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枳壳对绵羊空肠,回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枳壳能够增强绵羊空肠、回肠的峰电活动,并缩短了移行综合肌电的周期,特别使MMCⅢ相活动明显增强,产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促进小肠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青皮能增强皱胃幽门窦、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峰电活动。缩短小肠移行性综合肌电的周期,延长空肠移行性综合肌电(?)相的时程,触发小肠位相性收缩,产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促进排便和排尿。  相似文献   

3.
理气导滞汤能使皱胃幽门窦、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峰电活动增强。缩短十二指肠和空肠移行性综合肌电的周期,延长空肠移行性综合肌电Ⅲ相的时程,触发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促进排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回肠后部的移行性综合肌电(MMC)与回肠中部MMC3个时相规律一致,并从回肠中部移行而来;通过回肠末端终止于回盲口。回肠后部的MMC在移行终止于回盲口的过程中,除有与回肠中部相同的3相周期外,偶发的附加Ⅲ相在回肠后部明显增加,慢波频率逐渐减少(13.54±0.17次·min-1;11.50±0.21次·min-1,P<0.05),峰电峰值也渐减弱(102.61±2.29μV,68.49±1.42μV,P<0.01)。盲肠的综合肌电与回肠不同,不分3个时相,只有电活动期和静息期。  相似文献   

5.
绵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移行性综合肌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窦以峰电周期性活动为特征的综合肌电,有4个时相,总时程为119,5331.23min,不向十二指肠移行。起自幽门的移行性综合肌电,有3个时相,总时稍为107.7930.53min,能经十二指肠和空肠向后移行。  相似文献   

6.
绵羊空肠和回肠综合肌电的活动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肠和回肠肌电是以峰电周期性活动为特征的综合肌电,都有3个时相。回肠的3个时相均由空肠末端移行而来  相似文献   

7.
绵羊盲肠和结肠综合肌电的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盲肠和结肠初袢的电活动,均为短周期移行性综合肌电。起自盲肠尖的大量峰电,可移行止于结肠初袢远端;而起自结肠初袢远端较多的峰电,能直接移向盲肠尖;起步于盲肠基的峰电能发生两向移行。结肠旋袢和终袢的电活动,均为自发地短周期综合肌电;并以旋袢的周期为最短。此外结肠终袢还产生大振幅(170.54μV)、长间歇(35.94min)、持续性(5.39min)峰电活动。  相似文献   

8.
剖腹产绵羊胎衣不下的子宫电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只剖腹产绵羊胎衣不下5d的子宫电活动表明:术后第1天子宫各部位电活动同时起步,子宫峰电振幅较强,电活动率较高,以后均逐渐减少;峰电活动期的平均时程:子宫体后4天比第1天显著增加,空角无明显变化,孕角后3天比第2天显著减少;第2天开始电活动由子宫体向子宫角方向移行;后3天子宫体电活动率比子宫角多  相似文献   

9.
许明  贾斌 《新疆农业科学》2001,(Z1):182-184
采用浆膜表面埋植双极引导电极 ,多道电极同时记录法 ,测定了由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所研制的生长调控剂Ⅰ号对绵羊小肠移行性综合肌电 (MMC)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控剂Ⅰ号能够显著提高十二指肠(P <0 .0 1)、空肠 (P <0 .0 5 )MMCⅡ相时程 ;能够显著缩短回肠MMCⅢ相时程 ,(P <0 .0 1)。同时能够使十二指肠MMC的锋电锋值 (P <0 .0 5 )、锋电频率 (P <0 .0 1)显著增加 ,MMC活动比率 (MR)增加 93.2 0 %(1.47%和 2 .84% ) ;使空肠MMC的锋电锋值明显减弱 (P <0 .0 1)、锋电频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而空肠MR增加了 5 .6 8% (10 .73% ,11.34 % ) ,使回肠锋电频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MR增加 43.89% (17.0 9% ,2 4.5 9% )。生长调控剂Ⅰ号能够显著的增强小肠的肌电活动 ,有利于绵羊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0.
PGF_(2α)能增强非发情绵羊子宫电的活动。并随用药剂量的增加,使子宫电活动逐渐加强。PGF_(2α)直接与子宫,型受体结合,诱发电活动。Ⅲ脑室注入PGF_(2α),通过神经系统促进子宫的电活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吉普赛女王(Gipsy Queen)、紫色情感(Purple Sensation)、奥德修斯(Odysseus)3个二倍体风信子品种进行核型分析,以分析不同品种间的进化程度和亲缘关系。结果显示,3个品种风信子的染色体形态比较一致,均由中部(m)、近中部(sm)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具1对随体,但随体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Gipsy Queen的核型公式为2n=2x=16=6m+8sm+2sm(sat),Purple Sensation的核型公式为2n=2x=16=6m+2m(sat)+8sm,Odysseus的核型公式为2n=2x=16=6m+2m(sat)+8sm。3个品种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59.24%、58.92%、59.18%,核型类型均为2B类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压片法,以发芽期嫩芽为试材,观察了14个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ochotomum种源的核型特征。结果表明:海州常山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核型可以分为5种类型:2n=2x=36 m+16 sm,2n=2x=40 m+12 sm,2n=2x=44 m+8 sm,2n=2x=46 m+6 sm,2n=2x=48 m+4 sm,没有发现随体。各种源染色体绝对长度为1.18~1.59μm,平均值为1.45μm,属小染色体。14个种源中,除021号属于2A型外,其余种源都属于2B型,种源间核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图2表3参22  相似文献   

