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强  姚惠民 《中国茶叶》2001,23(3):17-17
假眼小绿叶蝉是当前茶叶生产中最主要的一种害虫,一年可发生10~13代.其发生和危害有季节性的变化规律,全年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在春末夏初,第二个高峰在秋季.为了寻求新型高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药剂和方法,1998~1999年笔者用3%莫比朗乳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2013-2014年,通过检叶法对无锡地区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并对5种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无锡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全年呈现2个发生高峰,第1高峰在6月,第2高峰发生在11月,第1次虫口高峰的虫量高于第2次发生高峰。茚虫威乳油、虫螨腈悬浮剂和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高的防效,药后1d防效达90%以上,药后14 d内防效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
莫比朗等农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眼小绿叶蝉Empocascavitis(Cothe)是我省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幼嫩芽叶,受害芽叶失水萎缩、枯焦,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天王星等农药的使用虽然取得明显效果,但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同时,杀伤了蜘蛛等重要茶虫天敌,而且长期使用也使该虫产生抗药性。为了有效地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和保护害虫灭敌,笔者于1997年进行了莫比朗等农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及其对斜纹猫蛛的毒力测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农药种类及来源35%赛丹乳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霞浦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与虫情调查,然后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假眼小绿叶蝉,在茶园病虫害防治中,是危害霞浦茶叶主要害虫之一。因此,该虫的发生防治是日常茶园管护的重点。根据该虫的发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而且有效的防治对策是植保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亦财 《茶叶》2005,31(2):114-114
假眼小绿叶蝉是泰顺县茶区主要害虫之一,突出危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是茶树假眼茶小绿叶蝉防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004年我们在产茶乡、镇、茶场以及茶叶专业户茶园,应用安纳进行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6.
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强 《中国茶叶》2008,30(8):25-25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种茶树害虫。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为害,干扰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焦叶,造成茶叶减产。全年以夏秋茶受害最重,一般受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可使夏秋茶减产10%~15%,为害严重年份减产可高达50%以上。此外,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易断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92年6月24日省科委委托省农科院邀清省内著名植保专家,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两课题分別进行了鉴定。《假眼小绿叶蝉生态控制与合理用药研究》,经七年的系统研究,探明了假眼小绿叶蝉和茶园蜘蛛发生发展规律和生态特性,找到了茶园蜘蛛中跳蛛、管巢蛛为捕食假眼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群及其对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为防治害虫与保护利用天敌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筛选了治虫保蛛防效好、对人畜安全的优得乐等药剂,提出了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经多点大面积示范验证,一年只需施药1~2次,就能  相似文献   

8.
信阳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特点及危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红楼  蒋双丰  赵丰华  竹玮 《茶叶》2013,39(2):70-71,74
本文通过系统调查研究信阳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并利用网罩法测定了不同虫口密度对茶叶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信阳地区每年出现2个发生高峰,第1个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2个出现在9月上中旬;建立了不同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为Y=0.2303X-0.5026和Y=0.2854X-0.8795(Y-产量损失;X-百叶虫数)。研究结果能为我们制定信阳地区假眼小绿叶蝉的预报预警和防控防治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山生态茶园害虫种类以及发生程度、危害程度的调查,发现有害虫11种,其中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秋季发生严重,而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ethe)春夏时期发生严重。结合马山生态茶园发生的情况,采用综合防治茶叶害虫的措施,并对主要害虫茶红蜘蛛和假眼小绿叶蝉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为进一步利用和保护丰顺马山生态有机茶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保证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假眼小绿叶蝉已上升为我县茶区的头号害虫。全县8.1万亩茶叶普遍发生了该虫的为害,其中为害程度超过5级(9级分级法)的面积在4万亩以上,占总面积的50%;全县每年因此损失的干茶在600t以上,相当于总产的9%~15%。 1990年以前,我县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除了没有找到高效适宜药剂和施药方法不当等问题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科学的防治指标,盲目施药。有的茶场见虫就施药,有的则要  相似文献   

