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1999年.绥化市可繁母牛达47.6万头,其中黄牛可繁母达 36万头.奶牛 11. 6万头,年产牛犊 21.4万头,可繁母牛繁殖率平均 44. 9%、两年不足一个犊。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通过对全市所辖10个县、市(区)的抽样调查分析.母牛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繁殖疾病造成的.占可繁母牛的21. 8%.每年平均有10. 37万头可繁母牛国繁殖疾病不产犊.造成养牛经济效益下降。所以.积极防治母牛繁殖疾病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过近3年对全市多点、多牛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母牛繁殖疾病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省养牛业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1994年,全省牛存栏630.24万头,比1978年净增294万头,其中黄牛274万头,占总存栏数的65.7 %,能繁母牛237万头,占总存栏数的37%,当年产活犊84万头,繁殖成活率为32%,1994年共出栏牛54万头,生产牛肉5.32万吨.牛群结构趋于合理,肉牛生产技术普及及丰富的饲草资源,为改良我省地方黄牛发展商品牛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我国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和养牛专业户的不断增加.提高牛繁殖受胎率已成为增加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了了解当地黄牛的繁殖情况,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我们对吉林省舒兰市的3个乡镇的12984头黄牛进行了调查。调查牛中有可繁殖母牛7315头,产犊5705头.产犊率占78%。调查发现受胎率低直接影响养牛户的积极性和经济收入.并给黄牛繁殖改良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区养牛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因此认真研究肉牛集中育肥的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1发展肉牛生产的资源与优势1.1丰富的肉牛资源1.1.1几年来,我市黄牛改良工作进展很快,据统计,改良的杂交肉牛约占全市存栏牛总数的48.5%,1993年末全市的肉牛存栏12.5万头,冻精常温配种5.4万头,每年可产肉牛犊4.7万头供育肥。1.1.2黄牛14.7万头,能繁母牛每年可产犊5.2万头。1.1.3成年母牛每年按10%淘汰计算即1.02万头。1.2充足的草料资源。我市年产10亿kg的秸秆饲料粮20万t。1.3健全的繁育改良体系…  相似文献   

5.
提高我国黄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黄牛繁殖力,是促进我国养牛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本文主要通过母牛饲养管理、选优淘劣、增加母牛比例、及时治疗黄牛产科疾病、通过及早对犊牛断奶而促母牛发情、掌握发情时间、及时进行人工授精、通过提高产犊率和犊牛成活率等一系列的综合技术措施,提高黄牛的繁殖力,同时对牛繁殖上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母犊素”是一种生殖生理调控的激素类药品。喀什地区2004~2005年在6个县的68个冷配站实施“母犊素”的推广使用,目的在于改善冷配母牛母犊出生率偏低的现象,提高农牧民参与黄牛改良的积极性。项目实施参试牛只达3 500头,随机调查产犊头数1 618头,母犊率平均达到58.90%,比未使用“母犊素”处理的母牛产母犊率42.66%净提高16.24%,相对提高38.07%。试验证明,用“母犊素”处理配种母牛,不仅能大幅度提高母犊出生率,还能提高母牛的部分繁殖性能,值得在黄牛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德国黄牛改良南阳牛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国黄牛为世界上著名的肉乳兼用品种,毛色为浅红黄色,体躯长,体格大,胸深背直,四肢短而有力,肌肉强健,母牛乳房大,附着结实.利用德国黄牛改良南阳牛,能够在保持南阳牛传统毛色和优良特性前提下,提高南阳牛的产肉性能,尤其是能够提高母牛的产奶量,加快犊牛的生长速度,从而培育出南阳牛肉用品系.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所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导入德国黄牛培育南阳牛肉用新品系>这一项目,并得到批准.1999年3月我所从加拿大引进德国黄牛31头,其中公牛6头,母牛25头.目前南阳牛育种中心德国黄牛群体已扩繁到54头.其中种公牛6头,种母牛25头,犊公牛12头,犊母牛11头.  相似文献   

8.
一、牛的主要品种在西德的畜牧业中,养牛业发展最快。1980年全国共养牛1,506万头。其中成年母牛547万头,约占牛群总数的40%。养牛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国有黑白花、西门塔尔、红白花、褐牛、黄牛等十多  相似文献   

9.
2001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诱导母牛双胎生产试验,具体是选择卵巢上部有间情周期黄体存在、生殖器官无疾病的母牛,将12~14毫克促卵泡素(FSH),在3日内分6次肌注投给。供试牛在配种时期随机选择性功能活动正常。共选择处理18头。一胎双犊母牛12头,双犊率为66.67%(12/18),一胎单犊母牛6头,单胎率为33.33%(6/18),共产犊30头,总产犊率为166.67%(30/18)。12头产双犊母牛中,有3头同胎同时产两个不同品种的后代。现报告如下:1试验牛的选择供试牛只均是双庆乡太安村牛场和村民个人饲养的2~5周岁可繁母牛,其中:奶×本一代改良牛12头,本地黄牛6头;经产…  相似文献   