13.
对牛角辣椒‘绿龙9号’,朝天椒‘天鹰’,小果番茄‘绿玛瑙’,圆形茄‘快青’,野生茄‘红刺茄’和‘托鲁巴姆’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染色体数均为2n=2x=24,且均具有1对带随体的染色体;染色体长度茄子约在3~5μm、辣椒约在5~7μm、番茄约在2~4μm;辣椒‘绿龙9号’和‘天鹰’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18m+4sm(2SAT)+2st和2n=2x=24=18m(2SAT)+6sm,核型类别分属2B和2A;番茄‘绿玛瑙’的核型公式为2n=2x=24=14m(2SAT)+8sm+2st,核型类别属2C;茄子‘快青’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0m+4sm(2SAT),核型类别属2A;野生茄‘红刺茄’和‘托鲁巴姆’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20m(2SAT)+4sm和2n=2x=24=22m(2SAT)+2sm,核型类别分属2A和1A。  相似文献   

14.
四川莴苣属及近缘属1O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报道了四川莴苣属及近缘属10种植物核型研究结果,其中6个种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核型结果为:莴苣(Lactuca sativa)8m 8sm(2sat) 2st(sat);高大翅果菊(Pterocypsela elata)2m 8sm 8st(2sc);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6m 10sm 2st(sat);多裂翅果菊(Pterocypsela laciniata)2m 10sm(4sat) 6st(2sc);细梗紫菊(Notoseris gracilipes)10m 8sm;全叶紫菊(Notoseris guizhouensis)14m 4sm;南川紫菊(Notoseris porphyrolepis)16m (4sc) 2sm;三花紫菊(Notoseris tryflora)10m(2sc) 8sm;大理细莴苣(Stenoseris taliensis)12sm 4st;假福王草(Paraprenanthes sororia)14m 2sm 2st。属间核型相似,为2A或3A类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1份野生种甜瓜和11份近缘野生种甜瓜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西印度瓜、迪普沙瓜各有1份种质染色体分别为2n =48,2n=44外,其余种质染色体均为二倍体,2n=24.10份染色体数为24的甜瓜种质核型可分为5种类型:迪普沙瓜、普拉菲瓜为24 m;马包瓜为2M+18 m+4sm;泡状瓜、非洲瓜、...  相似文献   

16.
毛百合×有斑百合种间杂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方法,对毛百合、有斑百合及其3个杂种后代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百合、有斑百合和3个杂种染色体均为2n=2x=24.毛百合核型公式为2n=6m(2SAT)+4sm(2SAT)+14st,有斑百合核型公式为2n=2m+8sm+12st+2t,杂种F1-1核型公式为2n=4m+2am+18st,F1-2核型公式为2n=2m+8sm(2SAT)+14st,F1-3核型公式为2n=2m+8sm+14st.F1-1、F1-2和母本的核型类型都是3B型,而F1-3与父本的核型类型都是3A型.在染色体长度比、平均臂比及不对称系数等指标上,杂种大部分都趋于父母本的中间值.杂种染色体形态具有父母本双亲的特点,可以鉴定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薯蓣属(Dioscorea)4种植物进行核型研究。结果显示小花盾叶薯蓣(Dparviflora CTTing)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8m+12sm;盾叶薯蓣(野生种)(Dzingiberensis CH Wright)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14m+6sm;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 CH Wright)栽培株系A-02-6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40,核型公式K(2n)=40=20m+18sm+2st;黄独(Dbulbifera L)的染色体数目为2n=8x=80,核型公式K(2n)=80=34m +46sm;山药(薯蓣Dopposita Thunb)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x+4=144,核型公式K(2n)=144=57m+84sm+3st。结果表明:薯蓣属是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复杂并且存在许多多倍体的植物群,核型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洪湖不同倍性泥鳅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洪湖自然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典的形态测量观察方法、染色体制片技术对不同倍性泥鳅的染色体组型、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二倍体泥鳅2n=50,核型公式为10m+4sm+36t,NF=64;三倍体泥鳅3n=75,核型公式为15m+6sm+54t,NF=96;四倍体泥鳅4n=100,核型公式为20m+8sm+72t,NF=128;2)5个比例性状测量结果显示,二倍体与四倍体很接近,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两者与三倍体在眼后头长/体长(PL/SL)、后头部到鳃的距离/体长(LOOSR/SL)、背鳍前端到尾鳍的距离/体长(LODO-CB/SL)3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主成分分析表明,二倍体、三倍体及四倍体形态差异主要系躯体后半部差异所致;(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洪湖二倍体和四倍体相聚类,亲缘关系较近,与三倍体群体的聚类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经改良的常规制片法,对上农香糯、上农黑糯07、太湖糯、铁桂丰四个品种及其杂交后代选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试验表明,它们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都是2n=2x=24,但核型形式略有不同。按臂比值而定的着丝点位置有两种类型,即中央着丝点(m)染色体和近中着丝点(sm)染色体,因此它们均为对称染色体核型。12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对是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疆两种蓝刺头植物的核型差异.[方法]应用改进的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新疆两种蓝刺头植物的核型.[结果]天山蓝刺头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30,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16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14对,在第5,6对染色体长臂上带有随体,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为2n=2x=30=16m+14sm(4SAT).硬叶蓝刺头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2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6对,在第2对染色体长臂上带有随体,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为2n=2x=28=22m(2SAT)+6sm.[结论]两种蓝刺头染色体数目不同,随体存在与否及数目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