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引进的6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豫玉2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10363.5kg/hm^2,较对照品种中单2号增产10.0%,生育期158d,表现超晚熟,可在静宁县中、南部海拔1800m以下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富农1号和沈单16号折合产量分别为10181.8、10151.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8.0%和7.7%,株型紧凑,双穗率高,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表现好,可在静宁县海拔2000m以下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富农3027折合产量为8697.0kg/hm^2,较对照减产7.7%,但籽粒品质好,株型紧凑,生育期143d,适宜在静宁县中、北部高海拔区全膜双垄沟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沈单16号为对照,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对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先玉335折合产量最高,为10698.20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10.21%,居参试品种第1位;登义2号次之,为10400.90 kg/hm2,较沈单16号增产7.15%,居参试品种第2位。这两个品种总体田间表现生长整齐,综合农艺性状好,抗病性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对引进的7个甘蓝品种在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镇一棵树村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红韵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54865.86kg/hm^2,较对照品种中甘11号增产16.84%。春甘2号、中甘15号次之,分别为50752.29、49320.80kg/hm^2,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8.08%、5.03%。上述品种均表现早熟...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得出,朝研229、朝研217生育期为166d,霞冠生育期为156d。霞冠、朝研229、朝研217抗早疫病、病毒病、膏枯痛比中杂9号(ck)强。朝研229折合产量为225000.0kg/hm^2。较对照中杂9号增产58833.3kg/hm^2,增产35.41%;朝研217折合产量为201166.7kg/hm^2、较对照中杂9号增产35000kg/hm^2,增产21.06%;霞冠折合产量为188333.3kg/hm^2,较对照中杂9号增产22166.6kg/hm^2,增产13.34%。朝研229、朝研217、霞冠3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玉米新品种甘玉2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玉23号是以自育自交系甘1478为母本、甘3401为父本组配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007年8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2 501.0 kg/hm2,较对照品种酒试20号减产0.4%;2009年8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2 430.5 kg/hm2,较对照沈单16号增产1.5%。高抗红叶病...  相似文献   

6.
“云红三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云南省多点试验,该品种折合产花74.8~442.95kg/hm^2,平均249.75kg/hm^2,居参试材料第二位,对照弥渡红花折合产花40.50~416.40kg/hm^2,平均195.15kg/hm^2,该品种比对照平均增产27.98%,经方差分析,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示范中该品种平均产籽1610.4kg/hm^2,平均产花336.15kg/hm^2,产值达18274.50元/hm^2,较云南本地红花品种收益高27.49%,增产效果显著。适宜在海拔1600m以下的西南地区推广种植。并且在2005年通过云南省新品种登记.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中,以正德304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2 727.3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24.1%.居第1位;登海3251、登海3622次之,分别为12 171.7、12 070.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18.7%、17...  相似文献   

8.
5个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品种五谷704生育期158d,属晚熟品种,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能够保证成熟,产量为10000.5k.g/hm^2,较对照长城706产量9120.9kg/hm^2增产879.6kg/hm^2,增产9.6%,居5个参试品种之首,在北部山区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在旱地梯田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以沈单16号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KWS2564折合产量最高,为11954.5 kg/hm2,较对照沈单16号增产12.07%;其次为登义2号,折合产量11484.8 kg/hm2,较对照增产7.67%。两品种表现株高、穗位适中,果穗均匀,秃顶率低、穗粒数多、百粒重高。  相似文献   

