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传统的方法饲养繁殖母牛,常因管理不善、技术不到位或使役不当导致母牛发生流产,甚至出现空怀、产仔率较低,严重影响繁殖生产力,经济效益较低。因此,必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牛繁殖能力,是发展养牛生产,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关键。1空怀母牛的饲养要保证牛的正常繁殖机能,必须合理饲养管  相似文献   

2.
在广大农村,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耕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现象仍然存在。母牛繁殖率较低,一般空怀率可达55%以上,母牛繁殖率常低于40%,幼畜增殖率低于20%,大大影响了养牛业经济效益。近年来牛价大幅度上涨,商品役牛、肉牛供不应求,由于杀的多,生的少,农民役牛存栏出现了下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丹东地区乃至于东北地区的繁殖母牛数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养牛产业的后劲不足。主要原因之一是牛的饲养周期长,繁殖率低。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提高母牛的繁殖率,增加可繁殖母牛数量,对于确保养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生产实际谈谈提高母牛繁殖率的几点措施。1合理的饲养管理1.1合理饲养牛的不孕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有关。因  相似文献   

4.
母牛繁殖力的高低是影响养牛业的发展和养牛者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母牛繁殖率的高低受遗传、营养、管理、繁殖技术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笔者从事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应用10年认为:提高母牛繁殖力,要从牛场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繁殖母牛的选择、饲养管理,使用优质冻精,提高繁殖技术水平和繁殖疾病的防治等各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山区农村,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母牛繁殖率低,单栏饲养多,母牛空怀率达55%以上,且品种退化,大大影响了养年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优良杂交牛价格大幅上涨,杂交牛供不应求,存栏出现了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养牛业经济的提高,推广优良杂交牛是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和为农户增产增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母牛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牛群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也与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所以,提高母牛繁殖率是养牛业中的中心环节。就我省养牛业的现状看,母牛的繁殖率仍需进一步提高。现在影响母牛繁殖率的主要因素是繁殖疾病,造成了15%以上的成母牛长期或短期不孕,给养牛业带来了重大损失。因此,积极治疗母牛繁殖疾病是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据对全省部分养牛地区的调查分析,现就几个主要的母牛繁殖疾病及其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晋南牛饲养管理配套技术推广”是山西省科委1999年度下达“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项目,其目的是针对我区广大农户养牛饲养管理粗放、商品牛出栏率低、产肉率低、母牛繁殖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等缺点,通过采用肉牛杂交改良,改良肉牛饲养管理、加强母牛饲养营养、犊牛培育、秸杆氨化、放牧牛冬春补饲等配套技术,达到提高养牛业科技含量,增加养牛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1选择优良品种选好优良品种种牛,通过经济杂交,优化牛群结构,从而提高养牛经济效益,这是养牛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搞好牛的繁殖才能增加牛群数量,饲养基础母牛目的就是为了繁育生产犊牛,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牛繁殖能力,防止空怀,采取科学配种提高繁殖率。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市农区养牛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牛一直作为役畜饲养。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养牛业才开始由役用阶段向役肉兼用阶段发展。在这一阶段,农户养牛主要考虑的还是役用价值。一般农户养母牛使役,繁殖犊牛出售,能够收回草料费用即可满足。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牛基本上失去了役用价值。养牛业开始由役肉兼用阶段向肉用阶段过渡。在这一时期,不可避免地出现效益下降而带来的养牛数量减少的问题。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民养牛效益成为农区秸秆养牛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  相似文献   

10.
养好牛,繁殖犊牛,多产奶,是养牛生产中极重要的一环。奶牛的配种是繁殖的基础,提高受胎率则是繁殖的关键。因此,为了养好奶牛,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饲养管理要合理 为了保证奶牛的正常繁殖,在饲养管理方面,必须满足母牛对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等矿物质的需要。饲料种类多样化,冬春两季青绿多汁饲料及优质干草必须保  相似文献   

