感。大肠杆菌26和大肠杆菌40除对黄芩呈高度敏感外,对其他5种中草药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用索氏回流法正交提取唐古特白刺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用黄酮类化合物最大吸光度(吸收波长510 nm)对提取物进行可见光谱检测,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以芦丁标准品做对照,对比选取最佳提取工艺;并对两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最小抑制浓度(MIC)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的不同对唐古特白刺中黄酮的提取均有影响。其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5%、乙醇体积250 mL(唐古特白刺10.0 g)、回流时间1 h、超声功率70%、超声时间40 min;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35 mg/mL和0.50 mg/mL。 相似文献
15.
16.
中药单味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探讨了黄连、五倍子、大黄、诃子等中药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6种中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黄连、诃子、大黄的水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7.81 mg/mL、15,63 mg/mL、31.25 mg/mL、62.50 mg/mL.五倍子作为主药,分别与诃子、黄连、大黄接一定比例组成的复方的MIC分别为3.906 mg/mL、7.813 mg/mL、15.625 mg/mL.通过对筛选的复方与市场上销售的3种成品复方的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发现本实验室筛选的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6株乳酸菌体外抑菌实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室或临床实践研究表明 ,乳酸菌对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腹泻等疾病有保护预防性作用 [1,2 ,3 ,4 ] 。乳酸菌代谢后产物对致病菌的拮抗作用及竞争排斥作用被认为是产生上述功能的主要因素。乳酸菌拮抗作用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1 )乳酸菌产生过氧化氢 ,对病原菌有抑菌作用[5] 。( 2 )乳酸菌产酸 ,如乙酸、丙酸、乳酸等 ,酸对有害菌起生长抑制作用 [6,7]。 ( 3)乳酸菌产抗生素或细菌素类物质 ,对有害菌有杀菌作用 [7,8,9] 。 ( 4 )乳酸菌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 ,占据有害菌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位点 ,对有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提取32味中草药水煎液,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标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体外抑菌活性的中草药11味,并对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显示:有24味中草药水煎液具有体外抑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力大于大肠杆菌.以黄连和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3株MRSA对筛选的11味中草药中的10味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MIC增加2—4倍,仅香薷对MRSA的MIC减少2—4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