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金线莲组培植株和野生植株组织结构,紫外吸收光谱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金线莲组培与野生植株基本一致,为均可等同入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组培番木瓜植株生长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培番木瓜小植株具有侧根多而长,形成庞大的根群系统,无主根的特点。大田植株茎的高生长先达旺盛期,接着粗生长也到旺盛期,它们互相协调而平衡。按1994年的气候条件,组培番木瓜于当年2月中旬移植大田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棉花再生植株嫁接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 ,棉花组培再生植株已经很多 ,且经组培方法转基因应用也较广。但其再生植株一般采用直接移栽到土或蛭石中 ,通过再生植株得到的棉花小植株一般根系生长不太好 ,直接移栽不易成活 ,成活率较低 ,一般仅有 2 0 %左右 ,而且再生植株在根系还未发育良好时容易由于未知的原因猝死 ,极大地影响了棉花转基因技术的利用。基于此 ,借鉴果树、花卉嫁接的方法 ,将再生小植株嫁接到较强壮的棉花实生苗上 ,效果很好。可将再生植株在三角瓶内切成段 ,快速繁殖 ,生长到 2 .5 cm以上即可 ,无需长根即可嫁接成苗 ,大大的加快了转基因棉花的育种速度。为此…  相似文献   

4.
金线莲是珍稀的药用植物,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因此,开发利用好金线莲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金线莲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繁殖、生长缓慢,加上人为长期掠夺性挖采,导致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笔者对珍贵中草药金线莲的成分分析、药理活性、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组织培养及人工栽培等方面作了综述,为进一步保护野生金线莲资源和研究、开发利用金线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激素配比、外植体等主要因素对野生苎麻组织培养的影响,野生苎麻茎尖经过诱导不定芽、长苗分化培养和生根培养三个步骤,在相应的培养基上获得完整的试管植株,对野生苎麻资源利用组培法保存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组织培养法保存野生苎麻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瑛 《中国麻业》2002,24(6):1-3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激素配比、外植体等主要因素对野生苎麻组织培养的影响,野生苎麻茎尖经过诱导不定芽、长苗分化培养和生根培养三个步骤,在相应的培养基上获得完整的试管植株,对野生苎麻资源利用组培法保存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药用野生金线莲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以福建野生金线透资源进行调查和多点人工栽培研究。摸清了其分布、种类。阐述了野生金线莲生长发育习性及所需的环境条件;野生和组培苗移植于中、低海拔山区和平地林下获得成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栽培技术;生药学研究确立了金线莲主要含强心甙等成分。  相似文献   

8.
春石斛杂交种多糖及生物碱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野生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组培金钗石斛(由种子无菌萌发、快繁,并移栽成活的成熟植株)和4种春石斛杂交种(Nobile-type Dendrobium)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通过与野生金钗石斛对比,以期为春石斛杂交种的药用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9月和12月份,‘Red Cat1’(10109)和‘Pink Star’(2810)两种石斛杂交种在茎多糖含量方面与野生金钗石斛无显著差异;不同器官多糖含量呈现茎>叶>花>根;茎段总生物碱含量方面,组培金钗石斛优于野生金钗石斛;野生金钗石斛明显优于春石斛杂交种,呈现组培金钗石斛>野生金钗石斛>10109>‘Little Bee’(10213)>‘Red Cat2’(9101)>2810,其中10109的总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杂交种,且达到野生金钗石斛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9.
以新鲜金线莲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质量分数(0.5%、1.0%、1.5%)壳聚糖不同处理(整株浸、根浸)对金线莲常温贮藏植株品质及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根部浸渍的壳聚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金线莲植株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和失水率,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维持相对电导率较平缓的上升,说明壳聚糖处理对金线莲贮藏品质的保持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地延长金线莲的贮藏期,其中,以质量分数浓度为1.0%的壳聚糖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金线莲为试验材料,将芦荟、艾叶、生姜天然提取液分别混合纳米TiO_2,并以果胶——海藻酸钠可食膜为载体对金线莲根浸处理,考察低温贮藏下植株品质、采后生理生化及植物活性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抗菌剂的果胶膜液对金线莲根浸处理,能够有效减少金线莲的褐变和失水,延缓植株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叶绿素和矿物质的降低及多糖、黄酮、氨基酸等植物活性成分的下降,可有效地延长金线莲的贮藏期。其中,天然抗菌剂混合纳米TiO_2的保鲜效果显著好于单一纳米TiO_2,以芦荟或艾叶协同纳米TiO_2对金线莲根浸处理的抗菌保鲜作用最好,在低温下金线莲保鲜期可以达到105天以上,且操作简便、成本低、污染少,对人体无毒害。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尖叶品种金线莲种植苗为材料,用LED蓝光进行不同光周期补光试验,研究补充光照对金线莲生长及药用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蓝光光照对金线莲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植株叶片数、茎粗、根长、鲜重、干重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尤其是8 h/d处理,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补充蓝光光照使植株总糖、多糖含量略有增长,但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植株总多酚含量均高于对照,且8 h/d处理植株增幅显著;3个补光处理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以东源金线莲和福建金线莲品种‘红霞’为材料,研究了白光(W)、红光(R)、蓝光(B),以及组合光R8B2、R7B3、R5B5、R3B7、R2B8共8种光质的LED对金线莲组培增殖与生根的影响,并比较了株高、鲜重、干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组合光R8B2和红光(R)显著提高了东源金线莲增殖系数,而所有LED处理对福建金线莲‘红霞’的增殖系数差异不显著。白光、红光、组合光R8B2和R7B3有利于2种金线莲的生根和株高的增加,白光、组合光R8B2和R7B3促进了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而蓝光(B)显著抑制了2种金线莲的生根,生根率、根数和平均最长根长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试管苗的干重和鲜重也较低。综合来看,金线莲增殖阶段最适LED光质为R8B2和红光,生根诱导阶段最适LED光质为R8B2和R7B3,该研究结果为LED光源在金线莲组织培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植株整体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整体转化法主要以植物的分生组织和生殖器官作为外源基因导人的受体,通过真空渗透法、浸蘸法及注射法等方法使农杆菌与受体材料接触,以完成可遗传细胞的转化,通过抗生素筛选和分子检测鉴定转基因植株后代.以大豆幼苗的顶端生长点和叶腋生长点为靶点,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整体转化法--注射法进行转录因子DREB1C基因的遗传转化,最终获得6株T0代PCR阳性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9.2%.T1代植株的PCR、Southern blot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获得1株阳性植侏,DREB1C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整合于大豆基因组中,在200 mmol·L-1NaCl胁迫条件下在转录水平得到成功表达.该方法克服了大豆组织培养再生难、转化率低的缺点,是一种高频、简单、快捷的非组培遗传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广西、台湾金线莲组织培养瓶苗为供试材料,在海拔20米,6-9月份平均气温25.5-28.8℃地区的人工荫棚下,金线莲试种初步获得成功.对人工栽培进行了技系统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1)瓶苗素质对移栽成活保存率有很大影响.健化的壮苗自1992年11月种植至1993年7月长达8个月成活保存率达96.6%;(2)广西和台湾金线莲比福建金钱莲适应性略强.前二者93年7月栽植至94年3月生育期8个月。历经越夏和秋冬后成活率仍达87.5、80.4%;(3)3—12月份均可人工栽植;(4)用5份蛇木屑+1份石,3份蛇木屑+1份腐植土+1份炭化稻壳为基质,栽植14个月后保存率达90%;(5)ABTI、2、3号生根粉对生根都有明显促进作用,以200ppm浸泡30分为佳;(6)叶片喷施高效稀土液、1/4MS、ABT3号.碧全可分别提高株鲜重102.9、71.3、59.2、47.9%;(7)试种点栽植周年的组培植株开花率仅为1.5%;(8)台湾金线莲试种生长15-16个月,每株鲜重可达1.1克以上.  相似文献   

