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军侠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64-170
通过在转基因741杨林中,对靶标害虫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研究,证明了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的世代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降低了13.43-19.26倍,表明转基因杨可以减少靶标害虫的自然种群数量。经存活曲线分析得知杨扇舟蛾种群的个体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龄幼虫期,特别是对1、2龄幼虫的致死能力更为明显。经过对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各死亡因子的致死力比较分析可知:由毒蛋白直接引起的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病菌致死以及间接引起的化蛹死亡率升高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近日,山东省东营市林业局决定,利用10天的时间集中开展苗木产地检疫工作。东营市的十佳苗圃和标准化苗圃由市林业局和县区林业局联合检疫,其他苗圃由县区林业局自行检疫。重点检疫的病虫害包括美国白蛾、杨干透翅蛾、柳蝙蛾、小线角木蠹蛾、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刺蛾类、介壳虫、蚜虫、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等,其他病虫害各县区可根据苗圃地具体情况操作,确保检疫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3.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转基因741杨叶片饲养杨扇舟蛾幼虫,观察记录幼虫的死亡、蜕皮情况以及各龄幼虫的体重,研究转基因741杨对靶标害虫生长发育的抑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取食转基因741杨后杨扇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不良,表现为发育进度减慢、发育历期延长、体重增长速率降低。且对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幼虫和取食不同世代的幼虫抑制作用不同,从低龄开始饲养的幼虫生长发育受到的抑制作用强于从高龄开始饲养的幼虫。对取食2代的幼虫抑制作用强于取食1代的幼虫,转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抗虫杨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6个系号抗虫杨营造试验林的调查研究,选育出的转基因健杨94不仅速生,而且在抗杨扇舟蛾、潜叶蛾的同时,对半翅目食叶害虫膜肩网蝽也表现出显著抗虫性。拓宽了靶性害虫种类。  相似文献   

5.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由于繁殖力强、幼虫食量大,容易爆发成灾,能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杨树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它分布于东北、华中、华北及江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为害杨、柳、白桦等。分卵、幼虫、成虫、蛹四个虫态。在上海1年6~7代,湖南7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少数以3龄幼虫在枯枝落叶中越冬,但越冬死亡率很高。越冬卵翌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初孵  相似文献   

6.
杨透翅蛾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为害杨树苗木或杨树枝条。在苗木调运中,通过苗木传染,近几年对昌吉州各县市苗木基地和幼林为害严重,同时逐步扩散。介绍了杨透翅蛾的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为尽快控制其危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从安徽省林业厅获悉,日前,该厅发出《2015年全省杨树食叶害虫和松毛虫发生成灾警示通报(第1期)》,警示今年夏季全省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较去年可能有较大幅度上升、松毛虫在常发区局部地区将会发生成灾,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警示通报指出,结合各种测报调查、信息分析,预测2015年7~9月,杨树食叶害虫将在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成灾严重。发生虫种以杨小舟蛾、杨扇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笔者从香河县林业局获悉,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林业局根据近来对美国白蛾的调查结果,向廊坊市森防站申领周氏啮小蜂5000万头,并及时投放刘宋、淑阳和安平等9个乡镇美国白蛾发生的重点区域,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目前,已防治500余亩。据介绍,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榆毒蛾和  相似文献   

9.
白杨透翅蛾被人们称为杨透翅蛾,体型一般为小到中型,是鳞翅目透翅蛾科的一种,一般在白天活动,身体有黑色、暗青色、红色、黄色等斑纹,前后翅大部分无鳞片,是杨树主要的钻蛀性害虫之一。此外,也为害柳树、榆树等。白杨透翅蛾一般为害幼株时期的杨树防护林,幼虫钻入树干中,被迫害处树干组织会形成瘤状的虫瘿,很容易造成杨树枯萎。白杨透翅蛾幼虫为害杨树的初期阶段会在钻孔处有肉眼可见的粪便和碎末排出,并且堆积在钻孔外部,在白杨透翅蛾蛀蚀完树木后形成更大的虫道,且切断树体水分和养分的供给,这对树木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从山东省林业厅获悉,据统计,上半年山东省济宁市共发生主要林业有害生物13种,发生面积3.65万亩,以春尺蠖、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为主,美国白蛾在局部区域零星发生。济宁市总体病虫情较轻,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区域大幅缩减,危害程度明显减轻。今年以来,济宁市继续坚持飞防为主、病虫统防的防控策略,同时辅以人工、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控措施,共实施防治作业面积236万亩次,其中飞防231万亩次;投入防控资金2000多万元、无公害农药200多吨、  相似文献   

11.
舟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蛾科昆虫是许多树种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损失和经济损失。由于性信息素的特异性强、使用简便等优点,利用性信息素对舟蛾科害虫进行综合治理是重要途径。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出7种舟蛾科昆虫的性信息素,成分主要有顺-7-十二碳烯醇,顺-13-11-炔基-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3-十六碳烯-11-炔基乙醛,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醇乙酸酯,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醛和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醇等。从舟蛾科昆虫的求偶行为、性信息素成分的提取、化学结构鉴定及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舟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木细胞分析系统对欧美杨、苦杨、俄罗斯杨、斯大林杨、健杨、银×新、新疆杨及群众杨8种新疆杨树木材纤维形态的长度和宽度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8种杨树中,维长度最短的为群众杨,最长的为斯大林杨;纤维宽度最窄的为苦杨,最宽的为银×新杨。8种杨树的各项纤维指标均符合造纸要求。  相似文献   