10.
谷子新品种长农0302选育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谷子新品种长农0302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SR3522作母本,晋谷16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5--2006年在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试中,2a平均折合产量3891.0kg/hm^2,较对照品种晋谷34号增产13.3%.籽粒含粗蛋白12.32%、粗脂肪3.17%、赖氨酸0.21%、直链淀粉(脱脂样品)15.7...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甘肃省食用向日葵区试天水点结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2年甘肃省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区试天水点结果表明,向日葵杂交种SC08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4555.6kg/hm^2,较对照增产22.38%;SC09折合平均产量4166.7kg/hm^2,较对照增产11.9%;SC06折合平均产量4111.1kg/hm^2,较对照增产10.43%。上述3个杂交种综合性状表现好、抗病、产量高,适宜在天水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崆峒区进行的旱地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锦玉2号株型紧凑,穗行数、行粒数及穗粒数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折合产量9296.0kg/hm^2,较对照品种承单20号增产19.04%,可作为崆峒区旱地玉米推广首选品种;登海9号折合产量为9146.8kg/hm^2,较对照增产17.13%,可在崆峒区部分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德丰717是以自选系WC658为母本,自选系L76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普通杂交种。在2014—2015年甘肃省中晚熟水地A组区域试验中,德丰717平均折合产量14 947.5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10.03%;在中晚熟旱地A组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1 463.0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8.74%。德丰717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9 d。苗期生长势强,成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株型紧凑,抗倒伏。株高310 cm,穗位高121 cm,穗长19.8 cm,穗粗5.1 cm,果穗筒形,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84.4 g。适合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及陇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武粳13由武进稻麦育种场以701为母本,RS21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2002年在江苏省单季晚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突出:生产试验结果,平均单产9472.5kg/hm^2,居参试品种首位,较对照武运粳七号增产3.23%;区域试验结果,平均单产9578.4kg/hm^2,尽管较对照武运粳七号减产1.2%,但仍居该届优质米品种之首位,整精米为7222.1kg/hm^2,较对照武运粳七号增产1.1%。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10年的精心研究,选育出优良长果黄麻新品系‘Y007—10’。该品系在2009-2010年品系比较中纤维产量居6个参试品种首位,2年纤维产量平均为3667.1kg/hm^2,比对照湘黄麻3号增产14.53%.品系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011-2012年8地16个点次区域试验中有11点次纤维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纤维产量为3463.66kg/hm^2,比长果对照宽叶长果(纤维产量2897.19kg/hm^2)增产19.55%;比第l对照圆对照果品种179增产18.86%,相比其它所有参试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纤维支数398公支.纤维强力280N,均优于对照品种;中抗小黑点炭疽病.在大田种植一般不发病或少见病斑。  相似文献   

16.
酒125     
《甘肃农业科技》2004,(11):F004-F004
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酒泉地区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13276.5kg/hm^2,较中单2号增产20.0%,较掖单19增产12.7%。2002年参加甘肃省玉米新品种预备试验,折合产量12139.5kg/hm^2,较对照增产8.0%。2002年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验收。  相似文献   

17.
高产高淀粉甘薯新品种烟薯22号选育及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烟薯22号具有产量高、淀粉含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2006—2007年全国北方薯区区域试验结果:鲜薯平均单产33831.0kg/hm^2,较对照增产16.09%;两年薯干平均产量9685.5kg/hm^2,较对照增产17.43%,居第一位。2008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其高产机理在于烟薯22号具有较高的光合面积和略高的净同化率,并且其T/R值进展合理。  相似文献   

18.
在渭源县进行的7个脱毒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陇薯3号折合产量46142.8kg/hm^2,较对照品种渭薯1号产量40964.3kg/hm^2增加5178.5kg/hm^2,增产12.6%,居7个参试品种之首,可作为渭源县马铃薯产业的首选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汾4846是以晋麦66号为母本、TK95—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在2004-2006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中水肥区域试验中,2a折合平均产量5630.2kg/hm^2,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11.4%;在2005-2006年度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中水肥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675.6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8.2%。苗期和成株期中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1%、湿面筋29.60%,沉降值17.50mL,千粒重42g左右,容重795g/L。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和我国北部冬麦区中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簇自治县干旱半干旱区进行的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豫玉22号综合l生状表现好,折合产量最高,为12850.0kg/k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28.5%,增产潜力大,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