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章光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503-10504
总结了徽州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的基本特征与生成发展模式,揭示了其空间形态的形成演化机制,据此对当前的乡村规划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省份,同时又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综合水平低。本文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院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及效益评价,提出了喀斯特山区庭院循环经济优化导向模式。即喀斯特峰丛谷地的畜-沼-稻-果-鱼模式;丘陵平坝区的畜-沼-稻-鱼-桑-蚕模式;平坝传统农耕区的猪-沼-稻-酒-果模式;庭院景观型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和谐发展,各个国家都在发展适合本国的循环经济。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为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部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目前我国规模养猪带来的环境面源污染和猪肉质量安全等问题,提出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通过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驱动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条件下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演化博弈模型。在分析政府和规模养猪户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监管与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选择的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市场机制作用下,规模养猪户难以实现绿色运营模式的自我演化,政府的规制对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的演化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且演化博弈结果受到消费者绿色消费偏好系数,猪肉的环境质量系数,养猪户废弃物转化环保投资,政府的监管成本、环境排污收费和绿色补贴等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区位条件是限制聚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聚落发展现状和潜力的重要指标。该研究选取位于云南省岩溶山区的子马、听湖和舍木那3个典型聚落作为研究区,旨在分析聚落的区位条件现状及挖掘其未来发展潜力。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对聚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区位因素做定性、定量及定位分析,构建区位条件评价模型,测算研究区区位条件综合分值。结果表明,子马村区位条件最优,听湖村次之,舍木那村区位条件较差。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当地土地规划、新农村建设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司福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89-14491
在综述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郑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目前郑州市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为目标,探讨了郑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和体系,以实现郑州市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村庄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层面,采用Delphi法结合yaahp软件,分析村庄聚落空间形态优化影响因子的影响力强度。结论表明:经济因子政策因子社会因子自然因子文化因子,并归纳形成改建、扩建、重建、消失4种村庄聚落空间优化模式;从中观层面,研究村庄聚落空间优化后形成的带状延伸聚落和块状集聚聚落的空间布局特征;从微观层面,总结村庄聚落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提出从庭院、街巷、休闲、生产空间4个角度营造村庄聚落空间的一般方法。通过对3个不同层面的研究,构建起村庄聚落空间研究体系,促进村庄聚落空间形态特色的保持与延续。  相似文献   

8.
陈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09-4711
解析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就循环经济在农业生态旅游中应用的可行性展开深入探讨,强调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符合循环经济提倡的可重复利用资源的主题,并且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和循环经济都提倡保护环境的主题,都要求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共赢.在此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产品模式的构建问题,着重讨论了生态农业旅游景区、旅游食宿区以及生态农业景区内的交通构建.强调了应利用循环经济的内涵约束生态农业旅游,实现资源的可重复利用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农产品逆向物流运作模式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产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渐突出,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具有重要意义。在理顺农产品循环经济模式与农产品逆向物流等相关理论联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循环经济下农产品逆向物流系统的运行结构;探索了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农产品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认为要实现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农产品逆向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主体必需共同协作,各自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山东潍坊农业为研究对象,围绕山东潍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一主题,对山东潍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力求为促进山东潍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GIS和RS技术及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分析。选取了反映斑块面积、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10余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1995年和2008年两个时段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指数的对比,直观地反映出广饶县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特征和演变规律,并通过分析其驱动因素,将景观格局指数量化指标体系与乡村居民点规划的内在规律相联系,为传统的城乡规划决策提供新的调查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市密云县境内的红门川流域为例,利用该流域1990、1995和2000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基于3S技术进行图像解析和数据处理,建立了流域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进行流域防护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从防护林面积结构变化、斑块个数变化、斑块面积变化、斑块总边缘长、斑块平均形状指数、防护林变化速率和区域差异等角度,研究中尺度流域防护林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红门川流域自1990年以来,防护林的林种类型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而且不同林种所占比例均比较稳定。