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云南不同种源北美红杉的抗寒性,以生长于德钦、丽江、昆明、昌宁的北美红杉枝条为试验材料,人工设定-15℃、-20℃、-25℃、-30℃、-35℃和-40℃低温梯度处理,以4℃为对照,通过测定和分析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北美红杉枝条的相对电导率、SOD、POD活性、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上升变化,高寒地区枝条的SOD、POD活性相对较高,MDA含量和电导率较低,4个供试材料中其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德钦丽江昆明昌宁。研究结果将为北美红杉跨区域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4种地被竹生理指标对低温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铺地竹、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鹅毛竹4种地被观赏竹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自然降温条件下4种地被观赏竹的质膜透性、SOD、POD、MDA、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了4种地被竹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外界温度逐渐下降,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呈上升趋势,但竹种间上升幅度不同,菲白竹、铺地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53℃、-4.25℃、-13.74℃、-8.73℃.SOD呈现出与电导率相似的变化趋势.当气温降到0℃以下,POD上升速度较快,在12月22日(-7.9℃)温度最低时,POD到达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随着气温的降低,叶片MDA变化呈上升趋势,菲白竹的上升幅度最小.温度与电导率、MDA、SOD、POD间均呈负相关,与电导率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865.  相似文献   

3.
以景天属植物玉米石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温的方法来研究低温胁迫对玉米石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玉米石景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5℃时相对电导率达到最大值16.03%;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0℃时出现最小值0.088%;丙二醛的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温度为15℃时出现最小值0.012μmol/mg;三种抗氧化酶相互协作,CAT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POD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SOD则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呈现出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当温度为20℃时,CAT活性达到最大值42.92 U/g/min,POD活性也达到最大值173.33 U/g,SOD活性也达到最大值378.47 U/ml。  相似文献   