11.
<正>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 Gothe)又名浮尘子,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茶树害虫。田间调查显示,在江西南昌茶园小绿叶蝉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个高峰发生在9月中旬。茶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又称棘皮茶蓟马,2013年发展成为江西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危害严重时,茶园茶树新稍全部脱落,茶园减产严重。在江西南昌茶园一般在6月份始见,8月份为其发生高峰期。物理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防治方法。前人研究表明,色板对于小型昆虫如蚜虫、粉虱、小绿叶蝉、蓟马有良好的诱杀效果。为了控制茶叶农残,保护江西省茶叶产业  相似文献   

12.
水溶性替代农药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溶性农药存在的水浸出率高、农残超标严重等茶叶质量安全隐患,试验采用几种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进行比较,旨在逐步替换当前使用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水溶性农药,降低茶叶农残浸出率。结果表明,150 g/L凯恩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最好,与茶蝉净、联苯菊酯等其它药剂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药效持久。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点定时采样,分别对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在8月初和9月初形成2个虫口高峰,茶园中蜘蛛与寄生蜂种群对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有明显的跟随效应。  相似文献   

14.
天霸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眼小绿叶蝉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高效低毒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药剂 ,发展无公害茶叶 ,在浙江省遂昌县开展了天霸 ( Bt A)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天霸 ( Bt A)可湿性粉剂 (福建省绿十字生物工程联合发展中心生产、提供 )。1 .2 对照药剂1 0 %蚜虱净可湿性粉剂 (建湖农药厂生产、市售 )。1 .3 试验作物茶叶成龄投产梯形茶园 ,树龄 1 0年 ,品种为福云 6号。1 .4 试验对象 假眼小绿叶蝉。1 .5 试验设计及方法1 .5 .1 试验处理( 1 )天霸 ( Bt A)可湿性粉剂 30克 /亩 ;( 2 )…  相似文献   

15.
有机乌龙茶生产中修剪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周年调查发现,乌龙茶在全年采茶过程中共有大约20%的卵量因受其采摘标准的限制而未被消灭。试验结果表明:采茶结束后实施修剪措施的茶园,全年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低于不修剪的药剂控制茶园,修剪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高峰出现的时间晚且数量低。修剪措施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与药剂控制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茶假眼小绿叶蝉主要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茶叶,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该虫每年在建瓯市低海拔茶园的虫口有两个消长高峰期,即5~6月和9~10月,采用无公害防治能有效地控制它的为害。  相似文献   

17.
安溪县不同海拔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茶园总产量达到4万吨.全县24个乡镇438个行政村都有种植茶叶.随着茶叶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有严重的趋势,全县常年发生面积达到25~30万亩,特别是夏茶为害最重,暑、秋茶次之,低海拔茶园春茶也常发生,严重茶园损失率达到10~25%.为了更好地摸清掌握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开展综合防治,把该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从2003年起,在全县根据不同海拔高度设立了10个测报网点进行定点定期调查和观察.  相似文献   

18.
假眼小绿叶蝉是浙江松阳县茶园最主要的害虫,发生为害较重。2008年进行了7种新农药防治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尽、吡蚜酮、天王星和艾美乐对小绿叶蝉防治效果较好;烯啶虫胺防治小绿叶蝉总体效果较对照药剂吡虫啉差;氯噻啉、美加农防治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9.
边磊  孙晓玲  陈宗懋 《茶叶科学》2014,34(3):248-252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öthe)在早晨和傍晚各有一个飞行活动高峰,早晨的活动高峰时间为6:00~7:00,傍晚的活动高峰时间为16:00~17:00。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平均飞行时间和平均飞行速度在一天之中不同的时间段下无显著性差异,但雌雄成虫的平均停飞时间在晚上(22:00~23:00)显著增加,在中午(12:00~13:00)雄虫的平均停飞时间显著要长于雌虫。研究结果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特征分析和田间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属同翅目叶蝉科,是我国茶区主要害虫之一,其分布较广,我国各茶区普遍发生较严重,印度、日本、斯里兰卡等产茶国也有发生。长期以来该虫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为了快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有的茶区增加喷药次数,甚至使用禁用农药,致使茶叶中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近年来,为了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茶树植保工作者在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的筛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筛选出了一些较合适防治假眼小叶蝉药剂的水溶性化学农药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