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是中国农村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及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关键举措。同时,中国的国情也决定了只有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两者之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运用"推-拉"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两者之间不仅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还存在相互排斥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必定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长远将抑制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必须寻找其他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平衡点。研究结合拉尼斯-费景汉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先定义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均等收入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评价标准,再以劳动力转移量作为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子,通过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确定实现城乡均等收入的土地规模经营所需劳动力,并测算出湖北省目前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以此为湖北省政府及国家宏观经济层面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土地流转中制度的不完善和操作的不规范、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以及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欠缺等因素,制约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因此,应完善土地产权关系,规范和促进土地流转,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健全农村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以努力推进和规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怀宁县针对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现实,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之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进一步加快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本文提出了建立有秩序的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与集中机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外出技能培训改革;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政策上扶持规模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严重的兼业化现象。劳动力转移的不彻底性,一方面导致兼业农户对农业粗放经营,效率低下,以及专业农户的土地难以集中,无法形成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它对吸纳剩余劳动力从事产业发展也很不利。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彻底转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转出劳动力的就业缺乏保障。  相似文献   

6.
河南平原农区土地规模经营模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河南平原农区存在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主要有:家庭式规模经营,土地承包者或乡镇政府从事的规模经营模式,村民自治组织从事的连片规模经营或各级政府修建高速公路从事的规模经营模式.这些土地经营模式在为国家、社会和农民带来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适度发展,鼓励种田能手和返乡创业人员搞好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农民自下而上与政府自上而下相结合,以点带面与点面相结合等原则;采取稳定农村土地政策,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土地规模经营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影响机理,以湖北、四川、湖南、安徽和江苏等5省1 034户种植农户为例,基于2017—2018年度入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了土地规模经营影响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规模经营目前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特征潜变量影响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土地集约化特征潜变量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影响较弱。同时,在劳动力转移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是劳动力投入和销售价格;在农业机械化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是机械投入;在土地集约化特征潜变量中,影响较大的可测变量为农户总耕地规模。因此,在土地规模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背景下,提升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应着重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关注土地集约化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速的态势。土地流转的速度与规模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劳动力流动状况密切相关,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了农业投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土地迅速向种田能手集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因势利导,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至2007年底,南湖区城市化水平达63%,农村二三产业的收入已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0%,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8%。目前,已有农业龙头企业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农业规模经营大户(场)4002户。  相似文献   

10.
目前针对农民增收难、农村经济发展减缓的问题,有关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指出发展城市化、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应该说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只是一个远期的目标。在农民数量得到彻底、根本性改变以前,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呢?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仍将是农村经营方式的主体首先需要解释的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农村劳动力中有相当一部分脱离了土地,真正与土地直接打交道的只有农业劳动力,所以本文将耕地面积与…  相似文献   

11.
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河北省目前的农地流转存在着流转程度低、流转范围小、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偏低、流转后的变化不大、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等问题。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地块零碎、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规范等。所以,应当采取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农业外部环境、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等方式,促进河北省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2.
莆田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3个方面阐述了莆田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并就莆田市当前的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引导、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和规模的影响因素,为推进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基于河南省8县(市)问卷调研数据,选取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区域经济特征3个方面11个具体变量,构建Logit模型分析变量对农户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再利用Tobit模型对转出和转入实际规模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的因素不尽相同,影响流转行为和流转规模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但显著水平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对农地转出呈正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本村土地租金及村集体是否组织流转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对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对农地转入呈负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本村土地租金,呈正向显著影响的有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是否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地区类型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等变量对转入行为和转入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建议】从农地流转主要影响因素着力,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中介、合同管理作用,适时合理调整租金水平,从而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4.
胡怀应  谭乾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78-4280
"农地入股"实际上是一种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资本的投资行为,其大背景是重庆市发展城乡统筹的"一圈两翼"战略:在2020年前,重庆市近1000万农民脱离土地进入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行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促使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法律的范围内保障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资金流入不足、土地流转困难和劳动力转移迟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推行农村土地证券化,可以有效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土地更大范围流转,加快劳动力转移。在阐述我国农村实行土地证券化条件的基础上,对土地证券化的两种典型模式发行抵押贷款和土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分别以江津模式和南海模式为例,说明土地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仍不失为改善我国农地流转情况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学者研究的焦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再次专门提出"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这一问题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畅、农村土地经营细碎化、土地规模经营效益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以河南舞钢市为例,通过科学方法测算,试图找出与河南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最优土地经营规模,并从经营主体、要素投入和土地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以"小微家庭农场"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优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十大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蔡志荣  任蒴  张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59-3161,3206
探讨了土地流传的十大关系。其中,在农户与政府关系中指出,由于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往往没有话语权,提出应以农民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政府只应履行其服务和监管职能;在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关系中,侧重于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并指出土地流转的客体就是一定期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流转和深化改革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只是发展规模经营和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途径,只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才能加快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和土地改革中指出,现阶段我国不适于进行新土改;在附期限的土地承包与永包制、私有制关系中指出,永包制、私有制不适合我国国情,应该继续坚持附期限的土地承包方式;在土地流转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是自然过程,不应带有强制性,否则将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企业与农户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应在农户之间进行,公司和企业可以参与其中;在土地流转与农业经营绩效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应因地制宜;在土地流转与土地兼并、流失关系中指出,土地流转必须坚持合法原则,规模经营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土地流失到少数人手中;在小农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关系中指出,小农经济的家庭经营模式未必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假设条件和目标定位,运用实证研究和计量预测分析的方法,构建研究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度数学模型,分阶段对研究区农户耕地流转趋势、流转量、流转率和实现预测流转率需转移的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计量预测,通过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比较,找出假设条件对本地耕地流转产生的影响程度,揭示出研究区耕地流转缓慢的根本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之策,最大限度提高耕地的生产潜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在阶段2和阶段3,农户耕地可实现较为稳定而高比率的流转;而在阶段1,农户耕地只能在低比率的情况下缓慢流转,耕地流转无论从规模还是利用效率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可流转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实现农户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转移就业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巨大、形势紧迫、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9.
为丰富农地流转理论,完善农地流转政策,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对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运用熵值法求出各指标的熵值,进而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对指标权重分析得知:影响菏泽市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农村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农村非农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农村恩格尔系数、农业受灾面积和外出劳动力平均年龄,其指标权重之和为0.7739,具备构成序参量的条件。要促进菏泽农地流转速度,一方面积极争取外部新能量的注入,在确保城镇化质量前提下,加速进度,为更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二三产业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化农民,夯实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人才动力和物质基础,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地产出率,确保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在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方式转变过程中,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经营方式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但必须随着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提出努力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转变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建议,一是必须处理好农村土地经营方式转变与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二是必须处理好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之间的关系,三是还必须处理好农民自愿与政策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