4.
本特草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坪草本特草离体叶片为材料,设置3种低温处理:2℃,冷冻2d;2℃,冷冻2d后在-9℃下冷冻1d;-9℃直接冷冻1d;并以鲜样(田间直接取样)为对照,然后测定保护酶SOD、POD的活性、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SOD、POD活性下降,叶片伤害率增大。各处理问差异显著(P〈0.05)。(2)在相同冷冻温度下,预先2℃低温锻炼的叶片,其SOD、POD活性明显比未经锻炼直接冷冻的高。低温抗寒锻炼能有效增强本特草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人工设置低温条件下,设置D1(CK)、D2(-5℃)、D3(-15℃)、D4(-25℃)共计4个处理,低温持续时间共设3 d、6 d、9 d、12 d、15 d、18 d6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了紫叶矮樱离体枝条保护酶及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OD表现为随着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的变化,第18天D2处理比对照提高了25.60%,差异显著;POD活性表现为随着低温持续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第15天D2与D1之间无显著差异,D3、D4均显著低于对照;电导率在3 d~12d D4始终处于最高值,15 d~18 d D3处于最高值,所有低温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持续低温会使紫叶矮樱离体枝条SOD、POD活性和电导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
以紫叶李1a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测定在低温胁迫下细胞内源激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变化。结果表明:ABA含量、I从含量在-10~-15℃之间迅速增加,之后随着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随处理温度降低,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在-15、-30℃达到高峰,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温度前期逐渐升高,在-30℃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紫叶李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为-20.17℃。以上结果表明在细胞膜受到伤害之前,植物体内各种保护系统已经启动,提高了组织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自然降温过程中曙箣竹各项生理指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研究了曙箣竹抗寒能力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曙箣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温度为11℃时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出现峰值;随着温度的下降,丙二醛含量(MDA)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20℃时MDA含量最高,仅8℃时与其他处理温度呈显著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SOD活性在8℃时达最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W"型趋势变化,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升高,POD活性除在20℃时最大并与5℃之间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他4个温度处理间均呈显著差异。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曙竹叶片的半致死温度为-2.16℃,此温度可能是曙箣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节点,低于此温度叶片生理活动将受限。此外,曙箣竹主要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来适应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以3个蜡梅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低温处理,对枝条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了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抗寒能力依次为:‘玉碗藏红’〉‘出水芙蓉’〉‘琥珀’。降温过程中,耐寒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高的SOD和POD酶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因此,相对电导率、SOD、POD、MDA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蜡梅的抗寒能力,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将红叶石楠2个品种‘鲁班’和‘红罗宾’置于-20℃低温下分别处理2 h3、h、4 h5、h、6 h8、h后,采用立即测定与回温测定2种方法测定红叶石楠2个品种的耐寒性,并比较2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的电导率与超氧物歧化酶(SOD)都呈现上升趋势;②立即测定与回温后测定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③低温处理后2个品种试验苗均生长良好。表明,红叶石楠2个品种能耐-20℃的低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蓝靛果忍冬抗寒品种,以9个蓝靛果忍冬品种(蓝鸟、伊利亚特、炭火、谢丽娜、加洛奇卡、落火炭、别列里、蓝纺锤及阿索里)1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15、-20、-25、-30、-35、-40℃)对蓝靛果忍冬电导率及忍冬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的抗寒性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15~-25℃之间的电导率较小,SOD活性较高,POD活性在-25~-40℃时较高,所有品种的SOD、POD、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15~-20℃期间,蓝纺锤抗寒性表现最好;在-30~-40℃期间,加洛奇卡,别列里以及落火炭的抗寒性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西盟种源2年生巨龙竹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低温胁迫24 h后测定其不同温度处理下相对电导率,并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5℃到0℃时相对电导率只是少量增加,从0℃到-5℃时电导率急剧升高,-5℃到-15℃时电导率缓慢升高;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巨龙竹幼苗叶片半致死温度为-2.16℃,相关系数0.907,表明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遵循Logistic方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香花油茶的半致死温度与耐寒耐热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香花油茶的引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香花油茶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电导率法对油茶的耐寒、耐热性进行研究,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其细胞伤害率的曲线,以确定油茶叶片的低温、高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香花油茶叶片细胞伤害率均呈现"S"型变化,经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方程拐点确定香花油茶低温、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8.2℃和51.4℃,均在定植点南宁极端低温、高温范围之外,表明香花油茶在南宁定植不易受到低温、高温伤害。  相似文献   

13.
以6个葡萄品种(系)1a生植株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平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POD和SOD活性,MDA、叶绿素及脯氨酸含量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强,6个葡萄品种(系)植株叶片MDA含量呈现增高趋势;叶绿素含量呈现减少趋势;POD和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变化主要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综合评价为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温宿红葡萄〉新郁〉无核白〉SP522〉无核白鸡心〉火焰无核。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土壤持续干旱及复水条件下迁西地区5个板栗品种(系)(ZJ、DBH、YL、YK、YSDZ)实生苗叶片的丙二醛、SOD、POD、可溶性糖和叶片水势进行测定,研究5个板栗品种(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时间的延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的MDA含量呈增加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SOD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均在干旱胁迫30 d时达到最大值;YK叶片P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均在干旱胁迫10 d时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10 d,ZJ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有所增加,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均有所下降。之后,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增加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水势均呈降低的趋势;复水14 d后,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降低;各品种(系)板栗叶片SOD活性、水势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升高;DBH叶片POD活性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降低。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升高。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5个板栗品种(系)的抗旱性顺序为:DBH(0.57)ZJ(0.47)YL(0.43)YK(0.41)YSDZ(0.34)。  相似文献   

15.
为给无花果抗寒能力的评价与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北方地区引种的14个无花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低温(0~-20℃)处理对其1年生枝条进行了胁迫试验,并对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进行了测定,还根据相对电导率和对应的低温温度,依据logistic方程,建立了回归模型,对14个无花果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依据半致死温度来评价,布兰瑞克、ALMA等品种的抗寒性均较强,-5~-10℃的低温会严重影响参试的大部分品种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其SOD和可溶性糖在-10℃时的测定值是反映无花果抵抗和适应低温能力的一个临界值,而可溶性蛋白和POD的临界值是在处理温度为-5℃时的测定值。部分品种的综合抗寒能力的评价结果与其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但新早黄、ALMA、金傲芬和紫蕾等品种均具备较好的抗寒潜力。  相似文献   