11.
提高母牛繁殖率是发展养牛业的关健,是直接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母牛繁殖率,目前我国要求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分别达到70%、80%、90%。我们在抓母牛繁殖工作方面,逐年有所提高,如我所一九八四年繁殖母牛45头,受配44头,受配率97.78%,受胎44头,受胎率100%,产犊32头(当年配种部份下年产犊),成活30头、犊牛成活率93.75%。比规定指标,受配率、率胎率、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市农区养牛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牛一直作为役畜饲养。直到 2 0世纪 70年代后期 ,养牛业才开始由役用阶段向役肉兼用阶段发展。在这一阶段 ,农户养牛主要考虑的还是役用价值。一般农户养母牛使役 ,繁殖犊牛出售 ,能够收回草料费用即可满足。进入 90年代后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牛基本上失去了役用价值。养牛业开始由役肉兼用阶段向肉用阶段过渡。在这一时期 ,不可避免的出现效益下降而带来的养牛数量减少的问题。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民养牛效益成为农区秸秆养牛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 ,国外…  相似文献   

13.
江口县地处武陵山区,草场资源丰富,给养牛业带来了有利条件。但由于传统习惯牛的繁衍多系野交乱配,繁殖率较低,大部分母牛2—3年一胎,多则4—5年一胎,且牛品质下降,群众称谓“狗牛”、“铁蛋牛”,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低下。1981年以来,为提高牛的繁殖率,增加养牛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我们对应用三合激素促使母牛同期发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养牛业在大牧畜中占绝对优势,以闻喜县为例养牛达到52467头,占到大牲畜的85.0%以上.所以大力发展养牛业,将左右着大牲畜发展。养牛业的发展,主要是加快母牛的繁殖,充分发挥母牛的繁殖率,达到一年繁殖1头,才能促进养牛业和大牲畜的发展。如何发挥母牛的繁殖率?除及时参加配种外,在饲养管理上要坚持两点: 一是要多喂干草,少喂拌草,要一次喂饱,不得喂喂停停,影响食欲。二是在母畜产后要坚持饮温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要坚持饮温水,使机体特别是胎盘保持一  相似文献   

15.
到1999年.绥化市可繁母牛达47.6万头,其中黄牛可繁母达 36万头.奶牛 11. 6万头,年产牛犊 21.4万头,可繁母牛繁殖率平均 44. 9%、两年不足一个犊。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通过对全市所辖10个县、市(区)的抽样调查分析.母牛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繁殖疾病造成的.占可繁母牛的21. 8%.每年平均有10. 37万头可繁母牛国繁殖疾病不产犊.造成养牛经济效益下降。所以.积极防治母牛繁殖疾病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过近3年对全市多点、多牛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母牛繁殖疾病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牛的饲养规模愈来愈大,准确的发情鉴定是做到适时输精、提高母牛受胎率以及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目前,西南山区黄牛数量虽多,但品质差、个体小、生长缓慢、繁殖率低、出栏率不高、经济效益差。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引进优良种公牛或优良种公牛冷冻精液,采取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的方法与本地母牛进行杂交配种,产下杂种犊牛,改良地方品种,提高养牛经济效益,促进养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母牛养殖过程中,繁殖率是衡量母牛生产力和决定养殖经济效益的一项关键指标。但是部分养殖人员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方式,或是对母牛一些常见疾病的病症识别不准确、防控工作不到位,则会导致母牛繁殖率不高,甚至也影响了母牛本身的健康。本文分别从树立科学饲养理念、正确鉴别母牛发情期、做好母牛常见疾病防控以及母牛繁殖障碍处理四个方面,就如何提高母牛繁殖率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 1 前言提高母牛情期受胎率,是加速牛的繁殖、增加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在诸多的研究方法中,除了从改善母牛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等环节着手外,以利用人工合成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母牛发情期、母牛配种与受孕、临产和分娩及产后护理方面详细介绍了母牛生育期特点及繁殖技术要点,为提高母牛繁殖率、提升养牛业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适龄母牛的受配率、受胎率以及犊牛的繁殖成活率,是鉴定适龄母牛总繁殖率的重要指标。提高适龄母牛的繁殖率,是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养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抓好以下几个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