13.
5种杨树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杨树抗旱性生长的途径,对新疆现引进的斯大林杨、抗盐碱杨、抗虫杨、北美速生杨、银新杨等5个杨树无性系叶片进行石蜡切片解剖结构观测,并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叶片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疏松度等8项叶片抗旱性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杨树的抗旱性顺序为:斯大林杨>抗虫杨>抗盐碱杨>银新杨>北美速生杨。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5种杨树抗旱性与8项叶片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各指标的抗旱性。表明植物叶对干旱的适应都经历着不同的途径,同时在表现方式上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转Bt基因‘南林895’杨12个株系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对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的虫害抗性。利用PCR、ELISA等技术对转抗虫基因杨树进行分子检测,同时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对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进行抗虫性分析。PCR分析结果显示在12个转基因株系中均检测到了Bt目的基因片段。ELISA分析结果显示Bt毒蛋白浓度范围为371.9~10 698.2 ng/g,且不同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转Bt基因杨树饲虫分析结果表明,12个转基因株系对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转基因株系A-4-6、A-5-0、A-3-4、A-5-23、Z-1-3的抗虫性较显著。株系A-5-0对杨小舟蛾1龄幼虫12 d校正死亡率达87.2%,对美国白蛾的18 d校正死亡率为65.6%。且转Bt基因‘南林895’杨对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幼虫的取食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对12个转Bt基因株系的分子检测和饲虫试验中,Bt毒蛋白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且抗虫效果与Bt毒蛋白浓度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华红叶杨又称彩色杨树,叶面颜色三季四变色,从展叶至5月下旬为紫红色,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变为浅红色、暗红色、紫青色,落叶期变为黄色或橘黄色,因此又被称为变色杨,适宜在全国有杨树的地方种植。红叶杨生长速度快,成材早,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6.
转多基因库安托杨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转多基因库安托杨在自然生态系统下的生态安全性,于2011—2012年杨树主要生长季节,采用定点取样法对湖南君山地区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林昆虫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对主要靶标昆虫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在6个调查系号中的数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步统计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混合林内昆虫80种,隶属于7目32科,其中害虫55种,杨扁角叶蜂(Stauronema tuscompressicornis)、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dyta)、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和云斑天牛为优势种群;转多基因杨树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鞘翅目害虫的种群数量,但对云斑天牛的抗虫性与对照杨和本地杨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CK=0.366>0.05和PXL=0.391>0.05);通过比较各调查样区昆虫群落多样性发现,转多基因杨树林无论是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度还是均匀度系数,均与对照区和本地种杨树林差异性不显著(PCK=0.247>0.05和PXL=0.458>0.05)。  相似文献   

17.
在杨树全基因组序列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拟南芥渗透胁迫诱导基因SRK2C的全长cDNA序列,在杨树基因组上定位并克隆获得了3个SRK2C同源基因全长cDNA序列.运用Gateway定向克隆技术构建了杨树SRK2C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并进行了T89杨遗传转化研究,获得了一批转SRK2C基因T89杨植株,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杨树基因组中,实时定量荧光RT-PCR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目的基因在T89杨转基因植株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为进一步分析杨树PtSRK2C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开展林木的抗逆机制和林木抗逆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诱虫灯和小菜蛾性诱剂逐日诱集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坝上农牧交错带趋光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区农林牧趋光性昆虫共有269种,分属9目,42科。初步明确了该区趋光性昆虫种群动态可分为零星出现、连续少量出现、连续大量出现、短期大爆发4种类型,以及害虫优势种群(网锥额野螟、小菜蛾、杨逸色夜蛾、小地老虎、旋幽夜蛾、短扇舟蛾)的动态规律,为今后科学合理的害虫预测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光合基因PsrbcL的表达模式与杨树(Populus spp.)生长速率的关系,对扦插于同一生境下的西南乡土杨树种康定杨(Populus kangdingensis)、乡城杨(Populus xiangchengensis)、三脉青杨(Populus trinervis)和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扦插无性系地径、苗高及其PsrbcL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4种杨树在6和8月份的苗高和地径绝对生长量的综合生长指标从大到小为康定杨>乡城杨>三脉青杨>大叶杨,而PsrbcL基因在每种杨树中6和8月份的表达增加量与生长指标的趋势一致,说明PsrbcL基因的表达量与该4种杨树生长速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因此,PsrbcL基因的表达模式可作为4种杨树生长速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西南乡土杨树种的引种栽培及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朱东虎 《种子科技》2022,(10):82-84
杨树作为我国常见的树种,有着很强的生长能力和适应能力,相比于其他树种,其生长速度较快,非常受市场的欢迎,多数园林绿化以及植树造林工程都会更加倾向于栽种杨树。但是在进行杨树苗培育时,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常出现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杨树苗的成活率,如果不能加大防控力度以及改进防治技术,很容易造成杨树苗大面积死亡,从而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杨树苗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进行概述,分析了杨树苗常见的病害类型,进一步研究了防治技术,以期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