15.
影响组培番木瓜产量的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组培番木瓜植株的花性仅为雌花与两性花,植株上总叶片一般累计25 ̄26片时,在第11 ̄12个叶序始开始初花。茎围大小与产量有关。不同农艺栽植方法对产量的关系观察结果,以斜植产量较高。早期选组培健壮植株,采取相适宜的栽培和管理,可望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甘蔗植株根冠比及叶片束缚水含量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野生甘蔗种陇川割手密、栽培品种桂糖11号和桂糖15号、热带原种Badda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幼苗期、分蘖期和伸长中期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植株的根冠比和叶片束缚水含量。结果表明,抗旱性强品种(种)幼苗期的根冠比大,束缚水含量也高。可以认为幼苗期的冠根比是甘蔗抗旱育种的重要指标亡一。  相似文献   

17.
采集漳州3个辣椒种植基地枯萎病典型患病样地的健康植株(以下简称JK)根际土壤和患病植株(以下简称KW)根际土壤,对土样中的古菌群落进行基于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的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明确健康辣椒植株与患枯萎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为辣椒枯萎病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患枯萎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的优质序列比健康植株少480条,OTUs少11个。在门水平上,健康植株和患病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相似,最优势门均为奇古菌门,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属水平上,健康植株根际的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sphaera相对丰度比患病植株增加了38.61%,亚硝化侏儒菌属Nitrosopumilus相对丰度比患病植株增加1.89%,患病植株的Methanomassiliicoccus属相对丰度却比健康植株增加了10.92%。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为试材,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高温,研究金线莲叶绿素荧光参数及SOD活性与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台湾金线莲叶绿素a、叶绿素b与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而福建金线莲变化不显著。台湾金线莲Fo的升高与Fv/Fm的下降水平均高于福建金线莲,而两者的Fm和Fv变化差异不明显;在热胁迫过程中,台湾金线莲ABS/RC的上升和φEo、φPo、ψo的下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福建金线莲变化不显著。高温胁迫下台湾金线莲的SOD活性与电导率均呈显著变化,而福建金线莲则变化不显著。这说明福建金线莲对高温的耐受力优于台湾金线莲,因此,实地栽培台湾金线莲应选择比福建金线莲更加阴凉的种植环境。  相似文献   

19.
离体组织的人工培养,实现由细胞到再生植株的循环,是解决许多理论与育种问题的基础。可惜,迄今为止,对大多数禾本科作物来说,获得再生植株还是困难的。但对包括高梁在内的一些种,已经有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本文研究了 Sorghum 属不同类型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20.
6-BA对大豆茎尖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以大豆茎尖作为材料,采用MSB5(MS无机 B5有机)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诱导不定芽分化,建立了以茎尖为外植体的大豆组培高效再生植株体系。不同品种研究结果表明;预培养时的6-BA浓度对不定芽分化的数量以及芽的伸长有直接影响,低浓度的6-BA产生芽数量少,变异系数小,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高浓度的6-BA产生芽数量多。变异系数也小,不易伸长,在3.0mg/L浓度的6-BA处理比较理想。变异系数较大,有效芽多。不同品种对6-BA的耐受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合适的6-BA浓度有使差异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