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探索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杉木纯林、柳杉纯林、鹅掌楸纯林、柳杉×楠木混交林等四个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化学性质及有机质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pH值、速效钾、全磷、全钾、全氮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无显著性差异;四种林分的土壤pH值在4.02~5.33之间,呈酸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四种不同林分土壤全磷含量均表现为0~10 cm高于10~20 cm;杉木纯林、柳杉纯林、鹅掌楸纯林的土壤全钾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均存在上下波动,而柳杉×楠木混交林含量逐渐增加;四种林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杉木纯林和柳杉纯林土壤的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鹅掌楸纯林和柳杉×楠木混交林则是逐渐增加;四种林分在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平均供磷强度依次为2.64%、2.71%、2.57%和2.61%;鹅掌楸纯林和柳杉×楠木混交林土壤供钾强度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增加,柳杉纯林则为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2.
以栽培龙丰苹果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在覆盖、生草、免耕不同土壤管理制度下的土壤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生草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覆盖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提高了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磷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钾含量;果实产量。免耕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全氮、全钾含量,极显著的提高了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3.
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油茶成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出在不同土层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在林地0~2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氮、全钾含量呈递增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反,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2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钾、速效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全氮含量相反,全磷、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相反。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人工营造毛竹厚朴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林采伐迹地内人工营造毛竹厚朴混交林,不同坡位不同土层的pH值均有所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也有所增加;表层土壤速效氮及速效磷含量增加幅度表现为中腹〉下腹〉上腹。由此可知,在杉木林采伐迹地内人工营造毛竹厚朴混交后,能较好的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5,(6):130-136
对科尔沁沙地西南部种植时间为2000年、2004年及2007年的不同林龄黄柳灌丛0~60cm土壤9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林龄黄柳灌丛各土层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为10a生含量最高,7a生次之,14a生最低;土壤p H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3种黄柳灌丛0~60cm土层全氮、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土壤p H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全磷、全钾、速效磷及水分表现为10a生最高,7a生次之,14a生最低;碱解氮表现为7a生>14a生>10a生;土壤有机质与全氮达到了0.87的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武夷山常见几种茶园速效钾及全钾在垂直层次、土壤深度和水平层次上的分布特征,以正岩区、半岩区、洲茶区的水仙、肉桂及黄玫瑰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10 cm、10~20 cm、20~30 cm 3个不同土壤深度土层和上、中、下坡3个不同坡位土壤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深度来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降低;从垂直层次来看,随坡位的升高,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降低;从水平层次看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洲茶区半岩区正岩区。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的固沙造林树种,研究其如何影响着风沙土肥力变化过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择8-56年林龄的樟子松固沙林,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不同林龄下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对风沙土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不同林龄樟子松的固沙林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95.82%,全氮0.09%、全磷260.00%、全钾2.30%、速效氮12.15%、速效磷219.23%、速效钾140.97%;1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84.35%,全氮380.00%、全磷314.29%、全钾13.60%、速效磷21.43%、速效钾71.43%,速效氮则降低52.81%;随着固沙林年龄的增加,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其它养分含量均表现出一定的波动特征。与对照样地相比,樟子松固沙林0-10cm土层脱氢酶活性平均提高81.4%,过氧化物酶提高455.7%,多酚氧化酶提高120.6%,磷酸酶提高828.6%;10-20cm土层脱氢酶活性平均提高11.6%,过氧化物酶提高349.6%,多酚氧化酶提高309.5%,磷酸酶提高514.3%。樟子松固沙林对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林龄增加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呈现出"∧"字型变化特征,且土壤氮含量和蛋白酶活性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分密度榛子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方法,对林口县青山林场榛子(Corylus)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林分密度榛子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旨在为榛子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减少,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表层最高。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在650~2 500株/hm~2密度范围内均呈现出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均为1 900株/hm~2密度含量最高;速效磷含量则分别表现为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榛子天然林林分密度在1 900株/hm~2时,0~3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表现为相对较高的水平;综上所述,以土壤养分为评价指标,研究地区榛子天然林适宜的保留密度为1 900株/hm~2。  相似文献   

9.