10.
法库县地处辽宁省的北部,属半丘陵,农户多有养牛习惯,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为发展养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全县牛存栏达27.9万头,可繁母牛占存栏总数的70%。法库县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由于实行了开放搞活,全面振兴经济的方针,四川盆周山区有条件的已把养牛作为一个致富的门路。苍溪县政府、业务部门引进兼用牛改良本地母牛,采用秸秆氨化等技术措施,以改变过去养牛只耕田的观点,从肉乳等方面考虑提高牛的经济效益,使养牛业成为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为振兴经济作贡献。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重视母牛,保护母牛。 母牛淘汰要严格控制,严禁屠杀能繁母牛。苍溪县存栏牛已由七十年代中期的9.2万头逐年下降到现在的7.2万头,其中:能繁母牛仅有2万多头,占28%。近年来,每年出栏肉牛不到5000头,商品率低,如不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12.
<正> 温岭高峰牛属亚热带瘤型牛,是经过长 期的精心管养,选育和提纯复壮而成。具有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遗传性稳定等优良特性。据我们多年的调查和试验观察,温岭高峰牛的繁殖率较高,约相当于全国水平的2倍(全国一般只有40~50%)。据1980年调查,182头可繁母牛,年内产犊149头,产犊率达81.9%;1981年3月调查了151头可繁母牛,怀胎137头,带犊34头,其中带犊怀胎20头,受胎率达97.7%;又据1981年底普查,193头能繁母牛,年内产犊183头,产犊率达94.8%,受胎189头,受胎率达97.9%,年内出售6月龄的犊牛181头,纯繁率达93.8%。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省红河州广大的山区农村,天然牧草和农作物秸秆丰富,母黄牛的养殖已成为农民创收脱贫的重要渠道,牛是单胎动物,任何用途牛的增产都有赖于母牛繁殖性能的提高。在目前尚没有缩短母牛妊娠期的情况下,只有尽量缩短产犊间隔,才能保证在母牛多产犊,提高母黄牛的养殖效益,短产犊间隔是养牛业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短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的养殖效益,关键是加大对农民养牛技术的培训力度,从母牛的品种选择、适配年龄、发情鉴定、阶段饲养、犊牛的接生、犊牛的适时断奶等方面,使农民掌握科学的饲养母黄牛的技术方法,从而提高母黄牛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1安福县发展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1.1草地资源丰富安福县地处赣中西部,水热光资源丰富,宜牧草地面积7.66万hm2,并且草地集中连片面积较大,数量多,丘陵草地和疏林草地占草地面积的60%。可为因地制宜发展养牛业提供天然草场和建场、草地改良用地。1.2养牛业基础好安福县养牛历史悠久,群众养牛经验丰富。本地黄牛属江西省三大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吉安黄牛,全县牛群结构合理,能繁母牛数量多,有利于安福黄牛  相似文献   

15.
我县是全省七个牧业县之一,有草原12.1万hm2,现有黄牛5.3万头,其中可繁母牛2.1万头,近十年来,黄母牛繁殖率低下,直接影响黄牛改良效果,为了搞清黄母牛繁殖率低下原因,在全县21个乡镇(场)、201个村进行调查,发现导致黄母牛受配率低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营养不良致使多数母牛不发情;第二是发情没有鉴别出来和人工授精技术员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6.
农区黄牛既要役用又要繁殖。由于饲养管理粗放,使役较重,哺乳不合理,带犊母牛当年自然发情率较低,约占当年产犊母牛的20%左右。加之,农民没有当年配犊的习惯,母、犊不隔离,任其自然断乳,一般三年两犊或五年三个犊,繁殖力较低。经调查我县牛的繁活率多年来一直徘徊存30%左右。本试验通过药物处理,使带犊母牛断乳、发情,以提高黄牛的授配率和繁殖力,为一年一犊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1养牛业现状 根据固原市门统计,2007年全市肉牛饲养量71.48万头,牛存栏45.94万头,其中基础母牛23.77万头,牛出栏25.54万头.有养牛专业村112个,5~10头的养牛专业户4 888户,10~20头的587户,20头以上的25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德系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群体,探索文山牛快速扩繁和生产性能提升技术。[方法]在马关县从600头文山黄牛、西本杂、安本杂和短本杂牛母牛中选择270头,用CIDR+PG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选择黄体合格的受体,采用非手术法移植德系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胚胎,在移植后60~90 d通过直肠检查法进行妊娠诊断,确定妊娠率,跟踪调查产犊情况,并测定胚胎移植所产犊牛的初生体重和主要体尺指标。[结果]受体牛同期发情处理270头,胚胎移植87头,妊娠28头,移植妊娠率32.18%;妊娠母牛中产犊17头,产犊率60.71%,产犊19头,成活16头,产犊成活率84.21%。公母犊牛平均的初生重33.00 kg,体高69.50 cm,体斜长62.19 cm,胸围72.69 cm,管围13.50 cm。[结论]首次在文山州开展了牛胚胎移植获得成功,杂交牛受体的移植妊娠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文山牛受体,秋季移植的妊娠率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的。提示以杂交牛为受体在秋季进行胚胎移植可有效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临沂地区自1980年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大力发展以牛为主的食草畜禽,努力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逐步建立起以食草畜禽为主的高效节粮型畜牧业”的方针,对于黄牛改良工作,10几年来坚持常抓不懈,从而促进了全区养牛业的发展。1990年,牛存栏38.5万头,是1980年的2倍;适繁母牛17万头,是1980年的2.5倍;母牛配种1.33万头,占可繁母牛78%,其中黄  相似文献   

20.
《北方牧业》2008,(8):14
<正>1散养萎缩是养牛下滑的主因随着劳动力转移、养牛效益下滑,占养牛主要成分的散养户的消失是此轮养牛业滑坡的主要原因。牛是单胎性哺乳动物,受孕率为80%左右,一般情况下一头母牛每年只能产一胎,生产犊牛一头。同时一头牛价值3000元左右,投入成本较大,消耗饲草量也较大。一头黄牛从受孕到出栏一般需要两年半左右的时间,见效慢,农民不愿养牛。安徽省亳州市黄牛主要靠农户散养,85%以上的农户养牛。2000年末,黄牛存栏量121万头。但近3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务工来钱比养牛容易得多,农户不再养牛。而留守老人来养牛,缺乏技术和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