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德温肉牛杂交改良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南德温牛和德国黄牛(细管冻精)授配西黄F1母牛,母牛和犊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其后代体尺、体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南德温×西黄组合犊牛初生、3月龄、6月龄的体尺、体重明显高于德×西黄组合。南德温作为父本杂交改良西黄牛,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作为本县及类似生态环境条件下肉牛三元杂交的优选父本品种而在黄牛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选用南德温、西门塔尔、利木辛的细管冻精分别授配本地黄牛母牛。用南德温冻精分别授配利黄F1、西黄F1母牛,用西门塔尔冻精分别授配利黄F1、南黄F1母牛,用利木辛冻精分别授配西黄F1、南黄F1母牛。母牛和犊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二元杂交代在一定生长阶段的体尺、体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南黄组合二元杂交犊牛初生、3月龄、6月龄的体尺、体重明显高于其他组合二元杂交代;南德温作为父本改良西黄牛、利黄牛效果非常显著,明显优于南德温二元杂交牛,同时,杂合了南德温与西门塔尔或利木辛的品种优势,且克服了西门塔尔和利木辛的缺点,可以作为灵台县及类似生态环境条件下肉牛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品种在黄牛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用南德温牛(细管冻精)授配改良甘南州本地黄牛与西黄牛,测定其后代体尺、体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南西黄犊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尺、体重明显高于南黄犊牛。南德温牛作为父本杂交改良西黄牛,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作为肉牛三元杂交的优选父本在高寒阴湿地区黄牛改良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南德温肉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德温肉牛对乐都县地区本地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南德温肉牛改良牛的体形外貌多数牛犊为红色,占统计数的83.33%,棕红色占16.67%.6月龄增重以南×黄速度最快,比皮×黄和本地黄牛分别多增重77.89和96.03,差异极显著(P<0.01);胸围比皮×黄和本地黄牛分别大于26.47和47.54,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南黄F1体重、体尺生产性能等方面都比本地黄牛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安格斯肉牛对当地黄牛的改良效果,[方法]选择6月龄安×黄F1代杂种牛和当地黄牛各10头,在同等饲喂条件下测定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发现:安×黄F1代牛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当地黄牛(P<0.01).[结论]表明利用安格斯牛冻精杂交改良当地黄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南德温牛对秦川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对秦川牛、南德温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南秦F1)、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西秦F1)共282头母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项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体尺指标为基础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体重与体尺数据在不同月龄的表现特点;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各项体尺指数;构建了1~2岁秦川牛各项体尺指标对体重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西秦F1比南秦F1的杂交改良效果好,6~24月龄的秦川牛、南秦F1、西秦F1随着月龄的增加,胸围和体重快速增长,西秦F1的各项体尺指标总体上高于南秦F1与秦川牛,秦川牛与南秦F1差异不显著(P>0.05);从育肥指数上来看,24月龄的西秦F1比秦川牛平均高7.2%,差异显著(P<0.05),西秦F1比南秦F1高6.8%,差异显著(P<0.05),南秦F1与秦川牛差异不显著(P>0.05),西秦F1育肥效果优于南秦F1.[结论]对1~2岁秦川牛通过逐步回归得到了估测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甘南高寒地区本地黄牛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低下,引进南德温肉牛,对甘南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通过对12-18月龄南黄F1代阉牛和甘南本地黄牛阉牛10头,采用放牧加补饲尿素-糖浆多营养舔砖,育肥90d。结果表明:南黄F。代牛目均增重0.65kg,甘南本地黄牛头均日增重0.49kg,南黄F1代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增重均明显高于甘南本地黄牛,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收益54.63%。  相似文献   

8.
测定4种三元杂交组合(皮西黄F1,♂8头,♀8头;德西黄F1,♂9头,♀8头;利西黄F1,♂9头,♀8头;短西黄F1,♂7头,♀7头)与当地黄牛初生~18月龄体重和体尺生长发育。结果表明,三元杂交肉牛生长发育快,体重和体尺在各月龄下,均较本地黄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利用三元杂交进行肉牛生产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安格斯牛对大别山牛的杂交效果。[方法]对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F1代(安—大F1)和大别山牛各24头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随机选择3头持续育肥至24月龄后进行了屠宰测定。[结果]安—大杂交F1代牛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安—大杂交F1代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大别山牛;24月龄时安—大杂交F1代的宰前体重极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1),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5)。[结论]用安格斯牛与大别山牛杂交,杂交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利木赞牛改良民和县浅山地区当地黄牛的效果.[方法]在民和县浅山区选择相同营养水平和管理模式下的267头利木赞改良本地黄牛F1代与本地黄牛的体重、体尺进行测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木赞牛与民和县浅山区本地黄牛杂交F1代的体高、体长、胸围和髋宽均比本地黄牛有所提高,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4月龄时利本F1平均体重公牛426.42 kg母牛389.41 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90.21%、82.7%.[结论]在民和县浅山地区用利木赞改良本地黄牛,生产杂交的肉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利用京白快羽母鸡对170只罗曼D系公鸡的快慢羽基因位点进行测交试验的过程中,收集了杂种后代孵化期胚胎生活力的数据用于本研究,结果表明:(1)孵化后期(13-21天)平均每天的胚胎死亡率约为前中期的两倍,孵化前期(1-6天)的死亡率略高于中期,孵化中期(7-12天)的死亡率最低;(2)罗曼D系纯合慢羽公鸡杂交后代的生活力与杂合公鸡后代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据此可以假设:快慢羽基因与胚胎生活力性状间无相关关系;(3)用HendersonⅢ估计的胚胎生活力性状的杂种遗传力在0.006到0.054之间,REML方法的估计值在0.001到0.047之间。用HendenonⅢ估计的遗传力一般均高于REML方法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2.
