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是中国甘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的高淀粉甘薯育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六五",此后,各育种单位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为了使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更上一个台阶,本文通过对中国淀粉甘薯品种选育历程的回顾,阐述了不同时期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品种审定(鉴定)标准,论述了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的育种方法,总结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成就,着重分析了2003-2016年淀粉型甘薯育种进展,探讨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广东是我国甘薯的优势区域,以种植生产、销售、消费优质食用鲜薯为主,是全国最大的鲜食型甘薯消费市场和集散地。近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hm2左右,居我国第4位。2006年以来广东甘薯品种改良取得较好进展,截至2019年底,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保存甘薯资源1 981份;选育了33个甘薯品种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或广东省品种审定,其中广薯87和普薯32为代表性品种,广泛种植于南方乃至全国薯区,为甘薯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在杂交不亲和性、航天诱变、病虫害抗性和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取得了很大发展。对2006年以来广东省在甘薯资源收集利用、育种技术、育种成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甘薯科研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北省甘薯育种虽然在全国有一定地位,但也存在优异原始材料不多,现有材料血缘近、遗传基础狭窄,甘薯育种应用基础研究较薄弱,经费来源少,育种协作力度不大等问题。促进湖北甘薯的发展,应正确认识甘薯的地位,启动适度经费支持;加强甘薯科技队伍的建设,综合提高我省甘薯育种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优良种薯种苗生产基地,完善甘薯新品种推广体系,突出特色专用型新品种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日本甘薯生产和利用现状及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甘薯生产和利用现状及其育种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大学特种植物资源研究中心陆国权近10年来,日本甘薯生产有所下降,产后利用方式有所变化,育种目标有所调整,育种技术有所进步。一、生产和利用现状甘薯引入日本已有400多年历史,1949年其种植面积最大,达44...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八年四轮国家甘薯区域试验的回顾与分析,了解我国甘薯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国家甘薯育种目标为导向,探寻我国甘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为甘薯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福建省重要的旱作物,“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确定,育种技术利用及育种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选育出甘薯新品种有6个通过国家鉴定,22个通过福建省审定.综述了这一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的主要成效,并提出了今后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甘薯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甘薯育种目标、育种手段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我国甘薯育种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甘薯育种研究中广泛存在的杂交不亲和、遗传基础狭窄、突变体嵌合体现象严重、育种手段单一等问题,并论述了甘薯育种工作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甘薯生产和科研现状及“九五”育种目标戴起伟,邱瑞镰,朱崇文,马代夫(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南京210014)(江苏徐州甘薯中心)一、国外甘薯生产、科研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甘薯生产的地位和利用价值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8年的统计资料,全世界甘薯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
甘薯的实用价值及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当前国内外甘薯研究和运用的状况,综述了甘薯的主要用途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等方面的运用及其相应的育种研究进展,展望了甘薯运用和育种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甘薯的营养价值越来越了解,甘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同时也逐渐成为了新型生物能源作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自从建国以来,国内甘薯的育种工作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国内甘薯育种工作依旧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分析了甘薯育种的技术现状,并从实际出发对甘薯育种技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甘薯是短日照作物,在北纬23℃以北的自然光照条件下绝大多数甘薯品种不能自然开花,这是甘薯有性杂交育种的限制条件,因此甘薯实生种子的获得对甘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简便高效利用甘薯实生种子,对提高甘薯育种效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甘薯实生种子的利用率和育种效率,本文针对现有的甘薯实生种子播种育苗技术中的局限性,介绍了不同的气候环境采用下的不同育苗方式、育苗地的选择及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时间及播种方法、苗床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实生苗的初步筛选等内容,为甘薯的科研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九五”以来 ,江苏的甘薯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不仅在甘薯骨干亲本的研究和利用上成果显著 ,还先后育成了苏薯 7号、苏薯 8号、苏渝 3 0 3等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 ,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变 ,甘薯育种工作必须把“高产”转向“优质”,“兼用型”转向“专用型”、“多元化”,并以此为主攻目标 ,改善育种手段 ,尽快育成市场需求的甘薯新品种 ,促使甘薯育种尽快走向市场 ,逐步实行甘薯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商品化。  相似文献   

13.
甘薯作为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尽管传统育种在甘薯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并不能满足当前甘薯产业的需求。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甘薯分子标记的开发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均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甘薯传统育种面临的困难,促进了甘薯育种的速度和效率。本文简要介绍了AFLP标记、RAPD标记、SSR标记、ISSR标记等分子标记在甘薯研究中的应用,就国内外甘薯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数量性状QTL定位、甘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甘薯遗传育种研究中功能标记的开发,及深入开展甘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紫色甘薯是近年来新兴的优势特色作物。绵阳市从2006年开始引进、选育紫色甘薯新品种,并开展高产高效栽培试验示范工作。本文总结了绵阳市紫色甘薯育种、栽培、高产示范和企业加工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加快绵阳市紫色甘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抗病育种由于缺乏抗源材料和育种周期长等原因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甘薯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鉴此,综述了近年来甘薯遗传转化及其抗病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不同砧木与嫁接方式对甘薯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属短日照植物,在中国北方由于光照时间长,绝大多数品种不能自然开花。为克服这一障碍,甘薯育种工作者们通常采用嫁接和短日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促进甘薯开花结实。本研究用3种嫁接砧木、2种嫁接方式和2种日照处理方法,研究不同砧木和嫁接方式与甘薯接穗的亲和性及其对甘薯开花结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甘薯二倍体野生种Ipomoea crassicaulis作为嫁接砧木的应用效果最好,不但具有广泛的亲和性,而且可以显著促进甘薯接穗的开花结实,从而节省育种成本,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7.
浅论湖南甘薯育种目标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湖南自然生态条件和现阶段人们对甘薯的消费习惯,提出了甘薯育种的5个目标和达标品种的技术指标要求,并简述了实现育种目标的适宜育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甘薯茎线虫病防治与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概述了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并从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两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甘薯抗茎线虫病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培育抗病性品种才是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甘薯品种、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状况,指出提高甘薯育种的科研水平,加强甘薯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拓宽和深化以甘薯为原料的产品研究与开发,全面(提升甘薯产业的产业化水平,是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087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的调查、鉴定与评价,筛选出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10份,其中包括观叶甘薯品种资源4份,观花甘薯品种资源3份,观赏药用甘薯品种资源1份,观赏菜用甘薯品种资源2份。发掘了甘薯品种资源的观赏价值,创新了甘薯品种资源的利用途径,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丰富了中国甘薯育种的优、异、稀、特等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