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面灌溉条件下蚕豆的水分生产函数与灌溉定额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线性规划法对蚕豆水分生产函数与灌溉定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面灌溉条件下,蚕豆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蚕豆在拔节-开花,开花-结荚2个生育期对缺水最为敏感;蚕豆经济灌溉定额为2 400 m3/hm2,在苗期-拔节、拔节-开花、开花-结荚、结荚-成熟4个生育阶段,最优分配灌溉定额依次为675、750、975 m3/hm2.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素对蚕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ogistic方程和多元回归建立了蚕豆开花过程、花荚数量和脱落对光照、水分和夜温的响应模式。蚕豆开花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 ,土壤缺水使蚕豆始花期和单株最大开花数 5 0 %的时间提前 ,荫蔽延迟始花期和最大开花数 5 0 %到达时间。环境胁迫缩短开花持续期 ,降低花荚数。水分对开花数量的影响显著程度大于光照 ,而光照对结荚数量的作用大于水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浙江、江苏、四川、云南、甘肃5省蚕豆品种的互相引各联合试验结果证明:蚕豆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严格,明确了蚕豆引种的规律性,即高纬度、高海拔的蚕豆品种引向低纬度、低海拔种植,生育期比原产地延和,甚至不能正常结荚成熟,反之同生育期缩短,虽能正常开花结荚成熟,但产量较低;纬度、海拔相近之间引种,适应力较好,成功率较高。本试验通过稳定产性和适应性的分析,在试的25个品种中有7个品种相对具有较好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1.去主茎适时将主茎除去,使养分集中供给冬前分生的次生茎,促进蚕豆次生茎翌年多开花,多结果。去主茎的时间要在元月初,方法是用刀从主茎离地10厘米处割下。最迟要在元月中旬结束这项工作。 2.去无效枝蚕豆在立春后发生的分枝很少开花,即使开花,也易形成花而不实,而且与年前发生的有效分枝争光、争水、争肥。因此,在3月份的蚕豆初花期,将这些小分枝、细嫩分技除去,促进蚕豆集中用肥,利于增产。 3.摘顶心蚕豆的花是侧生的短总状花序,开花时间长达20~30天,在开花结荚时,养分不能集中供给开花结荚的需要,常导致落花、落荚,分枝顶部多半形成不孕花。因此,后期适时摘除顶心,能控制植株生长,提高产量,促进早熟。此项操作,可在4月10日前后进行为宜。 另外,在运用上述技术时,要根据植株生长生育情况灵活掌握。在去主茎、去无效枝时,要选在晴天进行,而且动作要轻。  相似文献   

5.
滇中温凉坝区蚕豆品种适应性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滇中温凉坝区3月低温冷害及霜雪冻害影响蚕豆开花结荚,造成小春蚕豆单产低而不稳的实际问题,通过蚕豆品种适应性筛选试验,选出了在滇中温凉坝区具有较好丰产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优良品种91690、9027l和天杂30,从而实现该地区蚕豆品种区域化、良种化,同时为类似地区的蚕豆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粒鲜食蚕豆人工低温春化技术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是典型的越冬作物,通过冬季低温自然春化,春季才能正常开花结荚。采用蚕豆苗人工低温春化处理技术,解决了鲜食蚕豆反季节生产、以及海南岛等热带地区发展鲜食蚕豆生产的瓶颈问题。本文总结了大粒鲜食蚕豆人工春化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子预处理、催芽育苗、人工低温春化等环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鲜食蚕豆人工春化处理大棚促早栽培技术,是一项传统作物高效种植模式的新型耕作制度。通过调控大棚温湿度,模拟蚕豆开花结荚小气候,延长采摘期,产量可成倍增加。还可与多种瓜果蔬菜套种,深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8.
青蚕豆是人们生活中广受喜爱的蔬菜之一。近年来,蚕豆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蚕豆赤斑病、霜霉病和枯萎病都是偏重至大发生,严重影响蚕豆的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荚,导致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为此,笔者对青蚕豆病害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其绿色防控技术,并在沿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蚕豆不同时期植株打顶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是丽水市松阳县、莲都区的主要栽培蔬菜品种之一,采鲜荚销售,销往上海、江苏等地大中城市.蚕豆通过花期打顶,可使植株营养集中,提早坐果,使每丛植株结荚相对整齐,提早成熟,上市早、售价高,种植效益好.为探索蚕豆适宜打顶时间,2005年我们进行了蚕豆不同开花时间分批打顶试验,以探索蚕豆最佳打顶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 蚕豆要获得高产,要保证有“年前枝、年后身、上开花、下结荚”的长势长相;在栽培策略上要围绕“三争”:争早苗全苗、争粗壮分枝、争多结角荚。在具体措施上,除选用优良品种、适期早播、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外,在冬季与早春期间要抓好三条培管技术: 1 早施荚肥:蚕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双旺时期,此时根系由旺变衰,根瘤固氮能力下降,加之营养生长消耗了大量养分,就会造成花荚脱落,影响产量。为了提高蚕豆单株角数和每角粒数,必须普遍追施花荚肥。第667m~2用硫酸  相似文献   