南德温肉牛与张掖西杂牛三元杂交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本地肉牛主导品种,在原有利木辛、夏洛莱、皮埃蒙特等肉牛品种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引进南德温牛(冻精)与当地西杂牛进行三元杂交改良,止2007年2月,已产南杂牛3 345头,育肥出栏1 750头.总结了甘肃张掖牛改区三元杂交牛外貌特征,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的观察和调查结果,同时对初生、3月龄、6月龄体尺,体重进行了测定并与同龄二元杂交牛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德温三元杂交牛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等特点.为本市选择肉牛主导品种和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品种来源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对夏南横交牛的生产现状、生存环境和形成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初生重、体重进行了统计。2005年12月底项目区存栏夏南横交牛6.3万头,占全县杂交牛存栏的17.6%,其中公牛1.6万头占25.4%,母牛4.7万头占74.6%。泌阳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自然条件、物质基础和群众习惯,对夏南横交牛的育成均有影响。夏南牛适应性较强,初生重平均37.76 kg,6,12,18,24,30,36月龄平均体重和日增重与同性别南阳牛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西门塔尔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加快当地黄牛改良步伐,进一步提高黄牛生产性能.[方法]通过对西本杂交一代牛与本地黄牛育肥试验对比,[结果]显示,西杂牛各生长阶段生产性能均高于本地黄牛,育肥效果良好.[结论]试验对加快肉牛产业的发展步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三元杂交肉用犊牛育肥效果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皮西本F1、利西本F1三元杂种犊牛在育肥场集中舍饲育肥180 d,头均增重158.25 kg和152.25 kg,日增重879.15 g和845.78 g,在农户一般饲养条件下育肥头均增重114.25kg和103.5kg,日增重634.68 g和574.95 g,在不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育肥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皮西本F1和利西本F1不同三元杂交组合间育肥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该试验说明三元杂种犊牛适于集中舍饲育肥,农户作为我市重要的育肥牛源基地,只有加强饲养管理采用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才能得到理想的育肥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分别用西杂F2代母牛90头和西杂F3代公牛30头做产奶和育肥试验,每组又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精料用量及营养水平相同。试验组饲喂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牧草,对照组饲喂青刈杂草,产奶组在一个泌乳期(270d)内,试验组比对照组多产奶818kg/头(P<0.05),增收1852.2元/头,育肥组育肥90d内,试验组平均增重比对照组提高33%(P<0.05),增收190.4元/头。  相似文献   

17.
杂交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中的方差分析等模块分析了年份、季节、胎次、性别和杂交方式等因素对杂交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年份对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总产仔数无显著影响(P>0.05)。季节对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总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对断奶仔猪数和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有显著影响(P<0.05)。公猪的初生重显著大于母猪的初生重(P<0.05)。杂交方式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出生窝重和初生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无角陶赛特改良蒙古羊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永昌县引进的肉羊品种无角陶赛特杂交改良蒙古羊的杂种F1(DMF1)、F2(DMF2)F3(DMF3)在不同年龄阶段通过测定体重体尺指标,以当地蒙古羊(M)为对照进杂交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后代的主要生产性能均优于蒙古羊,无角陶赛特杂交改良蒙古羊杂交效果显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当地蒙古羊进行大规模杂交,尤其是高代杂交经济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木赞杂交黄牛后代的肉质适合怎样的牛肉市场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肉的品质与消费嗜好和价位决定牛肉的市场档次和生产效益,牛肉的档次与相应的配套牛种及相应的育肥技术模式有关。本文分析了利木赞杂交黄牛后代在不同育肥技术模式下表现出的生产性能和肉质特性,供作选择牛种和育肥技术模式以及定位牛肉市场档次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米占锋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5):22-23,27
用西门塔尔级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产生西杂一代、二代、三代牛。分别对其1、2、3胎产奶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代胎次之间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从1胎到3胎上升势头明显,3胎最高;各代305 d平均产奶量差异极显著(P〈0.01),西杂一代最低、三代最高,产奶天数随着杂交代次提高而逐渐增加;西杂牛产奶收益显著。开展西杂牛挤奶是增加奶源、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