流域内防护林的斑块数目变化较小,破碎度逐渐缩小并稳定。斑块大小差异很大,形状偏离正方形,曲折度高,不规则。防护林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不明显,红门川流域防护林空间格局呈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乡旅游产业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我国当前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下开展城乡旅游产业运行机制研究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作了简要分析.针对我国城乡旅游产业主要存在的动力机制、竞争机制、自我调节机制、宏观调控、约束机制缺失、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城乡旅游产业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广西节约循环型蔗糖业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连续14年全国产糖第一。文章分析了广西发展节约循环型蔗糖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蔗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蔗糖产业内部两方面探讨了节约循环型蔗糖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优化原料蔗生产布局,做大做强产业龙头,完善“订单农业+价格联动”利益联结机制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最美休闲乡村时空演化规律及成因,促进休闲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研究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分形维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休闲乡村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休闲乡村呈现凝聚型分布态势,主要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为高密度核心的“双核结构”,以川渝、闽东南、青海东部等地为次核心的“点状散射”分布特征;休闲乡村在空间上分形特征明显,呈现出不等概率分布状态,分形结构较为复杂;休闲乡村热点区呈现出从长三角地区逐渐向东北部和西南部省份迁移扩大态势,冷点区呈现出向我国西南部省份收缩态势;政策导向、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休闲乡村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影响强度呈现依次递减的变化规律。综上,加大对休闲乡村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其交通可达性,构建区域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有助于休闲乡村的集群化、联动化、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粮食主产区不同农业发展水平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以黑龙江富锦市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统计、景观指数方法分析农区与垦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农区与垦区居民点均属集聚模式,最高核密度分别为0.93和0.73km~(-2),农区居民点密集程度相对较高;2)规模分布上,农区居民点规模呈全局低值集聚,表现为大规模、小规模集聚和随机分布3种模式;垦区居民点规模呈全局高值集聚,显著性较低,主要为大规模集聚和随机分布2种模式;3)形态分布上,农区居民点斑块形态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随机特性,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分较高;垦区居民点斑块形态变化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结构分异较为显著。结合农区与垦区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提出差别化的居民点空间整治与重构模式,为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重构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考察了我国福建省莆田等五大枇杷主产区的生态特征,加权、定量地分析了涉及气象、土壤和地势等的27个生态指标以及主产区之间的生态相似性,提出了枇杷综合加权生态相似指数(TDR),建立了枇杷生态适区模式识别系统及其计算机识别程序.作为待识别区的江西安义县被识别为与黄岩的枇杷生态条件最相似,TDR值为80.55  相似文献   

18.
沿海贫瘠山地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闽南沿海贫瘠山地20年生的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效益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林分密度、混交比例及配置条件下,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种间关系较为协调,林分结构稳定,抗逆性强,能调节林分小气候,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20年生混交林分蓄积量比福建柏纯林提高30.41%;在高温季节里,混交林内气温比纯林低0.8℃,而相对湿度比纯林高7.1%;混交林枯落物量比福建柏纯林高4.342t@hm-2@a-1,是适应闽南沿海贫瘠山地较好的一种混交组合,可在适宜区进一步推广营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摸清柑橘面积与产量格局变化和增产空间分异对我国柑橘产业优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1978—2020年柑橘生产相关面板数据,从全国和省域2个尺度,利用产业集中率、生产集中度系数、增产贡献率等指标,分析我国柑橘近40年面积与产量格局时空演变特征,探究柑橘增产的贡献区域和贡献因素,讨论柑橘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 】(1) 1978年以来,我国柑橘生产总体扩张,柑橘产业的地理聚集特征显著且缓慢降低;柑橘生产经历了快速扩张期、波动发展期和稳定增长期3个阶段,各个时期的增产主导因素不同,单产提升对全国柑橘增产的贡献显著。(2)各省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明显,且生产空间差异显著;种植格局由高度聚集且独立分布于中西部省份向东南沿海省份扩张,再逐渐西移内扩;2020年广西已成为全国柑橘生产第一大区域;柑橘增产情况差异明显,增速良好的省份占柑橘主产省份总数的71.43%,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滞后增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广东和西南的四川;西南和华南省份柑橘增产的主导因素是种植规模的扩张,中部省份柑橘增产的主要原因则是单产提升。【结论 】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我...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及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对1995-2015年榆林市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榆林市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均为正数,各区县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尤其是经济格局的不均衡程度趋势明显。2)全市人口分布趋于集中,部分区县空间格局变化较显著,人口地理集中指数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市东部的绥德县、米脂县和吴堡县。3)经济地理集中指数高的区域由东南部向北部转移,经济的极化效应要明显大于人口的集聚效应,但人口集聚高值区与经济集聚高值区在空间上出现分离。4)榆林市大部分地区以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为主;在空间分布上,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类型主要集中在北部区县,而南部区县则以经济集聚低于人口集聚类型为主。最后,从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大力发展经济、实施合理的人口迁移战略等方面提供了优化榆林市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