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目前四川省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研究欠缺的现状,对1998—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测算法的计算,发现四川现有的5个经济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具有绝对差异增加和相对差异缩小的趋势,并借助σ收敛检验相对差异缩小的情况;在绝对β收敛检验下,发现初期收入低的区域比收入高的区域增长更快;条件β收敛检验结果表明,经济作物耕种面积、机械总动力、畜产品产量和乡镇企业收入等变量的增加对收入增长产生正影响.  相似文献   

2.
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可以极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也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宁夏是我国种植业大省,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本文分析宁夏种植业的现状,然后针对现状做出相应的种植业调整举措。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5~2011年的经验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安徽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及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的推进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对农村居民收入有稳定的促进作用,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也促进了城镇化的提高,但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李永波  魏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35-5936
[目的]为了了解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均值对数偏差指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分解。[结果]甘肃省1998~2005年的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其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家庭经营收入引起,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在空间上主要是区域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所致。分析结果还显示出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在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与全国的趋势正好相反。[结论]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性造成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而成为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为指标,分别对1990~2000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和2000年江苏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1995年,基尼系数从0.269 394下降到0.179 993;1995~2000年,基尼系数从0.179 993增大到0.272 386;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不大;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大小随文化程度提高呈现“倒U”形。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28-131
利用江西宜春261个样本数据,采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回归方法对影响大中型水库移民种植业收入的因素进行探究。最终OLS回归结果显示,对移民种植业收入存在较大影响的因素分别是实际耕地面积、生产消费支出、劳动力投入数量;进一步的分位回归结果显示,生产消费支出、劳动力投入数量、移民直补资金三个因素仅对种植业收入较低移民的种植业收入存在较大正向影响,实际耕地面积对移民种植业收入始终存在正向影响,但对种植业收入差异移民,影响程度亦存在差异。因此,对种植业收入较低的移民,应增加直补资金;对种植业收入较高的移民,应鼓励增加实际耕地面积,实行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市场是商品交易场所,从原始社会末期偶然出现交换开始,就有了市场.  相似文献   

8.
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这两种研究居民收入差异的基本方法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甘肃省2000—2009年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处在“比较平均”的范围内,且有下降趋势,与全国大形势相反。泰尔指数的变动趋势与基尼系数一致,其分解分析显示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形成因素是地域差异。而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而成为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省内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笔者从收入来源角度解析了陕西省各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巩固和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多渠道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曹鑫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232-234
启动农村消费是大力提高内需的重要内容,通过广西与全国的农村居民消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构建消费与收入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协整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对比,提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施区域化消费及收入政策,促进农村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很大,处理好产业化经营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十分重要,是当前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大庆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依存关系,稳定、健康的经济增长需要相应合理的收入分配状况与之配合。本文以江苏农村的实际情况为背景,从计算总基尼系数和分项基尼系数入手,进一步计算了分项基尼系数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度,并进而对近10年来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地区性差异予以量化分析,希望藉此为江苏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以及在初次和二次分配领域宏观调控的理论探讨和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3.
董晓霞  乌云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21-2123,2137
通过对环北京地区140 km圈层以内(北京10个区县,河北25个县)50个村的490个农户进行随机调查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近年来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变化,环北京地区农户种植业结构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选择种植蔬菜、水果和干果等高产值作物的农户越来越多。基于我国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基本国情和日益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地理区位因素对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农户富裕程度、劳动力机会成本和国家相关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影响我国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据分析法、比较优势分析模型对湖南省近年来的农业数据进行深入剖析,探究湖南省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意愿不强烈、农村种植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村种植环境有待改善的4个现实问题,以期为新一轮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路径选择。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调整:一是政府长远规划,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二是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规模、协调好各类作物的相互关系;三是建设好农产品产业链,充分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四是实现农村种植业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模型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着重阐述了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模型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和方法步骤等,试图建立以多级区域(县、村、某一地块…)为单位的一般性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生产布局优化模型。最后,在此模型框架下.以安徽省凤阳县为实例,实现了2001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6.
结合基尼系数构建了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将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的变化分解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及转移性收入、家庭生产支出、其他支出5个因素的贡献程度,并对1990~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高收入地区工资性收入的提高是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的最大因素,而低收入地区只能依赖减少家庭支出来换取纯收入区域差异的减少.因此提高低收入地区的工资性收入,且加大对低收入地区的支出补贴,应该成为我国减少农村收入区域差异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使用区位熵方法分析云南省各个州市种植业区域分工的演变和特征,探讨造成种植业区域分工的原因;构造区域专业化指数来描述一个区域种植业专业化发展的程度.考虑到种植业经济效率的多因素特点,采用面板数据多元回归,发现提取投入要素增加和技术进步对种植业产值的作用的同时,区域分工仍然对种植业产值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造成种植业区域分工的原因主要是运输成本和农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以及土地的丰裕与稀缺;本文计量实证表明根据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区域种植分工对云南省种植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表文提出2001年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全面实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发展优质农产品要提高质量档次,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大实施力度.要按照品种优质化、种植区域化、技术标准化、加工精细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建设农产品优质化工程示范区和十强县.农产品生产要"稳粮、稳油、扩棉",面向市场,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山西种植业主要产品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各农产品在省内的优势生产区域,以指明山西农业区域分工合作的方向,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进而促进山西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认真分析贵池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该区实际出发,提出了调整的思路、重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