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一直是森林培育过程中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采用典型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木园不同针阔叶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后土壤养分的表聚性明显,且树种不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栽植针叶树种主要是改善浅层土壤全氮含量,并明显提高0~40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甚至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而栽植阔叶树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对改善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明显好于针叶树种。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增加表层0~5 cm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阔叶树种对增加全磷、速效磷含量好于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本试验对枇杷林地、蔬菜地和荒草地3种土地类型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10 cm和10 cm~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表现为:荒草地枇杷林地菜地,枇杷林地菜地荒草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土壤有机质差异不大。(2)0~1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菜地荒地林地,全磷、有效磷含量荒草地菜地枇杷林地,土壤全钾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速效钾含量菜地荒草地枇杷林地。(3)10 cm~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而碱解氮、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均为枇杷林地菜地荒草地;土壤全钾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速效钾含量荒草地菜地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杉木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发育对土壤理化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南亚热带,以杉木皆伐改造林地3个林龄段(3~5 a、7~9 a和10~11 a)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理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度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土壤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K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有效P处于下降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龄段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含水量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N和水解N相关性最高,土壤中绝大部分N素以有机态存在;而土壤有效P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受土壤pH值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2.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养分含量、颗粒组成和腐殖质特征方面研究了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年龄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土壤速效氮含量反而降低,土壤pH值则具有降低的规律。土壤颗粒组成主要集中在20-200 nm之间,平均含量为63.04%-33.49%。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林龄增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腐殖质结构,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属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例,分析了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河岸林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相邻高地林;河岸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低于相邻高地林。不同类型河岸林和相邻高地林土壤含水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差异显著,土壤酸碱度差异均不显著。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6 4)。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林型河岸林和高地林下的分布格局不同。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西樵山森林改造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究了西樵山森林改造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改造后,林地枯落物增多,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状都得到了改良;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全N、有效N及有效K等养分指标普遍比对照样地高;且随着造林时间延长,效果越来越显著。但林地土壤pH值、全P、全K及有效P等养分指标规律性不明显,土壤微生物含量差异不大,这可能与造林整地引起暂时的局部水土流失及林木生长年限尚短有关。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广东省东莞市森林土壤有机质(0~1 m)的空间变异性和主要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森林土壤有机质属中等变异性;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呈东西高、中北低的趋势;主要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小至大依次为:荔枝林、桉树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马占相思林、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7.
对江西省方竹林地土壤主要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方竹林土壤整体上呈弱酸性,不同养分元素间含量差异较大,有效锌、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和速效钾缺乏;土壤pH值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土壤元素有效态含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在pH值为7.0左右达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有机质和pH值对各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大小基本一致,有效锌和有效磷之间的相关性最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速效氮和速效钾之间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8.
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的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效应,并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作为人工林重建对土壤养分效应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2年生的桉树、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类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量其增幅高于10年生、6年生的人工林;除念珠相思林以外,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所在试验点的对照地.混交林对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改良能力优于纯林;人工林土壤表层全N含量均低于1.0 g·kg-1;(2)速效N的变化规律与全N含量基本一致,速效P含量波动较大,土壤速效K含量比较丰富,pH值的范围在4.44~6.42之间;(3)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为赤桉 苏门答腊金合欢混交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相对较大,其关联系数为0.651,影响最小的为念珠相思纯林,关联度系数为0.343.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连续6a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油松刺槐混交林分的土壤水分、养分、理化性质及林冠结构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土壤0~40 cm平均含水量比油松纯林增加0.91 g·kg-1、比刺槐纯林增加0.55 g·kg-1;(2)混交林18年后土壤容重比油松纯林减少0.13 g·cm-3、比刺槐纯林土壤容重减少0.10 g·cm-3;(3)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比纯林增加0.54 mg.kg-1~1.48 mg·kg-1、土壤碳酸钙含量比纯林减少0.43 mg·kg-1~1.09 mg.kg-1、土壤有效氮比纯林增加6.4 mg·kg-1~19.4 mg·kg-1、土壤有效磷比纯林增加0.36 mg·kg-1~1.37 mg·kg-1、土壤有效钾比纯林减少6.90 mg·kg-1~23.90 mg·kg-1,土壤CEC含量比纯林增加0.23 mg·100 g-1~0.85 mg·100 g-1;(4)混交林林冠面积、林冠厚度、林冠水分截留率分别比纯林提高47.83%~78.95%、40.63%~73.08%、6.15%~8.32%,枯落物饱和持水量是纯林的1.62倍~4.22倍;(5)混交林中油松的树高、胸径比纯林分别提高24.7%和27.35%,混交林年均利润是纯林的7.12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等5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层表土呈酸性,石砾含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4.0%、1.11 g/cm3、58.01%、37.73%和20.28%;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分别为296.02,442.95,321.38 g/kg;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5.99-8.20 cmol(+)/kg,电导率为57.87-97.44,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1.88 g/kg、105.20 mg/kg、0.19 g/kg、2.22 mg/kg和130.53 mg/kg。(2)土壤孔隙度、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小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全磷、速效磷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但土壤容重、石砾含量、最大持水量、土壤pH值、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显著。马尾松林的石砾含量与针阔混交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有显著差异(p=0.003,p=0.009,p=0.01),全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5),碱解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8),速效钾与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12);毛竹林pH值和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6,p=0.030,p=0.035)。(3)从土壤理化性状来看,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的土壤质量和肥力要比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