11.
光照对一品红观赏性状的表达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品红彼特之星品种进行了光照促花试验,促花组每天给予10 h的光照,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在暗处理苞叶转色前,处理与未处理的植株间株高、冠幅、枝粗、节间长度、叶片数生长没有明显差异;在处理开花后株高、叶数、枝粗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与未处理相比,花期提前2个月左右,苞片比较大,植株比较矮,冠高比较适合,观赏价值比较好,但花期的枝条偏细偏弱,是否进行暗处理对冠幅没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韩波  周桂生  顾巍菊  刘理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61-1362,1366
以常规棉苏棉16、渝棉1号和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科棉4号为试验品种,调查了初花期和盛花期2种类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2种类型棉田初花期和盛花期害虫发生量不同,但趋势基本一致,即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棉铃虫、棉红铃虫和棉大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常规棉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抗性;棉叶蝉和棉盲蝽等非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无显著差异;2种类型棉田害虫的主要差别是非鳞翅目害虫。研究结果还表明,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和赤眼蜂、瓢虫等天敌的发生间有一定的追随关系。针对不同类型棉田应有不同的防治策略,常规棉主要是进行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兼顾非鳞翅目害虫;抗虫棉棉田害虫的防治以非鳞翅目害虫为主,以免其取代鳞翅目害虫成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3.
麻竹开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控制授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竹类植物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控制授粉技术的研究是开展竹类有性遗传改良的必要前提.该文以设在福建省南靖县国营苗圃的29丛90根麻竹开花亲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的方法,观测了其开花预兆、开花周期及持续时间、开花季节和初花时间、花枝类型及结构、小穗形态及结构、花器构造和发育特性及竹花开放顺序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了麻竹控制授粉时不同气候条件和花枝位置对结实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控制授粉时气候及花枝位置对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及时利用竹子田间自然开花并适时地进行人工授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修剪调控露地宿根花卉花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冰  董丽  朱仁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73-10975
[目的]为调控露地宿根花卉的花期探索可行的园艺措施。[方法]修剪等简单园艺措施可使部分宿根花卉二次开花,利用这一特点通过修剪试验研究14种宿根花卉的花期调控。[结果]在自然花期修剪的植物中,花期调控效果优良的是穗花婆婆纳、大花金鸡菊、宿根福禄考、黑心菊、蓍草、桔梗;一般的是红花钓钟柳、紫花鼠尾草、蒲公英、千屈菜、荆芥;较差的是月见草、‘金娃娃’萱草;飞蓬修剪后不再开花。在自然花期的末花期修剪的植物中,花期调控效果优良的是穗花婆婆纳;一般的是紫花鼠尾草、红花钓钟柳、蒲公英;较差的是月见草。在现蕾期或初花期修剪的植物中,花期调控效果优良的是大花金鸡菊、宿根福禄考、桔梗、黑心菊、蓍草;一般的是千屈菜、荆芥;较差的是‘金娃娃’萱草。[结论]简单修剪后,14种宿根花卉中大部分的花期都延长了。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驳枝和追施氮肥对早花烤烟成熟期叶片中水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施氮量抑制烟草叶片的水溶性总糖和淀粉积累,然而低氮促进了中部叶水溶性总糖和淀粉积累。  相似文献   

16.
福星对酥梨果实脱萼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40%福星EC对酥梨果实脱萼的影响,并探讨酥梨花序分离期的最佳施用时间和施用浓度,2008-2009年连续2a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40%福星EC,酥梨脱萼率增加8.7%~20.5%,形成更多的母梨,且距酥梨初花期越近,使用浓度越大,脱萼效果越好.同时,施用40%福星EC能减小果柄长度和果形指数....  相似文献   

17.
摘要:油菜菌核病是由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是世界范围内造成损失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害主要通过感染了核盘菌子囊孢子的花瓣落在植株茎、叶上来侵染植株。本实验采用添加了两种不同PH指示剂的改良型Steadman’s培养基检测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样品采自合肥的两块不同试验田,在油菜花期(3月下旬~4月中旬)每天采摘新鲜花瓣在室温下培养,结果表明整个花期,除1块田1天没有检测出外,其余每天都有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出现(感染子囊孢子的花瓣接种后培养基变色)。油菜初花期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较少,而盛花期和终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多,第一块田被感染的花瓣数在两种培养基上出现的百分率分别为32.0%和40.2%,第二块田分别为27.3%和35.7%。第一块田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2.7%和1.8,第二块田分别为1.5%和0.4。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数与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r=0.829,r0.05=0.811)。研究被感染的花瓣数可以帮助决定最适宜的病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工播种,研究了黄顶菊的开花和成熟特性。结果表明:出苗期早的黄顶菊开花期较早,从出苗到开花需120~50 d,7月下旬开始开花,花期持续到10月下旬;8月之前出苗的黄顶菊均能产生种子,出苗越早,黄顶菊的单株生物量越高,单株生物量与单株种子数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 7。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泥堆肥对12种花灌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堆肥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开展了污泥土地利用对12种花灌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的不同用量处理与对照相比,12种花灌木的株高、冠幅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用污泥堆肥的株高比同期的对照处理增长了13%~28%,冠幅增加了26%~48%;处理量5.0%是各花灌木生长的最佳投放量。污泥堆肥使它们的开花、结果习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对提高它们的开花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分析了小菜蛾卵、幼虫、蛹在菜心、芥兰、西蓝花菜株中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卵的平均位置在心叶以下第二片叶,幼虫在心叶,蛹的分布则较均匀,本文还分析了小菜蛾的垂直运动规律及机制,为田间抽样及化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