16.
5个观赏雷竹变型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对5个观赏雷竹变型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不同雷竹变型的低温耐受生理学特性,为观赏雷竹引种和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将5个雷竹变型叶片于7个温度(0、-5、-10、-15、-20、-25、-30℃)下处理24 h,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经Logistic方程拟合获得5个雷竹变型的半致死温度(LT50),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探究5个雷竹变型的生理指标与温度的相关性以及抗寒能力。[结果 ]5个雷竹变型的相对电导率曲线均符合典型的"S"型曲线,LT50为弯秆雷竹(-18.73℃)细叶乌头雷竹(-17.09℃)黄条雷竹(-16.98℃)黄皮雷竹(-16.82℃)花秆雷竹(-14.57℃)。5个雷竹变型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MDA、脯氨酸含量均随温度的下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在第1主成分中载荷量较高,而SOD和POD活性在第2主成分中载荷较高。[结论 ]5个雷竹变型耐寒性综合排名为:弯秆雷竹细叶乌头雷竹黄皮雷竹黄条雷竹花秆雷竹。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和抗氧化酶(SOD和POD)在雷竹耐寒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山东省园林绿化花卉的多样性,本研究以6种引种荚蒾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变化及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逐渐降低,各荚蒾属品种生理生化指标呈现出相似的规律,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逐渐升高;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同时通过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了中华木绣球和雪球荚蒾2个抗寒性较强的荚蒾属品种,作为山东地区重点推广的观赏品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八棱海棠进行人工低温处理,观察其形态特征,测定其部分生理指标,研究其对低温的反应,为坝上高寒地区的园林植物引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八棱海棠枝叶的电导率、丙二醛及游离脯氨酸基本呈现随着温度降低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可以耐受-18℃低温,枝条可以耐受-24℃的低温,可以通过抗冻锻炼、小生境等实现在坝上高寒地区的引种绿化。  相似文献   

19.
以5份桉树种质(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20784,邓恩桉E. dunnii 99/01,溪谷桉E. badjensis 02/08,邓恩桉E. dunnii 98/27,柳叶桉E. saligna 01/19)的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7℃)胁迫,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半致死温度(LT_(50)),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其耐寒性。结果表明:5份桉树种质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3,-5.31,-3.6,-5.16,-4.73℃。相关性分析显示,SOD活性、POD活性、SP含量均与耐寒性呈正相关,其中SOD活性与耐寒性显著正相关(r=0.982~(**));对各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SOD活性和POD活性2个主成分解释了原变量85.52%的变异信息,根据综合指数的抗寒性排序为2号邓恩桉E. dunnii 99/014号邓恩桉E.dunnii 98/271号邓恩桉E.dunnii 207843号溪谷桉E.badjensis 02/085号柳叶桉E.saligna 01/19;通过聚类分析,将5份桉树种质抗寒性划分为2类,其中耐寒性较强的种质是2号和4号,耐寒性较弱的是1号、3号和5号。由此得出结论:SOD活性和POD活性是反映5份桉树种质抗寒性的两个重要指标,2号邓恩桉和4号邓恩桉为相对耐寒种质,更适合浙江生长。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下番石榴叶片生理生化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低温对台湾引进的珍珠番石榴、无籽番石榴及福建省乡土番石榴的处理 ,测定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若干生理生化变化 ,以探求番石榴不同品种的抗寒性与忍受的临界低温。结果表明 ,番石榴忍受的临界低温为 -3~ -4℃ ,因品种和低温持续时间而异。番石榴不同品种间耐寒性差异与叶片束缚水 自由水比值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相关。乡土番石榴的抗寒性高于从台湾引进的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